两天学习结束的那一刻,并没有以往学习结束的愉悦感,并不是真没有,而是在随着时间慢慢发酵,愈加浓烈。愉悦感多出现在学习区,难度刚好,有新知的同时尽在掌控之中,心流油然而生,但这两天的学习貌似跑到了学习区之外,让我产生了距离感,从形式到内容都欠缺经验和准备。所以,一切结束之后,心流的感觉滞后出现在了返程的路上,自言自语反复推演不亦乐乎,以至于领座的大哥经常侧目,心里一定在想。。。emm
来,开始吧。进化战略从满足一个需求的点,到完善的产品服务一条线,再到生态平台的面,最后到多维复杂生态系统的体,那我也用这个思考方式对收获做个类比。
一、【点:概念】
1、【风林火山模型】
用来制定企业战略,穿透时间迷雾,指导当下行动。
风:变化的,战略机会,风口,十倍利好,比如技术,消费趋势等;
林:不变的,战略支点,比如使命,价值观,人性的需求(马斯洛5层),第一性原理;
风林:外部,天时,洞察未来的确定性。
火:一横,战略广度,广积粮,打造多通道盈利,真北指针,接下来要做的事;
山:一纵,战略深度,筑高墙,核心能力,长板优势,舍九取一,单一要素最大化,资源最大all in;
火山:内部,地利,应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互关系:
延伸思考1:洞察风林,其实是先思考;火山是思考后的行动。想起了成甲《好好思考》中讲到的高效学习方式,从经验积累型升级为深度思考型,洞察到本质和规律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再采取行动,引用到一个美国军事思想-OODA(包以德循环),分为四步:观察、调整、决策、行动,这也对应了风林火山的四步,观察到本质的不变林,根据风的变化做出调整,决策哪个点应该单一要素最大化,力出一孔,最后采取当下的行动,也就是火。
延伸思考:2:风林为天时,外部,客观,但使命价值观不是内部的吗?使命价值观的底层建立在不变的人类需求上,被需要就是你的价值。
延伸思考3:风林火山模型和战略杠杆模型有什么关联?战略杠杆模型为静态,更适合和平年代;风林火山模型为动态,更适合VUCA时代。可以把战略杠杆理解为瞬时的风林火山,风林火山故为进化战略,有生物进化的味道,遗传加变异,又把生物进化的被动适应环境变为主动的调整。
延伸思考4:其实这个模型叫风山火林更合适,你细品,细细品,既然有那么点象形的味道,动用想象力和你的系统一,林和山代表的定义调换完全能说的通,符合自然的逻辑,与其都是借假修真,不如更形象的做个类比。
2、【PESTEL】
变化趋势分析工具,以前只知道PEST,现在再加两个方向。不断变化的风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切入。
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ical,技术;
E:Environmental,环境;L:Legal,法律。
3、【贪嗔痴模型】
史上最伟大的两位产品经理,耶稣和佛陀。一个告诉我们用户需求是什么(七宗罪)一个告诉我们如何抓住用户需求。所谓贪嗔痴:
贪:贪欲,贪心,贪婪,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的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
嗔:嗔恨,嗔怒,嗔喝,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嫉妒、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痴:两层意思,一做傻、无知讲,对事物的不了解,愚昧无知。一做迷恋、入迷讲,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全情投入,痴狂。
行动步骤:通过让用户置于舒适放松的状态,然后激发用户对拥有的渴望和失去的恐惧,最后提供解决方案,让用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举例:
贪:亚马逊;嗔:朋友圈; 痴:头条系
4、【进化战略三部曲】
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好战略×好执行=进化战略×(抗熵组织×赋能领导力)
进化战略:运用风林火山模型
5、【HOOKED上瘾模型】
①触发:提醒用户采取下一步行动
用户期望借助你的产品实现怎样的目的?他们会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使用这个产品?什么样的情绪会促使他们使用产品,触发行动?要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设计者需要揣摩用户的心理,了解那些有可能成为内部触发的各种情绪,并且要知道如何利用外部触发来促使用户付诸行动。
②行动:用户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
要想使用户完成特定的行为,动机、能力、触发这三样缺一不可。要增加预想行为的发生率,触发要显而易见,行为要易于实施,动机要合乎常理。
③多变的酬赏: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驱使用户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需要。“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④投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要想让用户产生心理联想并自动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让他们对产品有所投入。对产品的投入会令用户形成偏好,因为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尽力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避免认知失调。
6、【VUCA】
军事术语。
Volatility(易变性):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Uncertainty(不确定性):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和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Complexity(复杂性):企业为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所困扰; Ambiguity(模糊性):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
VUCA时代要求我们具备的能力:洞察变化的和不变的外部因素,拥抱不确定性,深层思考底层规律找到复杂背后的联系,准备最好的期待,最坏的打算。
二、【线:操作】
1、【寻找机遇】
课上练习1就是让我们基于风和林,寻找战略机遇。找机遇这件事是可迁移的,比如预判自我的职业发展,比如谈恋爱,比如打比赛等等。
第一步:明确你是谁。你需要梳理出目前的现状,能力,资源,核心优势,就好比你要用手机地图找一家咖啡馆,第一步不是直接搜索,而是先定位你自己的位置。当弄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时,再好的咖啡馆找到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可能距离你十万八千里。
第二步:找到客户不变的最好是还未被满足的需求。你的老板对你而言永远不变的需求是什么?恋爱中对象不变的需求是什么?打比赛的裁判和观众的需求又是什么?需求逃不过马斯洛给出的5个层级,一一分析即可。
第三步:明确竞争格局分布。知道自己的位置,看到了需求都不足以让你把握住机遇,因为别人也可能是看到了需求的候选人,你需要明确竞争对手的位置,和他们进行错位竞争,每个人都只可能在一个位置上活的好,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2、【演化逻辑-思考背后的思考】
得到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得到答案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步的战略决策背后有决策者看到的外部变化,也有其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型,想问题的方式和逻辑假设,关于思考的思考,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模型的模型,都在教我们一件事——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WHY。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和一个朋友交流他是如何在这两天学习的,他在做笔记以及听课的过程中,他的方法是思考老师的讲课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目的是什么。课程只是呈现的结果,我们要看到结果背后的呈现思路,这就与老师的思想同步了,至少在这堂课中同步了。
3、【如何质疑】
在最后私董会的环节,老师给出了面对未来的规划,你可以质疑方面的参考问题,这里面也有一些思考框架,如何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
1、制约因素考虑的全不全?自身能力是不是都能满足想要的发展?
2、坏处是什么?能不能避免?
3、好处是什么?足不足够好?
4、逻辑推理是否有漏洞?
三、【面-学习系统】
昨晚刚好听了成甲老师的分享,提到了能力提升的过程,经验案例-思维模型-刻意练习,这和我们两天的学习过程非常像。两天的学习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包括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输出。
1、信息的输入:keep案例。既然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对信息的选择就要很慎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要有足够的量和获取渠道,信息足够多才会更加准确也才会更加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既能看到共性又能看到差异,在彼此之间的异同间,博弈间,答案会更加立体。这里面发现了自身缺少了一些经验和能力。比如搜索信息的渠道,工具匮乏,只是知道用百度进行搜索,而一些很好用的分析报告以及数据是后来别人分享给我的。
2、信息的处理: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处理器:同学,老师,思维模型。同学这部分最先启动,随后模型介入,最后老师辅助引导纠偏。怎么处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型,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用到的不仅仅是风林火山,还有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呈现结果的思路,PPT怎么设计,待会输出的时候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算处理信息的一部分。而我们通过学习最终留下来的,不管是自己思维的迭代还是从外界新获取的,尤其是经过多人验证过的东西才是对我们最有用的,掌握再多的知识不如掌握知识得来背后的思路。
3、信息的输出:输出除了获得结果外,对于我们来说是获得了有效反馈。在学习的课堂中有组内的,组间的,老师的,甚至那些你要用的思维模型也在给你反馈,因为你的思路要是不对是硬套不进去的。最后输出的结果,如果得到多方验证和认同,这背后的思维模型就值得你记下来,并且在以后适合的场景中刻意练习,它就从外界转移到了内部,成为你有力的思考问题的模型。不断的输出,不断的反馈,不断的优化,输出倒逼了输入,输入的信息会更加精准,筛选掉你接下来用不着的信息,提高效率,形成正反馈。
其实还有很多收获,时间的关系不在这里赘述,接下来我会用学习到的方法来拆解自己所在公司的案例,看看还有多少是自己以为掌握的却不知道的。
这次学习见到了老朋友,认识了新朋友,看到了自己对12个模型理解的不足,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期待下次相见和更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