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来苹果,打得败三星——国内手机市场的简要分析

最近国内手机市场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发生,一是昨天(1月26日)被moto高调回归中国手机市场,一是1月15日的小米手机发布了小米note,打破了人们对于小米定价的心理预期,正式向中高端手机市场升级。

关于moto的评论,大多数是在探讨没落的巨头moto现在还能在竞争已经白炽化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颇有点担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对于小米的关注点在于,小米手机能否突破“1999”的价格天花板,向国内中高端市场进军。

纵观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手机品牌阵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国际品牌;二是以小米、魅族、一加、vivo为代表的新兴国产手机品牌;三是以华为、中兴、酷派为代表的老牌国产老牌手机品牌。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的竞争态势,可以用“学不来苹果,打得败三星”来总结。

从目前格局来看,苹果依然牢牢把持着国内的高端市场,市场份额非常稳定。14年苹果推出了4.7寸的iPhone6和5.5寸6 Plus,不仅挽留住了原来的苹果粉丝,更是成功地把很多钟情于三星大屏幕手机的高端用户拉了过去。

而对三星来说,2014年却不是个好年景,前有苹果堵击,高端旗舰级Galaxy S6与Note 4市场基本没什么反响,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增长。更为悲剧的是,在中低端机上,三星被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冲击的一塌糊涂,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北。

抢走三星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位置的正是如日中天的小米。说到小米,不得不承认它是个奇迹,在短短三年内成为了国产手机的老大,满大街的人都在用小米手机。小米手机以“极致发烧”为品牌口号,吸引了国内那批“没钱还发烧”的小众发烧群体。两代发烧“小米手机”大获成功后,雷军迅速推出低价位的“红米”手机,在低端市场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收割,小米自此也就成了街机。1月15号小米note的发布,是小米向中高端手机市场突破的号角,对于小米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旦成功,小米品牌将成为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品牌,实现高中低全覆盖,这将对三星形成致命的打击。不过说到底,小米手机的市场策略就是“高质低价”,具体来说就是“以成本价销售具有发烧特质的手机,以miui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类似于苹果的生态圈。”

可以说,是小米的成功激发了国内手机厂商的最新一次爆发,他们纷纷开始效仿小米的成功路径。这些效仿者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要算魅族了。

魅族与小米之间的恩怨情仇,使得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特别有看头。魅族以做mp3起家,在09年依然转型做智能手机,甚至为了表示转型的决心,不再生产能带来滚滚现金流的mp3产品了。如果说2009年是魅族的第一次转型的话,那么2014年就是魅族第二次转型了。在2014年之前,魅族更多是模仿苹果产品的高冷路线,这是它从mp3时代就有的基因,在产品设计与产品质量上都可以说是国内硬件厂商有口皆碑的,这也使得其拥有一批粉丝。在这个意义上,小米的粉丝营销是偷师于魅族也不算说错。这个阶段,魅族的市场策略可以概括为“优质中价”,优质是指产品具有良好的品质与设计感,“中价”则是低于国际一线品牌,但是高于国内同类品牌的价格。然而,在与小米的竞争中,这样市场策略显得没有招架之力。因为小米与魅族的目标人群是高度重叠的,即那些“没钱还发烧”的群体,他们在价格和性能之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谁能把性价比最到最优,就会选谁。因此,在“不要利润”的小米手机面前,尽管魅族的手机有者很不错的素质,但其定价明显还是偏高。

在小米手机高歌猛进的这三年,魅族开始显得有些不屑(2011年),接着是有点嫉妒了(2012年),终于在2014年发现,小米的模式代表了新兴品牌崛起的道路,于是终于放下了原有的骄傲,开始全方位学习小米。可以说,在国内的手机厂商里,当前魅族在学习小米的市场策略方面最为彻底,每一款产品推出都是以小米为假想敌。(这有点像是以前恋人分手后的针对性报复行为)在我看来,小米与魅族两者比起来,小米的优势在于已经占据的市场份额,劣势在于产品,而魅族的优势在于产品,劣势在于转型较晚,市场份额还太小。两者在未来的几年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提前补好自己的短板,因为这场竞争是一场全方面的系统战争,不足的短板将是阿喀琉斯的致命之踵。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一加手机的市场策略与小米和魅族大致是相似的,但规模还非常小,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小众品牌还有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而那些国内传统的厂商,如华为、中兴、酷派、金立等,也纷纷开始模仿小米。他们通常采取双品牌策略,在保持原来的老品牌的同时,创建自己的新的互联网子品牌,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华为的荣耀、中兴的努比亚与酷派的大神。观察这些传统品牌,我们会发现,越是在传统手机领域做的比较成功的品牌,转型相对来说越是不成功。总体上,金立手机的iuni∠酷派的大神∠中兴的努比亚∠华为荣耀。这好像也是克里斯滕森所说的“成功者的诅咒”的一种表现吧!

我们需要单独谈一下国内手机品牌的一个奇葩,即vivo与oppo手机,他们都与步步高有很深的渊源,在品牌的市场策略上非常相似。他们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高举高打的国产品牌,而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果说小米的成功使得国产手机第三次崛起的话,那么vivo的成功的意义更多是在于打破了国产品牌不能做高端手机的迷思。传统厂商在vivo手机上看到向上突破的可能,其中学得最好的莫过于华为了,其2014年旗舰级Mate7,据说销量突破200万台,成为市场上一机难求的机型。vivo手机的成功策略在于“优质优价”与精准的市场定位,vivo手机的消费群体是追求时尚年轻人群体,他通过在湖南卫视等对年轻人有重要影响的节目投入重金做广告,树立起品牌影响力,以高出国内品牌一大截的价格(略比国际品牌的旗舰级低)销售。

通过对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呈现多元的形态。那么,这些竞争背后的竞争逻辑是什么呢?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再做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不来苹果,打得败三星——国内手机市场的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