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成长,升级,保持年轻,不要死去!

笛卡尔有一句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从哲学上看,一个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他的主观意识在活动,这种活动是主动的,积极的。当一个人有意识的去观察身边的世界,然后将汲取到的信息在意识里,或思维里深度加工,把不同信息重新组合锻造,然后输出新的,富含新价值的信息,这种思维方式或意识活动,称之为学习,我想这才是笛卡尔所谓的‘思’。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成长,那么从笛卡尔的角度来看,那是一种死亡,一种消失。

根据连岳的说法,很多人到四十岁时,就已经脑死亡了,这个年纪的人,故步自封,观念停止了更新,认知形成了一潭死水,不再流动更新,并发出一股腐烂的恶臭。他们随着年龄的成长,生活形态与圈子固化,偏见更加偏执,不接触新事物与新观念,而且又非常敏感,老觉得不听话的年轻人是针对他,他们所过之处,大家都萎头耸脑,他们散发着失败的气息,墓地的味道。

连岳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作为一个80后,已有三十好几,没几年就要奔四了,我发现不少当年被称之为“小皇帝”,“小公主”的80后,活成了现在的老太监和容嬷嬷。以前鬼马精灵的同龄人,如今变成大腹便便,眼光浑浊,市侩庸俗的猥琐大叔。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就像《釜山行》中的丧尸,一旦发现有活着的,血液还是红色的鲜活人时,他们会成群的扑向他,然后啃食他,把他变成跟他们一样,皮肤腐烂干巴,两眼翻白的活死人,他们容不得一个始终保持活力,不断成长,持续精进的人在身边,因为这样的人会形成一种佐证,证明自己的无能。

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少已经成人父母,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晒娃:你看,我儿子多可爱,我女儿多机灵,我始终怀疑,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特色可以展示,唯一能够向别人炫耀的,就是孩子鲜活的生命所孕育的人生希望。看一个人缺什么,就要看他最喜欢说什么,老是展示孩子的活力,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成长,往往意味着他们自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天真,停止了成长。我看,很多做父母的,确实如此。他们把自己认为已经无法实现的愿望,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一旦孩子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而这种方式与他的理想,愿望不相符时,他便会打压,责骂孩子。他们自己不成长,确奢望孩子成熟;自己不学习,却强迫孩子挑灯夜战,悬梁刺股;在我看来,这类父母就像恐怖片里的恶灵,想占据鲜活的肉体,以延续自身的存在。

为了自己,孩子,和你所爱的人,要保持思考,坚持学习,不断升级,只有自己不断的成长,你还会变得有趣,可爱,富有活力,你才会为你的孩子和爱人带来希望,带来新鲜的刺激,让你和爱人们拥有更大的希望和可能性。

不思考,不成长,不学习,不升级,真的会死吗?会的!人的精神状态处于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焦虑区。处于焦虑区,对人健康的影响,不言自明。焦虑就如同把人的心放在火上烤,焦虑所导致的内外撕裂感会重创人的神经系统,进而对生理免疫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持续处于焦虑区,对人的身心损害非常大,现在很多人都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人类三大杀手之一,抑郁症的诱发跟人长期处于焦虑有很大的关系。焦虑实际上是一种秩序失衡感,就如同你不小心把车逆行到高速路上,你发现大量的车按着轰鸣的喇叭快速向你冲过来,你随时有被碾压撞碎的危险,而你在路中央,在逆向车流中,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自己随时要完蛋。而舒适感虽然不是高速逆行,而是把车直接停在高速路中央晒太阳,毕竟开车前进要花费很多精力,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在高速路上停车,也等同是自取灭亡,我们身处的当今社会,就如同一条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当我们停滞在舒适区时,自然面临着被碾压,被冲击的巨大危险。而学习区,就如同我们顺着正确的方向,以适当的速度,保持精力集中,在高速路上以稳定的速度不断前进,由此,只有处于学习区,我们才可能保持安全的状态。

焦虑区对人的负面影响我们容易理解,但舒适区对人的危害,我们未必能够有直观的感受,因为我们时常会滑落到舒适区里,使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身处舒适区,而那段时间对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那时候我在外企工作,福利待遇不错,假期多,不加班。由于不需要太辛苦,日子也能过得不错,于是心里就松懈下来,健身房不去了,每到周末就跟朋友大鱼大肉,晚上下班回家也不再学习,而是买了一堆可乐薯片,一边看片,一边毫无节制的往嘴里塞这些高热量食品。没过多久,我体重一下增长了几十斤,腹部隆起,腰部的生长出的赘肉就像挂了一个救生圈,走起路来甚至上下晃荡,洗澡时低下头,目光被凸起的肚子给遮挡,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鸡鸡了。那时,由于不再学习,不再动脑思考,我的精神反应慢了很多,对面来车我不能及时躲闪,时常有胸闷,头晕的感觉,现在想来,应是当时缺乏锻炼,血糖过高的缘故。我发现处于舒适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我不会有幸福感和充实感,我只是懒,同时又空虚,但又使不出力气去做改变,萎靡的意志就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就让我这么耗着。舒适区就如沼泽泥潭,让你慢慢的往下沉沦,而又无法使劲做出有效的挣扎!

在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其实一个人是很难处于舒适区,当你久处舒适区,各种危机矛盾就会潜滋暗长,不知哪天就会把你抛到焦虑区。我没有舒服太久,很快我就对这种吃吃喝喝,无所事事的日子感到厌恶。而就在这段时间,我也完全错过了新的发展机遇。当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期,PC端逐渐没落,而掌握App开发技能的人才待遇水涨船高。我没有及时去学习掌握移动开发技术,而是躺在熟悉的领域吃老本。看着不少朋友同事转行到移动互联网后,待遇猛增,而我所在的业务由于市场萎缩,利润越来越少,我的薪资自然没有增长,别人增长我下降,两相对比,我内心也不断失衡,想转行,但由于懒惰惯了,一时无法转换状态,拿起书本学习的时候,只打呵欠,心理一万个不愿意,再加上反应慢,转行晚,没能及时积累相关经验,得不到目标公司的认可,自然也不好拿到面试机会,于是,很快就从原来的舒适区一下落到焦虑区,有时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感觉我被时代抛弃了,再难有机会翻身。

由此可见,无论是焦虑区还是舒适区,都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你无法持久的处于其中。焦虑区煎熬久了,会导致精神崩溃,舒适区呆不了多久,很快就会由于缺乏新鲜感而感到无聊,从无聊沦落空虚,从空虚滑落焦虑。真正能够让你处于稳定状态的,是学习区。学习区兼具其他二者的某些特征:一方面处于学习区的人,他感受的并不是舒适,而是匮乏和挑战,正是匮乏和挑战,激发了他内心的行动力,并且由于压力,他内心会有一股紧迫感,有时甚至会有些许焦虑。但处于学习区与处于其他两区的人不同,学习区的人虽然面临挑战,匮乏,但他却是积极的寻找出路,他们想办法测量,分解所面临的问题,仔细规划,有序前进,直到最后解决面临的挑战和匮乏。

学习区的人很少让自己闲着,每时每刻,他都有要做的事情,他们与其他两个区的人有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他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又意识到,欲速则不达,因此在前进的同时不慌乱,始终保持着稳定的速度,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具备紧迫感的原因。假定我们被关在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屋子里,我们看到炸弹的秒针不停的走动,这会引发人们两种状态:大多数人会陷入焦虑--感到危险,挑战,束手无策,着急但也找不到办法。而紧迫感的人,面临巨大挑战和危险的时候,他会尽可能的冷静,主动寻求解决之道,会把眼前的问题进行量化和分解。比如还剩五分钟,这五分钟前20秒做什么,接下来的30秒做什么,直到最后5秒,他把炸弹拆除,就像007一样,这种状态和行动,以及清晰的意识,就是紧迫感的显著表现。

焦虑区显然不是我们该选择的,但由于当今社会变化之快,由此带来的冲击之大,就算我们天生偏好舒适区,但也只能是渴望而不可得,所以最理智也是最优化的策略,还是不断的思考,成长,升级,主动的让自己处于学习区。处于学习区的人,内心有如一股流动的甘泉,是一团活水,它的流动,能够驱散堆积在心中的“淤泥”,从而使得心态保持一股清澈透明的活力,舒适区的人,心境其实是一潭死水,污垢在长年累月的堆积之下,使得清泉变泥潭,这样的人最终会变得麻木不仁;处于焦虑区的人,内心的泉水早已被炙热的阳光蒸发殆尽,变成了干涸龟裂的河床。梭罗在其著作《瓦尔登湖》里提到一个概念,叫“静静的绝望”,绝望了,而且还是静静的,你不敢呐喊,你没有心情呐喊,你不知道要呐喊,想要保持一种表明的光鲜,体面,舒适,想要尽可能的避免让别人知道你内心的这种绝望和不安。无论是处于舒适区,还是焦虑区,其结果都一样,最终都会被焦虑的火焰焚烧,陷入“静静的绝望”,解决之道只能是开源引水,冲散堆积的淤泥,重新滋润龟裂的河床,而这股生命之水就是你通过学习和思考所带来的新认知,新思维。

亲爱的你,“思”动起来,不要死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成长,升级,保持年轻,不要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