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是谁?
他是一位“网红教授”,讲课视频在网上获得过亿次播放,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争相报道,被广大网友誉为“国民教授”。
他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是在论著和论文中,都“希望写出新意,并尽力使新意言之成理”,可以做到有趣与有识共存。这本《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便是其中一例。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宋,后世几乎代代都有名家点评。不仅是我国古今文人的枕边读物,甚至还是日本人千百年来的“最爱”,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郑重告诫儿子要精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后期至东晋末年士人的言行逸闻,陈寅恪先生称它为“一部清谈之全集”,因为书中大量记录了魏晋名士的清谈,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魏晋士人敏捷的才思、荒诞的行为、超旷的情怀……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士人剪影,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魏晋士人这个群体。
01 清谈,流于思想和言谈的魏晋名士
清谈之于魏晋恰如诗歌之于唐朝,是一代精英志趣所在,也为一代名士才智所爱。他们的清谈,是当时魏晋名流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
——《世说新语·言语》
顾炎武在《日知录》提到,“名士风流,始于洛下”。这则小品通过在洛水游乐的诸位名士,生动的刻画出魏晋士族精神生活的一个侧影。
短短数字,将参与游乐的乐广、王衍、裴頠、张华、王戎等人的清谈形象跃然纸上。裴頠辨名析理,入木三分且富有雅致;张华论《史记》《汉书》的异同优劣,也是口若悬河;我(王衍)与王戎聊季札、张良,同样高超玄妙。
从上看出,魏晋名士的乐趣不在金钱高位,而在智力和精神的享乐与追求。他们的清谈包括玄学,却不止玄学。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清谈成为魏晋的风流?
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说起。东汉末年,奸佞窃国,曾经的礼教儒学被践踏,被统治者用以消灭异己。上层阶级的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不想出仕入世,便躲到竹林里借酒畅谈,最为出名的便是“竹林七贤”。
他们不再向外追求儒家道德、操守,而是向内探寻人的气质、风度,从外在的伦理转为追求内在的精神,从希望成为群体的现世楷模到渴望个体的精神超越,魏晋名士开启了追求洞见、思辨、玄心的“魏晋风流”。
然,这种过分追求风雅与思辨的清谈,虽说极大地发展了谈话的艺术和思辨的技巧,但并不能在治国理事上发挥作用。他们本为避世而生,自然不能为入世而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任由现实的战火纷飞,“清谈误国”成了对他们的最大否定。
清谈是魏晋名士向内发现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方式,是他们逃离崩塌的现实社会的一种消极应对。但在战乱中,这些有才之士本可大有所为,追求不同而已。
02 血性,乱世中坚守内心的大将风范
清谈,是魏晋名士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外在的美与享受,但《世说新语》里也有武夫士人的雄迈豪情。乱世中,英雄亦在。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世说新语·豪爽》
这则小品讲的是祖逖,“闻鸡起舞”的主角。王大将军是掌握重兵的王敦,此时他已经掌握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便想要从“臣”变“朕”,掌握政权。他派参军告诉朝廷,想要重新安排各部人员,并向当时都城里的贤达委婉的转达的自己的旨意。如此作为,已经是“目中无君”。
然,当时还未镇守寿春的祖逖,在都城看到王敦如此猖狂,厉声呵斥王敦的使者:“你回去告诉阿黑,怎敢来这里撒野!叫他赶紧回去,要是稍有耽搁,我就率三千士兵用长矛戳他的脚,让他滚回武昌!”
没想到,手握重兵的王敦竟然听了祖逖的话没有大怒,反而停止了“逼宫”的打算。从侧面写出了祖逖其人的英雄气概,“英雄惜英雄”,这也是王敦“闻之而止”的原因之一吧。
动荡的战乱里,除了避世清谈的魏晋名流,还有一些血性男儿,治国止乱。祖逖在率军过江北伐中原时,船至中流,眼望滔滔江水,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他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自此,中流击楫便成了祖逖之志。
“乱世出枭雄”,乱世中的血性男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也在《世说新语》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魏晋时候,尚文重个性,士族清谈追求思辨的深度,但勇于面对现实纷乱的真正英雄,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枕戈待旦的刘琨,扬槌击鼓的王敦,还有“烈士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曹操,他们的豪情雄迈在乱世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历史向前推动,需要英雄引领,使百姓脱离战乱,实现和平。这样的和平,一定不是追求自我、追求本真的清谈名流能做到的,战争起乱世,乱世同样止于战争。英雄,诞生于此。
03 率真,不同标准下的为人处世之道
同一时期,有不同的两种人,清谈的名流,血性的战士,都是魏晋人物。但下面提到的这则小品,却有不同的的解读。
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早者,并得佳设。日宴渐磬,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世说新语·雅量》
这则小品讲的是,羊曼和羊固新官上任时,款待来道贺的人的不同方式。羊曼的处理方式是,先到先吃,好东西吃完了,后来的不论身份如何,都以粗茶淡饭招待。而羊固则不是,他准备好足够的美食,不论早晚,所有人都是精美佳肴。然而,最后的评价却是“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羊固的丰盛佳肴,不如羊曼率真、自然。
按当时人们追求本性、崇尚自然来说,“兴起而往,兴尽则归”。羊曼在精心准备一些佳肴招待宾客,后到的就跟主人一起吃,有什么吃什么,大家像朋友一样不必计较太多,这样确实是自然、随性。相比之下,羊固的精心准备就显得刻意了,不论早到还是晚到,统一的标准来招待于“真诚”处便差了一点。
与朋友相处,贵在自然、真诚、不刻意,这些在羊曼的处世之道中都有体现。那么羊固呢?
他精心准备了美味的佳肴,并且是大量的准备,他不让后来者感到冷落和区别对待。即使你去晚了,受到的依然是隆重的招待,你的道贺被羊固郑重的接受和感谢。这难道不是一种平等的处世方式吗?从故事中看,羊曼也准备了好的酒菜,但准备不足,而后至者吃到的是粗茶淡饭,这不是主人家的过失吗?
文末点评以“时论”立足,按照当时的观点评判,羊曼真诚优于羊固精心准备。这也说明,我们在读文章,分析作者的意图时,要结合当时的环境、背景,不能以当下想当然的给出结论。“知人论世”,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四个字。
羊曼真诚、率真,羊固精心、周到,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优劣。《世说新语》给出的故事,也不只是简单的故事,关于为人处世的思考,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都是我们学习和深挖的点。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这本书,通过戴老师交代人物、历史背景,加上戴老师的解读,方便我们学习和思考。通过一百二十多篇文章,让我们见识了魏晋风度,领略了英雄豪迈,还有机智幽默、妙语连珠……等待我们细细品读。
有管宁割席,不与华歆为友;有蹭领导饭吃,吃完就走的罗友;有东床袒腹,反而被郗太傅招为女婿的王羲之;有为了故乡菰菜鲈鱼,辞官回乡的张翰;有好鹤、养鹤、剪鹤、放鹤的支道林……还有好多人物等我们自己去遇见。
《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故事集,也是一部时代思想集,一部生动的历史集锦,一部值得读的“枕边读物”。
【文末互动】
羊曼与羊固的处世方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