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650天100万人民币,换来的付费学习以及买书的经验!

  这个绝不是标题党,也不是照抄照搬的模仿帝,都是本阁主真金白银加岁月摧残换来的呕心经验。

  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嘚瑟自己的照片,然后背景就是自己的藏书。这种感觉就是好像买的书都看完了一样。殊不知很多人把买了多少书当成了谈资,把加入了多少学习社群当成了炫耀的资本,这背后的血淋淋的一个事实就是。买了那么多书,却没有看过几本,参与了那么多社群,很多的都是潜水。大家追求的形式重于内容。这是一种感觉很有文化的包装。实际上是追求精致的表象的愚昧。

  我们不应该把收藏当成获得,不应该把参与当成精进。

  在我批判我自己时,容我先嘚瑟一下。这是我买的书,大概还剩500多本在家里,曾经在公司的时候搬办公室,扔了三分之二。也就是高峰时拥有近1500本书籍。


用3650天100万人民币,换来的付费学习以及买书的经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按每本45元算,45×1500=67500。这其中没有算奖励读书会的小伙伴,天使班的小伙伴买书支出。。。

买了这么多书最悲哀感受就是:怎么买了那么多垃圾书。

买了这么多书最不愉快的感受就是:借出去的书别人怎么不还给我。

买了这么多书最震惊的感受就是:我怎么花了那么多钱买书。

认真思考后,为了让这些精力,时间,金钱花的物超所值。我总结了买好书的几大定律。

1.一见钟情定律:那种你一见就相逢恨晚的书买回来。

2.第二眼缘定律:先看一遍,除非你看完之后还想看第二遍买回来。别人推荐的书,问问他为什么推荐。然后发现也是别人推荐给他,再是别人推荐给的别人。。。俺知道了别人推荐的书都不值得买。除非你看完之后还想看第二遍买回来。这样从原来的十本书可得一本精品,到十本书可得七八本精品。

3.人性黑暗心理定律:那种你一见恨不得越少人知道越好的书买回来。同时也去多咨询别人有没有遇到过越少人知道越好的书。目前为止,我珍藏了一十七本此种感觉的书。真的是万里挑一啊。能看到此文的有缘人得之。可以拿你同样感受的书来换。


用3650天100万人民币,换来的付费学习以及买书的经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交的学费,100万这个很多小伙伴可能感觉不太真实。咱算笔账,飞行71次,再加上之前刚出社会没钱买机票,坐火车的经历。算100次吧,每次500元,500×100=50000。差旅成本五万。忽略住宿成本。之前迪拜游学9.8万,家庭投资理财学习6.88万。。。学习演讲,成交,领导力,团队打造,金融,教练技术,商业模式,社群运营,品牌行销,成功学,智慧学,股权,论坛等。

数这些的时候我家夫人感叹今年我又把一套房子的首付交了学费。。。

数这些的时候我感叹自己当时最初学习做决定的头脑发热。N多年前刚出社会就被成功学组织"骗了"3980元。是应该感谢这最初的开始么?

那些讲的好,讲的妙,讲的呱呱叫的课程学完后我获得了什么?

当时只是头脑简单,只是听得热血沸腾。

现在知道可以用黄金思维圈去剖析课程逻辑,成功学what,how,why的比例大概是9:1:0。真正好的课程三者比例应该在3:3:4。 现在也能解构心理暗示套路,也知道了场域作用下的非理性癫狂。

如果没有掉进坑里,我会达到坑对岸么?

当时自己只是一个愣头青,初出茅庐,心底纯真。

现在经受一系列受伤后总结的价值百万的定律:

一切没有风险防控的信任都是伪信。

一切没有风险防控的善良都是伪善。

曾经的每一段经历都值得被记住,被感恩,因为正是经历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也许正是那看似很让人心疼的第一步才开始帮助我们走出了舒适圈。

选好课的五定律:

看导师。导师是不是讲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讲。有很多所谓的大师都是讲别人的故事。

看文化。那种使命愿景不靠谱的,标榜大爱的慎重。也许是一种很高明的商业包装。

看口碑。多访问一些样本,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老学员。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是好评如潮,还不OK。要真正看到他们的改变和精进,这才OK,也许耳听为虚。

看系统。不要指望只听某某课,你就能学习到真知灼见。真正的收获在课程之外。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买了所谓需要的音频课,然后这些课从来都没有听过就知道了。所以一个好的系统你可以学会以教为学,一直泡在里面。利用时间的复利让自己学有所成。

看落地。评价一个课程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落地性。真正的让你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学有所获。最后知行合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3650天100万人民币,换来的付费学习以及买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