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许久没写健身主题的文章,翻看以前的文字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从什么时候起,那个每次健身3h,一跑就是十公里的泡泡,变成了今天的“佛系”?又是什么时候起,长距离拉练、马拉松、hit这些运动,从我的生活里慢慢淡去?
南京路步行街上巨大的广告牌,那些阳光十足的运动少女在舞动、跳跃,那些健康又有活力的身体,仿佛在邀请你加入她们的队伍。
来吧,来吧,为了一个好身体,为了一个好身材,来吧。
在这些广告牌上的身影,就像keep里的健身男女,就像以前公众号里减肥成功后的样子,我突然在想,为什么当初我会健身和跑马拉松呢?
是兴趣,还是生活的契机?
跑步最早是在2013年,不过那时候充其量小打小闹为了800米和减肥。到了2015年,生活上的乏味和听力的下降,让我急于找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排解内心的焦灼和情绪,正好遇上长跑比赛的契机,于是乎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那时正式迈入了3K的行列。
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5K、10K的跑,偶尔周末能跑个15K,数据往往能刺激多巴胺,当看到微信步数和跑步里程不断攀升的时候,内心的成就感也开始蹭蹭蹭。不过,那也仅仅是兴趣爱好而已,直到康哥的出现,才正式把我带入马拉松的行列。
他说“你这个水平,完全可以试下半程马拉松”;他说,“首个武汉马拉松就要报名了,你报一个吧”;他说,“你要学会观察配速,调整节奏,不然很容易跑崩”......
于是乎,就是这样一个“业余选手”,开始了半马的旅程,顺带在那时候结识了村上春树先生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先生的书里描述的感受,就像那时的我,虽然没有先生的文采和阅历,但是在文字的滋养却让我对马拉松有了新的认识,把跑步和当时的生活结结实实的连在了一起。
为了锻炼肺活量,报了健身房练习动感单车和有氧搏击操,平常就和康哥一起跑步,或是自己跑。当汉马来临,和康哥相约武汉(他全马,我半马),带上他准备的盐丸和维生素,鸣枪便上路了。全程没有撞墙,没有跑崩,没有“心肺炸裂”,最后拿下2h15min的成绩,其实真的挺满意并享受这个过程的。
有所准备,最后成绩还算可喜,确实是让人感到开心的事。
于是,厦门半马、线下巴塞罗那半马、南昌全马,和线下的跑团拉练了一场又一场。
转折—你不能再剧烈运动和跑步了。
转折的事件是2016年7月,某次听力的断崖式下跌,当我一个人去医院的时候,医生给我下了命令,目前的情况,不能再剧烈运动和跑步了。旁边的人工耳蜗销售代表一个劲的给我介绍耳蜗,而我却什么也听不起去,浑浑噩噩上车回公司,感觉天塌了一半。
如果人生不能健身和跑步,那又有什么意思?(当然还是可以有意思的,当时却没有那种觉悟。)
当时的我,估计是身体的巅峰状态吧,马拉松、hit、动感单车、有氧搏击操、登山,喜欢怎么来就怎么来的日子已经game over了,耳边巨大的轰鸣声仿佛要把人弄晕。
经过一番挣扎,只能偃旗息鼓,我不能在这种时候任性,只能偶尔跑一跑。而体能的下降,也就自然而然,一去不复返。
加之,随后来到上海,再是北京,运动成了一件比较遥远又有点奢侈的事情。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对于即将步入三十大关的我来说,也许健身早已不只是为了一个好身材,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实力抗打”吧。离开南昌快两年的时间,从加班加班加班的生活,到现在逐渐有了节奏,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成了最期待的事情。
不是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是工作若想长久,“实力抗打”还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女性天生对身体的爱,谁不想有个好身体和好身材,真正做到真的有那么难吗?
我想过很多方法,也做过很多尝试,健身房、跑步、瑜伽、游泳、骑车、徒步,学习黄帝内经,等等。可是吧,我却悲催的发现方法很多,能坚持的很少,跑步打卡的flag可能说倒就倒。可能有时候忙,可能天气有限制,可能心情又不好了,状况真的太多了。
可是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还真被我找到个不错的方法。
在个人战略课结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是时候为自己做点什么了,无论是工作、学习、健康,都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
于是乎,和之前的朋友,一起把原来“健身爱好面基群”给运营了起来。
规则不多,每天健身即可,方式时长不限,未完成取5元红包做经费,年底面基用;再加上了一些工具和监督机制,相互配合的同学。
细节暂时按下不表,这两天效果还不错,预计比较容易坚持。其实想法很简单,健康的身体和状态太重要,大家都是熟悉的朋友,不如一起做点事情吧。
实力抗打,一个顶俩的小梦想。
美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像广告和教学视频里模特的身材,还想要长久保持,倾注的物质、时间种种必不会少。然而,想要健康却不是那么难,留点时间给自己。
当我看到南京路步行街阿迪广告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当年的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那是我当时,哪怕现在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不如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实力抗打,一个顶俩。
从现在就开始,先有个健康的身体吧,flag不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