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

.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茶事同盟  说茶《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

  百度度娘有这么一段话:"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看到这一段话,连虚空中的司马迁都会笑出声来。"武王伐纣时期,濮人给周武王献茶"?司马迁都不敢如此写。3000年前?难不成古濮人光着屁股,用树叶庶挡住外露的生殖器,拎着烤茶罐去见周武王的么?

反正武王时期,无史可记,当然可以胡编乱写,都用不着去远古时期以证史观。像云南这样的蛮荒之地,回望过去,只需倒退三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穿越到云南普洱市澜沧县,走在灰土飞扬的街头,传统的种茶良民拉枯族的妇女们走在大街上,连奶子都是甩露在外面的。有一丝悸怕担心,那么三千年前的古濮人又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造型?岂不是一群裸奔在原始丛林中的原始住民么?由此可见,百老师也靠不住。

普洱茶的正名是在清代雍正时期,即普洱府衙的成立时间。回望历史,在清代300多年的历史中,普洱茶的贡茶史就占了200来年。这都有文史证据可寻,且是乾隆皇帝本人留下的证明史料。当然,还有大文豪曹雪芹的《红楼梦》,给了普洱茶很大的一个面子。清之前的普洱茶状态就像影子样模糊不清的,而文史呢,清前的正史里面简直无迹可寻,地方野史民间传说色彩过浓,又不可信。

对于普洱茶而言,民国的历史就显得太短暂了【1911-1949】。38年,一片茶叶的历史都比它长出许多来。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总有打不完的战。打完一仗又来一仗,是一段悲情的历史。普洱茶都没机会“重出江湖”,它便结束了。普洱茶非一般茶类,它需要一个相对稳定而富裕的环境才有它生存的空间。号级茶是清代的产品,而民国几乎没有普洱茶的影子出现。一般的茶事生活依然是延续的,但早已失去精神层面的茶趣审怡。仗都打不过来,还喝什么茶呢?

终于,1949来临。新国家必然有新气象,印级茶出现了。50年代出了一批代表性的普洱生茶,尽管好景不长。因为1958-1959开始饿肚子了,还喝什么茶呢?穷得没有饭吃,喝了茶更饿的慌。接下来是文革十年,这是历史上奇葩的十年,祖国朵朵开红颜。尽管如此,茶界放了一颗卫星上天,发明出了普洱熟茶。这是“革命的茶”,汤色红红的,与祖国山河一片红的背景调子配起来,那是相得益彰的。生茶呢,也有在生产。不过基本都是以”边销政治茶“为主。(四人帮之一 的,国家副主席王洪文就亲自下令指示云南增加边销茶的供应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紧压生茶在中国内地几乎是沒有市场的,市场份额极低。主要是:云南的生茶"味浓苦寒",实在太刮油水了。那一时期的红色良民大多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无多余的油水可刮。弄饭炒菜都需要油粮票,民众们吃饭买粮需有一本奇葩的东东"购粮本"。如再去饮喝生茶,血糖会忽然降低简直会站不稳摔倒在地。生茶唯有酥油这样高能量的伴侣,才适合品饮。

不过,有少部份的生茶销往香港。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安排货源供给香港茶商。通常,茶货品是卖完之后才给省茶叶公司支付货款的。所以,云南省茶叶公司的老一辈对香港茶商并无什么好印象,"小逼拾气"的香港人。当时,像八八青饼此一类茶的价格当时是13元港币每公斤的结算价,换算下来差不多5元人民币一饼。现今市场的八八青饼,都已经是二三四五六道的接盘手和茶贩子了。

计划经济时期,无从得知是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劲头暴足。制茶的工人对待茶叶形同对阶级敌人似的,内心充满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敌人的无比仇恨,无论是饼,砖,沱,一个个都被压制得极为坚硬铁实,大有把“阶级敌人压扁”的革命情绪在里头。现今,市场上仍然有非常多的与之类似的产品在生产销售。这些产品相当紧压坚实,它们的成形工艺都源于文化大革命的生产标准与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素说茶 《消失的叶子 茶随景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