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啊,项羽高超的政治水平就展示在这里

好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是对的。

当时我说,项羽在新丰鸿门把刘邦请过来喝酒,然后一刀劈了。没有理由,没有借口,这……算什么事呢?周围的人能服气?各路诸侯怎么看项羽?各路豪杰怎么看项羽?

我认为项羽的失败是没有学习和利用秦朝的制度去管理和经营一个统一的中国。而是把中国分成十块八块的自己选择了最大的一块当起了霸王。最后国家乱了套,刘邦就是借着中原乱套的时候迅速东进,最后赢得了天下。

近期我看了很多的书,其中《孙子兵法》给我了一个启示,让我重新认识了鸿门宴,同时也重新认识了项羽。

好多年我一直认为项羽是个只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可以笑傲江湖的英雄,而不是个领袖帅才。但是再次看《孙子兵法》后,我又觉得项羽不但有笑傲江湖的资本,还具备了领袖的机智和才华。他的失败我更加坚定的认为是没有继承秦国的制度。在鸿门宴上项羽的机智发挥到了极致。

接下来我们在看看鸿门宴的发生发展,我们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分析着看看鸿门宴。

秦朝末年,项羽和秦国的主力部队大战于河北的巨鹿。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刘邦选择了秦兵比较薄弱的河南,一路西进,很快就攻入了咸阳。秦二世投降,秦王朝灭亡。

刘邦在秦亡之后,向关中的老百姓施行了《约法三章》,结果深得民心。这时候关中的老百姓和秦国的没落贵族都希望刘邦能在关中称王而永远留在关中。有谋士就给刘邦出了个计策,让刘邦派兵把守关隘不让项羽进入秦地。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也开始向关中的咸阳挺进。在进兵的路上,因为害怕原来巨鹿之战投降的秦兵造反,就挖了个大坑把30万投降了的秦兵全部活埋了。

项羽继续西进,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守兵不让他过去。这时候刘邦的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之所以派兵把守关隘的,是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率兵攻下了函谷关。又进兵到新丰鸿门。这时候项羽在想刘邦为什么会派兵把守关隘?曹无伤这个刘邦的部下的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这是不是刘邦的诡计?如果刘邦这时候和我开战我又有多大的把握赢得战争?从兵力上看我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4比1,我一定会胜利。但是战争不能光看兵力,还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四十万兵攻城,十万兵守城,攻下城的可能性就很小。《兵法》中有一句话说的好: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军是敌人的五倍的时候攻击敌人的时候才有十分的把握。现在我的兵力是刘邦的四倍,还不具备攻击刘邦的条件。

项羽想到这里越来越觉得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是故意激怒自己的阴谋,而曹无伤则是这个阴谋中的一个棋子。这个棋子彻底的激怒了自己让自己攻下函谷关而和刘邦撕破脸。同时把自己陷进了险境。

项羽继续分析,这时候和刘邦撕破脸自己的胜算不是很大。前几天活埋了三十万秦兵,这些人的兄弟姐妹以及父母都在关中,他们恨透了项羽和项羽的军队。他们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抗击自己的部队。虽然现在刘邦的兵力是十万但是战争起来刘邦再招来三十万兵应该不难!自己的兵力和刘邦相比只有形式上的优势没有实际的优势。何况自己的四十万兵,有一大部分是巨鹿之战后加盟进来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主帅首领。有的人和我是离心离德!

项羽继续分析:现在就算能打败刘邦,但是很难彻底消灭刘邦。最后的结果是刘邦退守咸阳。而咸阳的城墙高大结实不是几个月就能攻下来的,这样就把战争拖入了相持阶段。而相持得越久自己就越危险。那些加盟的队伍有些就开始观望,有些可能就投靠了刘邦!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问题。刘邦进兵咸阳的时候并没有和秦国的士兵进行正面交锋,而是秦二世领着秦国的官员和贵族投降了刘邦。秦二世把秦国的粮食和士兵都交给了刘邦。粮食和士兵的来源刘邦都不缺。自己只有四十万士兵,而粮食怎么解决呢?如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楚怀王既不会支援自己士兵也不会支援自己粮食。一旦自己断了粮食,部队就会土崩瓦解。根本不用刘邦打自己就会失败了。

想到这里项羽就下令停止前进,在鸿门下塞扎营。

在鸿门的大营里项羽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就是讨论怎么打败刘邦。这时候谋士范曾说:刘邦这个人啊,打下咸阳而回兵霸上。说明这个人的心不在关中,而在天下!其志不小!我又派人给刘邦看过相,望见他头顶冒红烟(其色赤),有时候这个红色的烟能化成青蓝赤黄白五色(化为五彩),这是天子的相(此天子之气也)!要早点除掉他,要不然这个人早晚是大王的劲敌!

项羽听了很生气,心想范曾这个老糊涂啊,这样的话怎么能在这个场合当着大伙面说呢?胡扯,糊涂,乱弹琴,扰乱人心!刘邦的头上天子之气,那么我项羽的头上是什么气?这会没法开下去了!散会吧!晦气!

在别人都走了后,项伯私下里和项羽说道: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邦在函谷关派兵把守不让我们进关就是想和我们打的意思。如果我们进不了关中,退兵不打了,天下诸侯就会认为我们无能,刘邦再奋起直追,天下的诸侯就会对我们群起而攻之。那么我们很快就成了第二个陈胜吴广!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这个时候刘邦虽然是在关中很得民心,然而秦国的贵族在关中却经营了七百多年。前面有秦穆公做过霸主,秦昭襄王又是雄霸天下,而秦始皇又统一天下。这些人都是秦国贵族的骄傲。刘邦虽然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却不能不担心秦国贵族的造反。除非刘邦是政治赌徒!

项伯继续说: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能不打尽量先不打,一旦我们进入了咸阳。粮食和其他问题就解决了,刘邦那时候就是我们家的鱼和肉想什么时候吃掉就什么时候吃掉。第二个选择就是再来一次破釜沉舟。但是刘邦比巨鹿之战时候的秦朝将领厉害得多!万一这个人人挂起了免战牌等上几个月我们就坏了。如果大王想选择第一个方案我愿意,去刘邦的兵营中当说客,向刘邦分析利弊,让他做出让步,放开关让我们进关。

项羽私下里就安排了项伯进入了霸上大营,找到了张良。《史记》中说项伯是自己为了救张良私自跑了出来找的张良,最后出卖了项羽。但是怎么可能呢?大战即在如果没有得到最高统帅的首肯,私自跑到敌人的大营里见敌人的领导,还和敌人的领导结为亲家,那不是掉脑袋的吗?就是真的想救张良打完仗在救他也不晚。张良不是士兵,是谋士,用不着平拼命。就是刘邦失败了,张良也不会死在战场上!

项伯到了霸上的大营里找到了张良却不是早早地向张良分析形势,而是告诉张良:项羽铁了心要和刘邦拼命了,大战即在刘邦必败!快和我逃命去吧!

张良听到项伯这么一说开始很紧张,很快就知道项伯实际上是项羽的说客。但是项伯能来到这里也说明了项羽不是一个草莽英雄,他是有智慧,有胆量,有技巧的统帅。同时他又是个宁死不屈的人!是宁可流血也不会低头的人!张良感觉小瞧了项羽。

张良也是个外交高手,平静了心情,然后又不慌不忙地和项伯说道:我是韩王派来帮助沛公(刘邦)的,如果我这样走了,就是不忠不义了,所以我的把项羽要进攻霸上刘邦大营的消息告诉刘邦。让刘邦做好抵抗的准备。

项羽是懂兵法的人,项伯是项羽的高级参谋,也是懂得兵法的人。兵法中最常见的胜利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项伯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军事机密透露给张良?难道他是傻子吗?答案是否定的。项伯告诉了张良就是为了让张良把消息告诉刘邦,最终让刘邦做出妥协才是项伯的目的。

接下来张良就向刘邦报告说项伯来了,表面上是来救我的,实际上是来探视我们的态度的。刘邦就问张良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张良说以前项伯杀人我救了他,就这么认识的。

大战即在张良这样的重要谋士和刘邦不是在一个屋里,商量怎么退敌,而是在自己的屋子里闲庭信步!说明什么说明,项羽打败刘邦不是很容易!刘邦也不是很把项羽放在眼里!也说明了项羽可能吃不掉刘邦!

然而项伯的到来,又让刘邦重新估计了自己和项羽的力量!项伯的到来说明,项羽是有勇有谋,遇事不是蛮干的!也不是范曾这样的蹩脚政治家!是个能看清大局的人!

这时候张良也重新估计了项羽,张良问刘邦说:沛公比项羽谁更强些?沛公的兵力比项羽那个更强些?

看看《史记》这么说的:“沛公思半晌曰:诚不如也!”好多人看见了沛公是个实在人,能和自己的谋士推心置腹。但是我在这里去看到了刘邦是个谨慎的人,是个细心的人!同时我也看出了刘邦和项羽在当时力量相差不是太多!

“沛公思半晌”就是沛公有对双方的力量重新对比了一次。如果刘邦和项羽的兵力相差的太远刘邦就不会思半晌!连八岁小孩子都知道,四十万比十万强大的多。但是这个是表面上的,刘邦思索的是这四十万和十万背后的力量!能让刘邦思索半晌,就间接地告诉我们了,刘邦和项羽当时在综合力量上是相差无几的!当然最后的结论是“诚不如也!”还是项羽稍微强大一点!

刘邦就问张良:我们现在怎么办呢?如果和项羽开战胜利的机会也就有一半吧,但是放进项羽来,自己的处境将是更加危险。张良就说,项伯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从项伯那里探视项羽的态度啊!

于是刘邦就接见了项伯,其实项伯比刘邦着急,如果刘邦不接见他说明,刘邦就拿定了主意和项羽拼了。刘邦接见项伯的时候,项伯也放心了。

在霸上的大营里,刘邦向项伯介绍了自己的部队,说道自己的兵力虽然是十万,但是上下同心。不像项羽四十万有一半以上是一些诸侯加盟进来的。实际上项羽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十五万左右吧,其他的不过是乌合之众!而自己在关中实施了“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再招来三十万士兵也不是什么难事。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后活埋了三十万秦兵,秦国的百姓和贵族必然害怕自己遭遇被活埋的命运帮助我拼命的抵抗项羽。

项伯听了刘邦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告诉刘邦,八卦中有一个叫做“亢龙有悔”的。凡事不能做绝了,做绝了就有自己后悔的时候。接下来他分析道:现在项羽如果放弃进兵咸阳,天下诸侯就一定会群起而攻之,这样项羽的命运就结束了。但是项羽要是拼命死战。胜利还是我们的,沛公虽然是在进兵咸阳的时候不战而胜。在兵法上为上上之道。但是一旦项羽和沛公开战,流血成河,秦国的贵族应该是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场面,必然会害怕而裹足不前!而老百姓说不定见血就逃了,也未必能真正帮助着沛公!沛公不是认为自己有粮食吗?可以长期坚守?但是项羽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不会和你消耗着。他会再来一次破釜沉舟!放弃咸阳是死,还不如选择一个壮烈的死法!而沛公这样消耗了兵力却一定要遭遇和陈胜吴广一样的命运而被秦国的贵族所灭!

听到项伯这样说,刘邦不知道怎么回答。张良这时候却说,沛公并没有想和项王作对,我们攻入咸阳后就回到霸上,就是为了等待项王来主持大局的。我们之所以派兵把守关隘的是防止贼盗和小偷什么的,哪里是什么防止项王呢!

这时候刘邦设宴和项伯套近乎,拉家常。还结为亲近。项伯就告诉沛公,项羽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你必须去向项羽表明心迹,如果你没有诚意不去项羽大营,项羽就不会相信你,就会拼命打过来,到时候什么都晚了。只有接受和陈胜吴广一样的命运了。

项伯当夜就回到了新丰鸿门,向项羽报告了刘邦的情况。他们认为现在开战和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都不是什么好办法。如果刘邦能来就会留下后手,能让自己全身而退,如果退不了了,也可能采取坚壁清野的做法挂起免战牌而不来了。让我们没有粮草而退出关中。并且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也会失去人心。

第二天刘邦来到新丰鸿门,项羽设宴,范曾就想杀死刘邦。项羽假装看不见看不懂范曾的意思。范曾就找到了项庄舞剑,意在刺杀沛公!而项伯害怕项庄这个二五眼坏了大事,就和项庄对舞,用身体护住刘邦。

后来到底是项羽还不想把事情办糟了。就让项庄吓唬吓唬沛公就算了。项羽是用了范曾和项庄的敲打,又用项伯的拉拢,逼迫刘邦乖乖的就范!

沛公到底就是害怕了,让项羽兵不刃血地进入了咸阳。

进入咸阳后,刘邦的处境比鸿门宴的时候还危险,而项羽这时候就没有任何危机了!因为粮食解决了,主要对手刘邦现在成了嘴边的鱼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项羽的声望这时候也达到了顶峰,似乎可以君临天下了。

后来项羽把刘邦分封到了汉中,当汉中王去了。其实汉中王对项羽的威胁远远小于后来汉朝初期韩信对刘邦的威胁。刘邦能解决了韩信,而项羽解决不了刘邦,这是因为刘邦采取的是秦国的管理制度。韩信虽然是楚王,但是楚国的相权,却是中央的!楚国中的县令和郡守也是中央委派的。韩信只有自己的士兵去没有行政权和财政权。如果真造反他未必能占优势!

丁聪作于泉城2012.5.3

你可能感兴趣的:(鸿门宴啊,项羽高超的政治水平就展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