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反思

创作反思_第1张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日更第17天

温泉杯征稿还有六天结束,我投出了我的作品。

这篇童话我断断续续写了三年,五千字。

初稿源自脑海中突然冒出的一个意象,然后想如何让这个意象安放进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在之后的思索中,我忽然想到了当下的一个问题,盲目地追求速度,统一,导致我们的社会急功近利,失却了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于是,我陆续编织了三个片段。整个作品按人物分开叙述,这是从《儿童文学》中获得的启发。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故事必须得有开始,发展,结局和高潮,必须有核心冲突,必须有欲望,障碍等等。当然,这些创作的公式也并没有错,只不过,我感觉无法适应我的故事。

后来,我陆续退稿,退了两年,直到《儿童文学》编辑给我回信,说喜欢这篇作品的语音风格,但故事的整体逻辑似乎还不太顺,让我再理一下。可惜的是,我自我感觉良好,简单调换了一下三个片段的语序然后就回复过去。结果,石沉大海。现在想来,可能是编辑觉得我太粗枝大叶,不值得同我劳神费力,果断地将我放弃了。

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如今已逐渐在得到解决,重新拾起来,有些话题已经老了,有些话题还是适用的,于是,我再次修改,想不要浪费这个意象。

回头想想,这篇童话,虽然五千字,却陆陆续续劳神费力三年。我当然知道好的作品需要打磨,但这种打磨是需要殚精竭虑,日思夜想地,就像猎手狩猎,工匠雕琢。我呢,我写了,改了,后来又没思路了,放下了,后来又思考了,于是又拿起来了,时间紧迫了,于是又开始思考了,最后完了,可最终的感觉还是有点仓促,不够完整。

这样的创作效率让我很羞愧。反思其原因,在于不能持续深入地思索故事反应的话题和故事的意象如何紧密地结合。不能持续地思考人物。回头想想,整个故事和意象还有前奏是割裂的,无法高度集中地体现所表达的意义。

昨晚,当故事投出去的一刻,我憋着的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可今天下午上班时,我又想起了这个故事,我忽然又觉得主题是否过于偏激和片面?如果是这样,我是否应该撤回这个稿子?

生活比三年前更加忙碌和紧张,我越发感觉到紧迫和匆忙。可是,脑海里那么多意象却无法着落,只能只言片语地散在文档里,等待我去展开。

反思1,你要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哪怕就是笼统而简单的真善美。
反思2,要持续地思考,不管是问题的逻辑,还是故事的画面,都需要你去持续地想,思考。作品就是你的太阳,你就是向日葵,你应该始终围绕它去转,去呼吸。
反思3,写烂了比不写好。要去写。没有完美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