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林语堂

我们每个人踏入社会大学后,

已经很难找回年少时那份单纯的、无所顾忌的读书乐趣。

我们常常兴致盎然的买书,书却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

我们每天忙碌,为提升自我速成阅读,功利心驱使,

让我们遗失了读书最初的心境。

我也曾经喜欢阅读,但为何没翻开过买回来的那些书?

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我到底要如何才能再次拿起书?


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我们,很庆幸作者艾伦·雅各布斯在《如何再次拿起书》一书给出了答案。

雅各布斯在书中不仅分析了人们不能再次拿起书的原因,还颠覆了人们已有的阅读认知和方法,让那些曾经体验过阅读乐趣的人找回阅读的初心,重新拿起书,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本书上市8年,中信出版社在2019年1月第4次再版,豆瓣评分7.9。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1张图片

雅各布斯是美国贝勒大学荣誉项目人文学科杰出、宗教研究系常驻教师。著有《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传》、《原罪:文化史》和《阅读的神学》。他关于文学、文化的评论作品广泛刊登于《波士顿环球报》、《美国学者》、《牛津美国》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带着批评眼光,完全不同的阅读解读模式吧。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2张图片

一、是什么让我们拿不起书?—— 无形“枷锁”让阅读成为苦役

在本书开头,作者雅各布斯描述了自己10几岁的儿子,因阅读一本教授阅读技巧的书籍后再也不想看书的案例。而这本书正是1940出版风靡全球至今的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合著作者是著名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到底是什么让儿子这么摒弃这本畅销书,进而放弃阅读?

雅各布斯在书中用多达10页的篇幅剖析《如何阅读一本书》称其不断重复“读者责任和义务”的权威书籍腔调剥夺了读者阅读的乐趣。这种无形的“枷锁”让其儿子极度的抗拒,进而放弃了对阅读的兴趣。

这种看似自我帮助、自我提升的权威工具书,除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改编版《阅读的乐趣》、《畅游书海》、《一生的读书计划》、《如何像教授一样阅读文学作品》和《如何像教授一样阅读小说》等,这些书同样带着“读者责任”的符咒。

雅各布斯在书中批评性的认为,获得专业技能的承诺对一部分人来说具有吸引力,但像艾德勒和范多伦给出的步骤式指令,以及费迪曼提供的填鸭式书单这类书籍,对于像其儿子这部分人来说,只会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种苦役。正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飘散出来的种种责任、义务和美德的芳香把他吓跑了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3张图片

作家夏丐尊/叶圣陶与雅各布斯有着相似观点,他们在合著《文心》这本教授国文知识的书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兴趣,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条条框框,他们把32堂国文课,化作 32个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小故事,用故事来经营全书,让读者阅读学习时轻松有趣无压力。

你的书架上是不是也有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书籍,消磨着我们的阅读兴趣呢?

除此之外,缺乏自信心也成为了阅读的无形枷锁,因为读者不知道自己阅读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谨慎程度和洞察力是否符合要求。

比如:有些人阅读时常常坐立不安,看手机刷微信,变得焦虑不安,很难看完一本书。另一些人对自己阅读大部头著作表示没有能力,就懒得去尝试。

那我们要如何挣脱这些阅读的无形“枷锁”呢?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4张图片

二、回归阅读的初心——抛开功利,随兴而读

雅各布斯一贯主张的基本阅读准则是:随兴而读。“兴”是阅读中最基本的东西。

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在《谈谈我的看书方法》中说过:“阅读”有意思的地方,是让你觉得快乐,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一个起点吗?

如何才能做到“随兴而读”呢?

1、 抛开功利

评论家和诗人兰德尔·贾雷尔与雅各布斯有着相同的观点:读书不是为准备一场演讲或写出一篇文章,读书也不为从中获取什么,放下功利,只是单纯地想读它,阅读本身就是结果。

当下,有些写作者以写作变现为目的,用阅读倒逼输出,这个过程中,为了快速输出一篇文章,只能在阅读中浅尝作者的思想,往往很难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果能回归阅读的初心,不为变现而写作,只为兴趣而读,才能让我们持续的阅读下去。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5张图片

2、放下愧疚

雅各布斯认为,人们要去读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书(至少大部分时候能带来快乐),且不要怀有任何内疚。如果阅读小说或诗歌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那就先从小说开始找回阅读的乐趣吧。

还记得小时候,班里经常会有同学偷偷地在上课时,或宿舍里挑灯夜读金庸武侠小说和琼瑶小说,那种着迷的程度才是真正的随兴而读,完全不会因为学习成绩而心生内疚。

雅各布斯在书中多次提到经典小说《哈利波特》,他赞成读者遵从自己的喜好标准去进行阅读,如果能让你感兴趣,哪怕这本书重读了很多次也不要愧疚,因为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6张图片

三、理想的阅读——重新燃起阅读的激情

在本书中,雅各布斯没有直接罗列步骤式的阅读方法,书中却暗藏着对阅读的全新认知和策略,让我们读完后可以重新唤起阅读的欲望和激情。

1、模仿阅读——从榜样的“上游”找寻阅读的动力

雅各布斯认为,我们喜欢的作家,不要光盯着他们的作品,而应该模仿他们的阅读,看看作家读过的“上游”作品。

比如,想了解简·奥斯丁,就要去读比她早一个世纪的哥特小说、爱情小说和书信体小说。

找出是什么影响了这位作家的思想,会发现我们的视野、思想、知识面更宽广,这缩小了我们与最喜欢作家之间的差距。也是我们阅读最初的动力。

的确,榜样的“上游”力量更富吸引力,看我们最喜欢的作家受到了谁的影响,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引领我们持续的探索阅读,与此同时会发现各种启发性的作品。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7张图片

2、批判阅读——比欣赏式阅读更有趣

雅各布斯认为,在阅读前、中、后,为了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人们很有必要进行批判性思考

作家多萝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中也有相似观点,她提到要像作家一样读书:“当你学会了批评式的阅读,你会发现其乐趣要比只是欣赏式的阅读更加浓厚;当你执迷于要剖析一本书为什么让人读来觉得呆板、生硬的原因时,即使一本坏书你也会变得能够容忍。”

雅各布斯在本书的开篇对权威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进行的客观评判,让我们重新思考对阅读失去兴趣的深层次原因,想必雅各布斯也从中获得了批判式阅读带来的乐趣。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8张图片

3、信息过滤——你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在《论学习》一文中曾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需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雅各布斯告诉我们,不同的书有不同层次的阅读层次,有些浅读,有些全读,所以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完整的读完一本书。

信息超载的时代,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我们要培养过滤和识别能力,挑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书去读,才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9张图片

4、偶然力——无须书单,培养“意外的智慧”

在《阅读的乐趣》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分别推荐了189本书和173本书,雅各布斯认为要全部读完不难,但却无趣。

雅各布斯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童话《锡兰三王子》,这三位王子跟国王出游,总能凭借意外的智慧,发现各种没有刻意寻找的东西。

这个意外的智慧就是“偶然力”,是指意外发现有价值物品的本领。

“偶然力”是可以培养的,与其按书单和计划阅读确定无疑的好书,还不如信马由缰,阅读令人愉快的书。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10张图片

5、“沉默之墙”——让安静独处找回深度注意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阅读的兴趣,往往是因为身处喧嚣之中,这是对阅读最主要的威胁。

雅各布斯认为,无论何时,读者必须学会建造自己的“沉默之墙”。

小读者在阅读绘本时,可以做到调动全身的感官集中在故事上,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

而成年读者则需要克服困难,生活越是吵闹越是需要寻找安静的专属之地阅读,而且一定要独处,筑起“沉默之墙”集中精力锻炼自己的深度注意力。

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_第11张图片

【结语】

成年后,我们为了工作和生活,快餐式的阅读各种工具书,企图通过书单式阅读快速提升能力,怀抱功利心,为了读而读,常常身心俱疲,丢失了年少时阅读的乐趣。

小说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说过:一生中有两个时刻,你知道自己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一次是你学会走路,一次是你学会读书。

雅各布斯的《如何再次拿起书》让我们回归阅读的初心,告诉我们放下功利,抛弃书单,再次拿起书随兴而读。它让我们暂时忘却所谓的阅读方法,让我们在独处和社交的作用下,重新激发阅读的兴趣,找回理想的阅读。

(~~~你来了,是缘份,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写作~~~)


作者:

薄荷花瓣雨,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PMP项目管理师,用文字和心理学传递正能量,温暖你心,快乐人生。2019年青橙学院学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其实喜欢阅读,只是自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