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以例子)
在一家我所知道的临终关怀医院里,一位近七十岁的女士,名叫艾蜜莉,罹患乳癌已经到了生命终点。
她的女儿每天都会来探望她,两人的关系似乎很好。但当她的女 儿离开之后,她几乎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坐着哭。不久我才知道个中原委,因为她的女 儿完全不肯接受她的死是不可避免的,总是鼓励母亲「往积极方面想」,希望能藉此治好癌症。结果,艾蜜莉必须把她的想法、深度恐惧、痛苦和忧伤闷在心里,没有人 可以分担,没有人可以帮助她探讨这些问题,更没有人可以帮助她了解生命,帮助她 发现死亡的治疗意义。
(叙说痛苦,心中疑惑以解为主,不解何以放)
阐明之依据
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别人建立无忧无虑而真心的沟通,其中又以与临终者的 沟通最为重要。艾蜜莉的例子正是如此。
临终者常常不说出他们心里真正的 意思,亲近他们的人也常常不知道该说或做些什么,也很难发现他想说什么,或甚至隐藏些什么。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解惑做法
第一,用最简单而自然的方 式,缓和任何紧张的气氛。
温暖地鼓励他尽可能自由地表达(因)他对临终和死亡的想法、恐惧和情绪。这种坦诚、不退缩地披露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临终者顺利转化心境,接受生命或好好 地面对死亡(果)。而你必须给他完全的自由,让他充分说出他想说的话。
第二,面对病人情绪
不要用太个人化的的观点来看待事情。
当你最料想不到的 时候,临终者会把你当作愤怒和责备的对象。
诚如精神医师库布勒罗斯所说的:「愤 怒和责备可以来自四面八方,并随时随意投射到环境去。」不要认为这些愤怒是真的 对着你:只要想想这些都是由于临终者的恐惧和悲伤,你就不会做出可能伤害你们关 系的举动。
第三, 不要失望
不要对自己期望太大,也不要期望你的帮助会在临终者身上产生神奇的效果或「拯 救」他,否则你必然会失望。人们是以自己的方式过活,怎么活就怎么死。为了建立 真正的沟通,你必须努力以他自己的生活、性格、背景和历史看待那个人,并毫无保留地接受他。
第四,表达爱意的方法
保持自然,保持你平常的样子,做一个真正的朋友,如此,临终者 将肯定你是真的关怀他,你是单纯而平等地跟他沟通。
第五,同理心获得之法
1、想象他跟你 完全一样,有相同的需要,有相同的离苦得乐的基本欲望,有相同的寂寞,对于陌生 世界有相同的恐惧,有相同的隐密伤心处,有相同的说不出的无助感。你将发现,如 果你确实做到这一点,你的心将对那个人开放,爱会在你们两人之间呈现。
2、我们常常忘记临终者正在丧失他的一切:他的房子,他的工作,他的亲情,他的身体,他的心 。因此临终者怎么可能不会有时悲伤,有时痛苦,有时愤怒呢?库布勒罗 斯医师认为接受死亡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失望、接受。
3、许多面临死亡及其最后挑战的人, 发现他们被自己的无知欺骗了,感到挫折和愤怒,尤其当没有人想了解他们衷心的需 要时。英国临终关怀先驱西斯里·桑德斯 (cicely saunders)说:「我曾经问过一位知 道自己将不久人世的人,他最想从照顾他的人身上得到什么,他说『希望他们看起来 像了解我的样子。』的确,完全了解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从未忘记他并不要 求成功,只希望有人愿意试着了解他。」
4、重要的是,我们要愿意去尝试,而我们也要再三向他肯定,不论他感觉如何,不论他有什么挫折和愤怒,这都 是正常的。
迈向死亡将带出许多被压抑的情绪:忧伤、麻 木、罪恶感,甚至嫉妒那些身体仍然健康的人。
当临终者的这些情绪生起时,帮助他不要压抑。(释放情绪事重要的!!!)
当痛苦和悲伤的波浪爆破时,要与他们共同承担;接受、时间和耐心的了 解,会让情绪慢慢退去,会让临终者 回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庄严、宁静和理智。
第六,面对病人情绪
我发现,有件事对我很受用,那就是:面对奄奄一息的人时,永远要记得他总是有 某些地方是天生善良的。不管他有什么愤怒或情绪,不管他多么令你惊吓或恐慌,注 意他内在的善良,可以让你控制自己而更能帮助他。正如你在跟好朋友吵架时,你不 会忘记他的优点,对待临终者也要如此;不管有什么情绪产生,不要以此判断他们。 你这样的承担,可以解放临终者,让他得到应有的自由。请以临终者曾经有过的开放、可爱和大方对待他们。
第七,如何善巧告诉期限方法事例(书中103页)
第八,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
你看到自己极端痛苦和恐惧的脸。如果你不能注视并接受你自己痛苦和恐惧的脸,你怎能忍受在你面前的那个人呢?当你想帮助临终的人时,你必须检查自己的每一个反应,因为你的反应将反映在临终者身上,大大影响到你是在帮助或伤害他。 (故俗语中,帮助自己才能更好帮助别人)
第九,消灭恐惧之法
通常当你感到恐惧时,你会感到孤独寂寞。但是当有人陪着你谈他的恐惧时,你就会了解恐惧原来是(意识到)普遍的现象,个人的痛苦就会因而消失。
第十,为何临终时清醒时重要的
佛教上师强调临终时要意识清醒,心要尽可能清明、 无挂碍和宁静。达到这个状态的首要条件,就是控制痛苦而不是遮蔽临终者的意识。 目前这是可以办到的事:在最紧要的时刻里,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获得这个简单的帮 助。
(佛教中人有八识,通常所说的痛为第六识,知道痛的那个为第七识)
(故临终讲经说法无非解病人心中惑,以此放下得以解脱,达到意识清醒)
第十一,临终者经常会为一些未完成的事焦虑。
如果我们不能清理一生未完成的事就不可能全然地放下。有时候 你会发现,人们紧紧抓住生命,害怕放下去世,因为他们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不能释怀。(诸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有时候人们会问我:「治疗过去的痛苦不是太晚了吗?我和我临终的亲友之间这 么多的痛苦经验,还可能愈合吗?」我的信念和经验告诉我,绝不会太晚;即使经过 巨大的痛苦和虐待,人们仍然可以发现彼此宽恕的方法。死亡的时刻有它的庄严、肃 穆和结局,比较能够让人接受和准备宽恕,这是他们从前不能忍受的。
(忏悔的重要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概是这样释义吧)
终——好好道别
当人们问我如何允许某人去世,我就会告诉他们,想象坐在他们所爱的人床边,以 最深切、最诚恳的柔和语气说:「我就在这里陪你,我爱你。你将要过世,死亡是正 常的事。我希望你可以留下来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苦。我们相处的日子已经够 了,我将会永远珍惜。现在请不要再执著生命,放下,我完全诚恳地允许你去世。你 并不孤独,现在乃至永远。你拥有我全部的爱。」
附下载:
http://download.bookset.me/d.php?f=2011/4/%E7%B4%A2%E7%94%B2%E4%BB%81%E6%B3%A2%E5%88%87-%E8%A5%BF%E8%97%8F%E7%94%9F%E6%AD%BB%E4%B9%A6-9787308083782.e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