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史蒂芬·乔布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诗人和音乐家之一,而且他也是我个人的偶像。”

  奥巴马说:“在美国音乐史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物了。”

  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在伟大的美国传统歌曲里,注入新的诗意表达。”

  他拿过12尊格莱美奖、1尊金球奖及1尊奥斯卡金像奖,他是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和电影制片人。

  他是——鲍勃·迪伦。

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_第1张图片

  初识鲍勃·迪伦是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只知道他是唯一获此荣誉的音乐家,很是好奇。这次在艺仓美术馆举办的鲍勃·迪伦艺术展才让我得以了解迪伦,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_第2张图片

1.诗与歌

展览以“事过境迁”、“敲开天堂之门”、“飓风”、“答案在风中飘扬”四首歌开场。这四首歌作为每一时期迪伦的代表作,采用倒叙的手法,带我们回溯了迪伦2019年~1960年的人生历程。

老旧的电视机里放着当时的MV,斑驳的老厂房墙壁上投射出每个时代背景下的影像资料,而这些曾经脍炙人口的曲子则跨越时代,历久弥新。

“事过境迁”与东方明珠
“答案在风中飘扬”和马丁路德金

另一侧挂满了迪伦为每一首歌 手绘的素描配图和相应的歌词。

比如,初次为好莱坞电影《比利小子》写下的《敲开天堂之门》。

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和金球奖的《事过境迁》。

1975年,外号为“飓风”的黑人拳手鲁宾·卡特被指控谋杀3人,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判处终身监禁。迪伦为此和戏剧导演雅克·莱维一起创作了《飓风》,向人们呼吁打破种族歧视、还拳手以清白。

《飓风》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Now all the criminals in their coats and their ties are free to drink martins and watch the sun rise . While Rubin sits like Buddha in a ten-foot cell,an innocent man in a living hell”(现在真正的罪犯衣着光鲜,打着领带,自在地喝个马提尼,看着日出。而鲁宾像个佛陀似的盘坐在十英尺的监狱,一个无辜的人被困在活生生的监狱)

画中就详细描绘了鲁宾深陷牢笼的场景,在音乐之外还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这就是迪伦独特的“诗”画结合的创作方式。

《答案在风中飘扬》是迪伦最著名的歌曲,被誉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圣曲。当时,林肯总统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导致的不平等仍未改善,黑人备受歧视,甚至无法享受选举权。1963年,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同一天,当红的音乐组合演唱了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道出了无数非裔美国人渴望平等的心声。直到现在,迪伦仍然会在现场演唱会中演唱它。

展厅还原了当时迪伦初到纽约所待过的Cafe,静静地听完一曲Blow in the Wind,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它“飘荡在风中的答案”。

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_第3张图片

迪伦于1961年来到纽约的格林尼治村,这里聚集着爵士民谣蓝调音乐家,还有诗人和喜剧演员。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迪伦本是为追随偶像伍迪·格思里而来,和其他名谣歌手一样,在咖啡店里驻场。不过仅仅9个月之后,他就签下了第一张唱片合同。18个月后,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演出,门票瞬间售罄。他极富诗意的歌词和对民谣的创新演绎受到了热捧,也使他本人一炮而红。

在迪伦的早期创作阶段,他就注意到了艺术的共通之处。

诗与曲的结合一度成为了“鲍勃迪伦风格”。

比如我最喜欢的Mississippi里有这样一段:

Well my ship's been split to splinters and it's sinking fast

我的小船被撞碎了 迅速地下沉

I'm drowning in the poison, got no future, got no past

我在烈酒中沉溺 不畏将来 不忆往昔

But my heart is not weary, it's light and it's free

但我的内心依然充满渴望 它自由且轻盈

I've got nothing but affection for all those who sailed with me

我一无所获 但是对带我上路的人充满感激之情

Everybody's moving, if they ain't already there

如果他们还未抵达那儿 那就是在奋力前行的路上

Everybody's got to move somewhere

每个人都在向往某处

Stick with me baby, stick with me anyhow

不管怎样 请坚持与我同行 爱人

2.从写写画画开始

1989年,迪伦在巡演的路上创作了一批速写,并且以《填绘留白》为名出版。填绘中的画作脱胎于《写写画画》,一本迪伦为自己的歌曲配上原创素描的画集。这些早期的作品,描绘了迪伦在巡演路上的所见所闻,他随心而画,“不去刻意为之,不去自我指涉,把我当时看到的世界客观的表达出来。”

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_第4张图片
填绘留白系列
填绘留白系列

受毕加索的影响,迪伦的艺术创作也十分多元,由前期以素描为主的创作向水彩、油画等过渡。山坡上的玫瑰和斯德哥尔摩的钟楼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山坡上的玫瑰
不同时节的斯德哥尔摩钟楼

  在斯德哥尔摩钟楼之后,迪伦创作了一系列的套组,比如《向日葵》系列、《红狮酒吧里的女人》、还有充满故乡情结的《铁道》系列。

  在这些的作品里,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反映着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也影响着作品的氛围。

  例如《红狮酒吧里的女人》,她或许是在等待远归的爱人,或许只是在消遣一个悠闲的午后,或许是在忧郁沉思......不断变换的色调让同一种事物有了不同的意象,也让观众的情绪为之起伏。

《红狮酒吧里的女人》

  “我从小就见到,听到火车经过,它们总能给我安全感......”,铁道系列折射出了迪伦的过往,长长的铁轨在眼前的这一头通向画布里未知的远方,暗含着风险与机遇,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冀。

3.铁艺

  迪伦在明尼苏达州的铁矿区长大,才1980年代起迪伦重拾旧时的工具,对这些铁器加以改造,制作成一系列的大门、屏风、壁挂。这些铁艺作品里保留了旧工业时代的元素,也有一些符号、玩笑和影射,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

  这些废旧的齿轮、铁链、扳手等等的铁具随意排布散落,仿佛一场无意义而又喧嚣的序曲,唤醒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笨重的器械与劳作大军往来于矿山之间”的记忆。

展厅现场也让我们体验了一把迪伦所看到过的铁路风景。

4.在路上

  新奥尔良系列、亚洲系列与平凡之路系列的画作都诞生于迪伦不同时期的旅程。

  新奥尔良是坐落在61号公路最南端的城市。61号公路是美国最著名的公路之一,也被称为“蓝调公路”,在这个爵士乐的诞生地,许多非裔美国音乐家为谋生奔波在这条路上。

  这一系列的画作色调阴冷,犹如电影特写镜头一般记录了救援队、西区蓝调、牧师、盲人等等的故事,引人遐思。

相比较而言,亚洲系列要柔和的多,无论是越南的田间风光、日本的佛像、韩国的小厨房,迪伦忠于对现实生活中场景的记录,“我的想法就是各归其位。”

《平凡之路》的画集里,迪伦充分描绘了美国的地理风情,在普通人司空见惯的景致里寻找独特的视角发现美丽的风景。从乡间小镇到大城市纽约,沿途的风景也逐渐从路过的加油站、甜甜圈店、motel酒店、不知名酒吧到金门大桥、洛杉矶城中剧院和纽约的曼哈顿大桥。一如迪伦的人生历程,从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走入了纽约这个大城市,继而又从纽约走向了世界各地。

这期间的画作还包含一望无际的公路,和填绘留白中的铁道一样,是迪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美国传奇故事里,这些意象都代表着自由和勇往无前,从白天到黑夜,一路向前。

  展览最后展出了迪伦首次创作的三联画以及由25块画布组成的高大艺术装置。这些画作中充满张力地展现了光与影、旧与新、自然与人为的对比。不断消逝的各种景象仿佛一首漫漫长歌从人们的心头流淌而过,回过神来,我们始终在路上。

  迪伦说:“出路变换莫测,我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我都会跟随着它。一个陌生的世界将会在前方展开,一个乌云密布的世界,有着被闪电照亮的犬牙参差的边缘。很多人误会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的有过正确的认识。我径直走进去。它敞开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艺术全才永不停歇的创作之路—记鲍勃·迪伦艺术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