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锅打捞文化

从火锅打捞文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读易中天的一则谈火锅文化的小文,觉得余兴未尽,想再从火锅里打捞一些文化碎片。兰溪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城,其美食名闻遐迩,除了琳琅满目,土生土长的特色小吃外,还善于吸引和容纳大江南北不同风味的美食。近年来,火锅在兰城像时装般流行起来。我喜欢吃火锅,吃火锅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享受美食的过程,也是被独特的火锅文化熏陶的过程。

        火锅的包容性是任何一种菜系难以企及的。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被人们视为开心的象征。弥勒佛之乐就源于他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吃火锅能给你带来快乐。火锅之乐,同样源于包容。火锅作为一种烹饪方法,极为简易,没有炒、煎、炖、烤等不同的技法要求,人人可为。从没下过厨的莽汉,也可以做出美味的火锅。取半锅清汤,放入底料,打开火炉,然后你把想要放的食材,一股脑儿地往里放。不分荤的素的,硬的软的、老的嫩的、辣的麻的,苦的甜的,酸的涩的,它什么都能容,你大可随心所欲,不必拘谨。

        火锅之包容,还突出地表现在它能包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火锅起源于港埠码头的纤夫之手,升华于庙堂之上的权贵之口。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豆蔻童稚、黄发垂髫,对于火锅来说是来者不拒。如果你囊中羞涩,或者是同事聚餐,你可以选择桥头煲庄之类的火锅店,每人花个二三十元,就可以保你吃得肚子鼓鼓,满口喷香;如果你舍得花钱,想高档一点消费,那你就上澳门豆捞吃火锅,去享受高贵的火锅品质生活;如果你们是一帮不怕辣、或者辣不怕,甚至是怕不辣的重口味吃货,你就去重庆火锅店或巴蜀火锅店,保证让你“辣得死去活来,麻得翻江倒海”。可是就算以麻辣著称的火锅店,它也会以阴阳锅的形式,一边麻辣,一边清汤,容纳不同需求的口味。对了,你若懒得出门,还可以微信你的狐朋狗友,上你家来吃火锅。你只需准备一只火锅,一壶开水,一包火锅底料。只是你在邀请朋友时,别忘了让他们每人顺便在路边摊上带点什么菜来。至于带什么菜大可不必认真,反正火锅是“大肚”能容天下一切食料。

        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中国哲学的精髓。杂中求同,异中求和的和谐是火锅哲学的精髓。“圆”是“和谐”的外形。火锅是圆形的,火锅桌最好也是圆形的,吃火锅座位的安排最好也是围成一个圆形。走进火锅店,你看见过独自一人,就着火锅喝闷酒的吗?没有吧。吃火锅一般都是三五成群,以火锅为圆心,在一张小圆桌上围成一个完美的圆圈。这便是吃火锅最为典型的“圆满”场景。

        食者给厨师出的一道最棘手的难题便是“总口如何调”。火锅食者和厨师合二为一,随吃随烧,可以按照个人癖好,各取其所,各随所愿。生与熟、麻辣与甜腻、生硬与软烂、清香与浓醇皆可以随时调度,“总口难调”的难题被火锅一举破解。羊肉、牛肉、生猛海鲜是火锅的主角,但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山上的,水里的,树上的,田里的,在这里不会厚此薄彼,没有上下等级,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尊卑之分。荤与素在沸腾的汤水中,相互浸透,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融为一体,又保持相对独立。于是荤菜便失去膻腥腻味,而蔬菜却有了肉味口感,达到了荤与素的高度和谐。体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国式智慧。

        在所有的宴请中,吃火锅是最为随便的一种宴请,它需要有一种随意的氛围,只有随意才会有自然状态的和谐。那种在清规戒律下的和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和谐。因而,一般较为正规的宴请,譬如喜宴或招待领导,宴请贵宾就不会让你吃火锅。能与你一同吃火锅的一定是彼此间可以不拘小节,可以尽显你吃货本性的亲朋好友或同事熟人。试想,冬天门外寒风凛冽,室内则春意融融。一家人,三五个朋友,一群同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吃得直冒汗珠,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祥和景象?你扔进青菜,我倒入豆腐;你涮羊肉,我捞鱼丸。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方式吃,怎样把握吃得火候,全凭自己所愿,全由自己做主,无拘无束。大家七嘴八舌,手忙脚乱,热热闹闹,无不吃得酣畅淋漓,痛快尽兴。看似乱象丛生,实则其乐融融,这是饮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至高境界。

        吃火锅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包容”境界的过程。品味火锅犹如品味人生,如若你在人生之路上能有火锅般包容心态,你所处的环境能有火锅的和谐,你就能活得怡然自得,就能升华人格,净化心灵,活出真正有滋有味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火锅打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