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

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_第1张图片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霸王龙来到今天的世界,它们还能活下来吗?恐龙有没有可能是高智商动物?假如自行车的速度可以匹敌光速会怎样?能不能用木头来制造一台电脑?人插上翅膀也能飞起来吗?也许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呢?如果……假如……

如果只是如果,可能就有可能✔

这些问题看起来荒谬可笑,实际上却意义非凡,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明白很多科学道理。就连爱因斯坦都承认,正是因为一个异想天开的问题,他才开始了相对论的研究。事实上,千奇百怪的想法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将这些想法进行研究,我们就会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了解世界的方法岂不是既特别又有趣?

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_第2张图片

推荐          序

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我上中学的时候经常被班上的女生“围攻”,原因是她们说我都没有努力过,凭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我记得很清楚,有个女生在毕业纪念册上给我的留言是“不要浪费了上天给你的天赋”。这个女同学的每本书都记满了笔记,还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笔画满了重点。我其实一直都很崇拜能够熟练使用多种颜色画记号的人,实在不知道有什么规律可循。而我就很汗颜了,每学期结束时,书本比脸还干净,最多在老师布置作业的地方打个勾。高三毕业时,全套“新书”可以留作纪念。

我从不相信自己有什么天赋,因为学习真的不容易。但我特别爱考试,没有测验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互相出题考着玩。每次大考之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我忘记了这个方法是我自己发明的,还是我爸爸教给我的,总之有效。直到今天,我讲每一本书也只是看一遍,半个月后要准备讲的时候再拿出一张白纸……

以前不知道这样的方法为什么有效,今天知道了。你手里的这本书是一组严谨的心理学家用很长时间做实验,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学习的研究成果。他们把我常用的这个套路称为:检索,间隔,巩固,细化,迁移……听起来“高大上”了很多!所以说,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为什么靠记笔记和画线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那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没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只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用今天流行的话讲就是:你只是假装很努力!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地画线要轻松得多。可惜,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如何有效学习,希望能帮到特别多像我当年的女同学一样勤奋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

樊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_第3张图片


有这么一本书

叫☞《理性犯的错》

副标题是“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维谬误”

作者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陷入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境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常常会说,这是因为他缺乏理性,正是因为缺乏理性,所以才如何如何,结果必然怎样怎样。这种分析有道理吗?乍一看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全面。为什么呢?因为不仅是非理性有可能给我们带到沟里,理性本身也有可能使我们铸成大错。

我们翻开人类历史,不仅是非理性迷狂曾经给我们带来种种苦难,理性迷狂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灾难、痛苦。我们人,天生有理性能力,理性是我们的本能之一,所以我们就会产生一种狂妄,觉得我们可以把理性的光芒投射到世间万物,我们可以用理性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就以建造天堂的名义建造地狱,以子孙万代为借口,给人间留下种种的灾难。

理性本身它是存在着问题和风险的。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和风险的存在,才会让灾难系统地产生出来,这是一个系统的缺陷。如何堵住这个系统的缺陷,我们就应该看到我们人类理性不足之处,时时反省自己,使自己既用理性思考,同时又避免理性给我们误导。本书作者总结了我们理性中六个重大的Bug。为什么是六个?我相信会有更多,但是你要找到这六个,可能就已经足够可以使自己免予经常性的犯错。

那么我们先来看本书,本书开宗明义,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这话怎么理解呀?我们举几个例子就明白。首先我们会说,父母高,这个孩子个儿也高;还有这个负责招聘的人,他就说,面试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别看就是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我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看,我给公司挑了多少人才,这不就证明我成功嘛。在美国,很多人就说,夫妇领养孩子,那么他自己生小孩的几率就会提高,等等等等。这些已经深入到我们意识深处,已经成为不需要再反省的自动化的一种判断。但是它真正是科学的吗?真正符合事实吗?我们其实都没有追问过。甚至可以说它们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一种迷信。

人类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迷信的,你像美国它这个占星术士比天文学家人数多二十倍,咱们中国也是这样,大家都会说,你看这个熊胆好药,其实谁用过?真正有效的人有过多少?也没多少。是大家愿意相信。

为什么?因为我们人类最讨厌的就是不确定的局面。比如参加考试,考前为什么紧张?不知道会出什么题呀。是吧?我去应聘为什么紧张?这不知道这个主考官会说什么,万一他看不上我呢?总之,不确定的情况是我们所痛恨的。如果说,给你个公式,你计算一番,把几个数据一代进去,果然,我这明年考试就得拿全班第一,那我顿时就放心了,我也不用复习了,我也不用紧张了。但是我们就忽略了一点,这个公式不一定是对的,给你代入那些数据可能也是错的。所以你以为这个是对的,但是它常常并不是事实。

好!那么我们来看,我们常见的思维六大谬误之一,无中生有。什么叫无中生有啊?说简单一点,就是这个世界本没有这些规律,但是你却从中看出那些规律来。我们普遍的这个现象中发现规律,这是人的特有的能力,也是我们人类从原始人一直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动力。但是这个很容易滥用,没有规律结果你就看成规律,那么你就一定会在思维中出现错误。

我们举一个例子吧,篮球比赛,我们可以看有些运动员今天手特别热,怎么投都有,这个一下就进了多少个球,然后得了多少分,我们叫说热手效应。热手效应究竟存在不存在呢?这个美国有个统计,84%的人相信存在热手效应。今天你状态好嘛,没办法。但是热手效应它未必是事实。我们以乔丹为例,比如他今天一上来连投仨,大家一看,厉害,有球传给他。接着连俩不中,接着连投四个都进了,接着又是连着三个没进,接着又连投五个进了,接着又是连投四个没进。那么你觉得他今天表现怎么样?绝大多数人都说,今天乔丹表现不错,手热。实际上你算一下,他今天的命中率不比他平均命中率更高,但是大家却觉得,这个今天他手热。为什么?他连着呀,好,连仨、连四、连五,这还不是手热嘛?而且大家也会说,你看,这比赛结果出来,这场他得了四十多分,这还不证明他手热吗?其实不是。而是大家一看,你连进仨,我有球全给你,这样他这一场投篮数字就比其它场要多,那当然得分就多。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中间就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代表性陷阱。

什么叫代表性陷阱,就是我们在预测未来的时候,往往把过去的表现作为判断依据。我如果跟乔丹一块儿打,我一看“嚯”,今天连进仨,那从他既往表现证明他下一个也能投进,赶快把球给他。万一我没投进去,那不还挨埋怨吗?给他了我是最放心的。但是事实他的几率并不比平时更高,也并不一定就比我高。那么这个恰好就说明,我们人类对概率往往是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在概率中间,有一个大数定理。什么叫大数定理啊?就是当数字足够大的情况下,频率就比较接近正常了。譬如说我们扔硬币,好,前五个全是正面,正面的比率百分之一百呀,这太吓人了。但是你扔一万次,你放心,正面和背面基本各是五千次。就是到了一定大数的情况下,就差不多。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给我一百万年,我可以保证无数次连续正面一百次。乔丹一上来,今天投了仨,投了四个,投了五个,这个并不新鲜,这个就是概率。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概率本身是密集分布的。

那么我们说这个无中生有啊,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的时候,德国轰炸伦敦,人们把这个伦敦这个地图一看,嚯,东南方、西北方被轰炸的次数最多,另两个方面很少。大家一看,这不错,那咱们就跑这两个区,这东南西北这俩区咱就甭去了,这不就合适了吗?这个乍一看是有道理的,其实依然是错的。为什么?其实我们是以现在这个地图,横平竖直为坐标,那确实是这个东南、西北这两个区落的炸弹多一点。如果我们把坐标斜过来,是吧?以对角线为坐标,这样把图分成四个区,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区落的炸弹是一样的。可是我们人类都习惯了横平竖直,正南正北这么去看。那么你这么一看,果然这俩区没怎么落炸弹。那么我们就以为概率它错了。不是的。事实上概率依然存在,仅仅是我们看的角度不对。

那么无中生有为什么它会深入人心,因为我们人类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喜欢即席解释,什么叫即席解释,遇到一种现象,我们马上站起来就去解释,根据直觉去解释。这样我们就会把一些偶然现象给它必然化。本身它没有什么规律,但是用我们这么一讲就全有规律了。

还有一个就是对统计的误解。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会说,惩罚孩子比夸奖孩子更有效。这没有错啊,是吧?如果你现在让个小孩来,我天天惩罚你,他果然做事做得非常认真。那么我天天夸奖你,果然成绩就差一些。所以我们就会本能地得出一个结论,惩罚比这个夸奖更有效。可以说全人类在教育上都存在这样的偏差,只是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调查逐步深入,才发现惩罚还会带来很多很多的负作用,那些副作用你没有统计进去。实际上在惩罚和认真之间是否一定有这个逻辑关联,未必真有,这个逻辑关联可能是我们人为给添加进去的。

此外像这个父母和孩子身高的关系,我们都是想当然,一看这父母身高,一想到孩子就个儿高,这基因嘛。实际上基因是否一定能显现出来,这个不一定的。所以父母高,并不等于孩子身高就一定高,但是很多人自己就把自己给解释了,然后他也就不再去做具体的测量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无中生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思维谬误,就是把没有规律的事物给看成有规律。

我们来看理性思维的第二种风险,管中窥豹。我们面对的世界无限纷繁复杂,有多种可能性,多种证据。可是我们偏偏只强调其中一到两种可能性,强调其中一到两种证据。为什么?因为我们天性喜欢确定性的答案,天生厌恶那些不确定性的状态。

打一简单比方,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超自然的现象,有没有灵异现象,有没有鬼。那很多人都会说,我自己就亲自遇到一些没法解释的现象。还有一些人说,我哥们,我最信任的人,他就见着过鬼。还有说我父辈怎么怎么说。

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我们自己的感觉有大量是错误的情况,感觉本身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包括我们哥们怎么怎么说,我的朋友怎么怎么说,他们平时说话中间错误也很多,这也不能作为证据。我们父辈很多行为、很多说法也未必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边都把它当成证据,因为我们最不愿意面对说,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鬼,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最反感这种状态。我们更愿意说,这个世界确实有超自然的现象,我们喜欢这种可能性的答案。

绝大多数管中窥豹都发生在两个变量,三个变量,或者变量较多的情况下。变量一多,人就犯糊涂。比如我们前面讲的这个例子,说领养孩子的夫妇更容易生孩子。那么这就涉及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就是领养未领养,另一个变量是生育未生育,这就大概有四种可能性。可是我们只强调了其中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领养了,然后生育了。另一种未领养,未生育。而忽略了领养没有生育,未领养生育的情况。因为后两者太常见,前两者给我们的印象太深。此外,我们心中有一种道德诉求,觉得你看领养小孩这个人有爱心,上帝会给他一个补偿。所以我们瞪大了眼睛天天一看,这个人领养生育了,那个人也领养生育了,于是我们就把自己的偏见给强化了。我们人走在这个世界上,天天瞪着眼睛找,都在找这些肯定的答案。

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如何提问题其实是一个大学问,如果你问题提的不对,反而会唤醒人类的偏见。比如说我现在做一个问卷调查,说你是否喜欢聚会。美国把这个调查了一下,90%内向的人他说我喜欢聚会,在聚会中感到开心。70%外向的人也这么说,这样算来,这个聚会80%人喜欢。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至少有一半人是不喜欢聚会的。但是你这么一问,大家就觉得,如果我要答不是的话,你会不会觉得我太合群,觉得我好像是不是心里有病啊,所以那我就答愿意。那么可见是问题诱导了答案。

此外我们可以看,我们经常是在不完全证据下做出判断,比如说前面也举过这个例子,就是人力资源,我就看这个十分钟,二十分钟,我就知道这个人怎么怎么样,然后你看,我给公司挑了多么好的人才。可是没被你挑上那些人,他们是什么情况,你没有统计呀,换言之,这就有点像你到彩票中心去,然后一看这个人来兑奖,那个人来兑奖,那个人还来兑奖,你看这就证明这个彩票百分之一百是中奖者,没中奖的人他不会到这个兑彩中心去兑钱去呀,所以你都看不到,你只看到前来兑奖的人,那可不就是彩票是百分之百中奖率嘛。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思维误区。

比如我们经常有人说,你看,高考是需要的,你看高考选拔出多少人才,是吧?还有像很多人说你看科举制度,多好啊,你看王安石、曾国藩不都是科举上来的吗?这不果然选拔了很多人才。那些被埋没的你怎么就没看到呢?

我们来看,理性思维的第三大风险,就是先入之见。就是说,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看见,就能找到证据。一旦产生偏见,很难自我修正。因为我们人是用理性来思考问题的,理性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化问题。我们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又得工作,又得学习,又得人际交往。如果事事你都算计,时间根本不够用,精力也不够用。所以我们会通过理性把问题加以总结概括,把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给予同一解决方案。这种批处理的优点那是真省劲了,可是一旦犯错,那就都错。而且错的你自己都感觉不出来。

打一简单比方,譬如说英国橄榄球联赛,那大家都觉得挺好,裁判表现一直不错。可是一统计就发现,所有穿黑色球衣的球队,被判犯规次数特别高,明显高于其他球队。为什么?在我们人性深处有一种偏见,觉得黑色代表着阴暗,代表着暴力,两个球员发生争执,那裁判本能地就觉得问题是穿黑色球衣队球员,所以先给他判犯规。如果没有统计,我们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还有这个问题。

我们人会不自觉地美化证据,以让这个证据和我们想象和期待的是一致的。譬如说一个人在质疑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我会说,你看,这证据在哪哪哪,其实证据有很多,我只挑对我有利的,不等别人质疑我,我自己都已经先想好这些证据了,我们只看到这些证据。

譬如我们常常会说,赌徒是失去理性的人,你明摆着在输钱,你为什么还要赌?其实你真跟赌徒沟通,他们没有任何问题,都脑子很清楚,一讲怎么输钱的,一二三四五,非常明白。可是他总是这么讲,你看,上回差点就赢了,那数我都想到了,如果我填这个数,我这大奖了,我就发了。可惜阴差阳错,我填了别的数,所以我输了。你看同样是输,他解释成差点就赢了。那既然是差点就赢了,那下回说不准就真赢了,所以他就不断地被绑架到其中。这个不仅是赌徒才有的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思维方式。

我们缺乏一套科学的认识程序,一般科学家他会通过问卷调查呀,通过实验对照组,通过邀请局外人评论等等方式来避免这种先入之见。可是我们普通人不掌握这些工具,所以我们往往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所引领。

譬如算命,我跟大家念这么一段:“你对别人喜欢和崇拜你有强烈的欲望,你有时性格外向,有时性格内向,你深上蕴藏着你从未发挥过的能量,是吧?尽管你人格上有弱点,但是你通常能够弥补他们,你期待一定程度的改变,墨守成规的生活让你感到厌烦,等等等等。”念到这儿,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说我呢。是啊,它说谁都准,我们人性本来是多元的,本来就是既有外向的一面,又有内向的一面,在这个情境下,你可能是内向的,在那个情境下你可能是外向。可是它完全笼统去说,这样你就很容易被它所忽悠。

我们产生先入之见和我们记忆的偏差有很大关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觉得为什么我一洗澡的时候,这电话铃就响,因为说到根上,这个记忆太痛苦了,出现一次两次,那洗澡的时候电话铃没响那些事我全忘了,我就记得这两次了。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快乐不对称,特别痛苦的记容易深深地留在你心底,从而让你形成先入之见。

此外还有模式不对称。什么叫模式不对称呢?我们一般记住的东西都是一二三四五六,对吧?ABC,是吧?都是顺序,或者说三三三,二二二,都是带有一定的序列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等等。我们正是把这些东西记住了,而那些数字感不那么强的东西都被我们忘掉了。

此外还有基准率的偏差。譬如说买股票,买股票本身是个概率,那赢和输都是很正常的。可是每个股民他都眉飞色舞,讲自己赚钱,讲自己赔钱,那都讲的头头是道,非常投入。说到根上就是对这个基准率的误会,包括癌症,你看,这个人天天不吃晚饭,果然就把癌症治好了。其实那些天天不吃晚饭,最后导致癌症恶化的多了去了,而且他天天不吃晚饭他也得吃药啊,他也经过各种各样的治疗,这个我们都没看着,我们就看着他天天不吃晚饭,结果果然他就活下来了。这都是先入之见产生的一个基础,就是我们记忆本身并不可靠。

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_第4张图片

好,那么我们前边讲了三点,都是我们先天会存在的思维错误,就是无中生有,管中窥豹和先入之见。

那么除了这三种思维偏差之外,还有另三种思维偏差,就是所谓的社会性自欺,就是只有在社会情境下,这三种偏差才会展现出来。而且我们很难意识到它。

在社会中,理性思维存在着第一大风险就是自以为是,过度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些事,用术语来说就叫禀赋效应。人们倾向于相信分配给自己那些东西,尽管一开始并不特别想要,也没觉得它们有价值,可是分给你了,你就开始觉得它有价值,而且愿意相信它们。用更俗的话来说,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你屁股坐在哪个板凳上,这个是分配的结果,随机的结果。可是你坐到哪,你就开始不自觉地为哪个板凳说话。

我们看统计数字,70%的学生认为自己领导力优于平均值,只有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力低于平均值。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居于前10%。我们看另一个统计,94%的人,这就基本是百分之百了,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强于同事。如果我们调查老师,老师就更愿意相信,学生成绩差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自身不努力。如果我们调查学生,学生更愿意相信,自己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老师教的太差。

可见,我们都生活在自欺中,我们为什么会自欺啊?因为只有通过自欺才能建立起独特有个性的自己,越是在一些模糊,不确定的事情上,人们越容易自欺,越容易相信自己比别人强。就像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工作能力,什么叫工作能力?这个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也许你这方面比别人强,那方面人家比你强。可是一旦说成笼统的工作能力,这样就94%的人都相信自己强于别人。

自欺就像我们的私有财产一样,有了私有财产,你才说话办事有底气,才会有信心。如果没有自欺,你在社会中难免寸步难行。可是自欺本身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它假设我们是客观公正的,但事实上并不如此。所以我们可以看在网上,在生活中,人们争的天翻地覆,其实都是因为自欺的缘故。仔细盘点双方观点,没有太大差距。可是我们都是只看自己有利的这个证据,不看自己不利的证据,谁要反对,我们就觉得这是在挑战我公正的地位,结果平白制造出了很多麻烦,很多矛盾。

比如说艾滋病,那就有一派观点认为,艾滋病是道德病,正是因为你道德堕落嘛,所以才导致这种疾病传播。在今天很多人都认为艾滋病是与性相关。但是事实上我们去看调查,吸毒传染比这个性接触传染要多一倍,可见艾滋病主要传播渠道是吸毒。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与性相关的疾病呢?因为我们不自觉地扭曲了证据。

在社会中,理性思维面临的第二大风险就是故事化,通过故事化曲解二手信息。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案例,就是在实验室里,这小白鼠吃东西,正准备吃呢,后边用锣“梆”的一声,好了,这白鼠害怕,它就不敢吃了,这么折腾一段时候,这小白鼠再看这食物,不仅不敢吃,而且浑身直哆嗦,这个实验就证明了恐惧可以通过后天的方式输入进去。这就提醒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中尽可能少使用恐吓的手段,不仅达不成目的,反而会带来长期的伤害。这个案例被写进无数的教科书,无数的这个课本中,它太著名了。可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个实验还有后半段,就是以后不敲锣了,让这个小白鼠随便吃。五天后,小白鼠不仅能正常进食,而且表现的和其它没有受过心理创伤的小白鼠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为什么只采用前半段,而不用后半段。因为前半段太有故事性了,是吧?发生发展,高潮结尾,逻辑贯通。而后半段逻辑跟它是断裂的。既然没有什么影响,那你还做这个实验干什么呀?所以大家就不自觉地把后半段给去掉了。这个案例就充分展现出,故事化对信息的伤害。

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打一简单的比方说像美国,这个宾夕法尼亚,这有一个荷兰村,其实它和荷兰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当年是德国人住在这儿,只是当地人分不清德国、荷兰这个两个音,所以就把这个地叫荷兰村。那以后为了旅游,干脆就建立起大风车,种这个郁金香,这果然搞得很像荷兰。咱们中国人现在都吃荷兰豆,那这在我们印象中这就是荷兰产的,你拿这个豆到这个荷兰去,荷兰人管它叫中国豆。在他们的印象中这是中国人产的。所以到今天,究竟谁是谁非也说不清,这就说明一点什么呢?我们都是在故事思维中扭曲了信息。

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有娱乐性,好玩,是吧?如果要没有娱乐性的话,凤姐这些故事会流传起来?是吧。正是因为喜欢娱乐,所以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可是故事它会建造一个虚拟的逻辑,是吧。发展、发展、高潮、结尾,它会过于夸大彼此之间的因果联系。把与这个因果联系不相关的信息给摘除出去,这样就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相信有很多故事在讲,你看一个小孩单独行动,结果被人贩子拐走了,其实从统计数字看,绝大多数儿童出走是与父母争吵与失和有关。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是陌生人带走。可是故事化了以后,我们绝大多数人只关注陌生人,而忽略了父母。

我们可以看这么一个故事,这是美国一个媒体正式报道,“十诫”有297个字,“十诫”是就《圣经》的“十诫”。《独立宣言》有300个字,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有266个字,物价管制局最近的一项卷心菜价格调整方案的指导意见有26911个字。其实物价管制局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文件,而且还曾公开辟过谣。那么这个话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都很流行,那个时候美国的物价管制局早已经取消了。为什么大家还信以为真,因为它符合我们对官僚机构人浮于事,整天都干一些荒唐可笑的事这么一个心理定位,所以我们就坚信它是正确的。

再比如像我们网上有非常流行,叫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训令,什么尽量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有所受的这个思想教育,替他们制造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鼓励他们性的滥交等等等等,这个不仅是咱们一般网友信以为真,包括一些学者都提起这件事,认为这是一件真事。其实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一些小报造的谣,说社会主义国家有这么一套颠覆西方的十条训令,现在改头换面,又成了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训令。

为什么我们会曲解二手信息?因为我们很少能够亲自进行调查数据,亲自进行数据分析,亲自进行数据挖掘,这个不可能,这需要专业人员来做,而且要花很多钱。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媒体它在很多情况下会夸大信息。譬如说一个记者访问一个医学家,他就说,美国艾滋病患者在未来可能达到50万到150万之间,但是媒体为了省事,说成美国艾滋病患者将来可能达到150万,这150万和50万到150万之间差距有多大,所以这样我们就把整个二手信息完全给扭转了。

在社会中,理性思维所面临的第三大风险,就是虚拟主流,自以为自己代表着主流判断,代言着大多数人的声音。很多人动辄就说,是非自有公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白了什么公断,什么群众眼睛,无非就是说,我是对的,然后大家来证明我就可以了,或者说我已经代言了群众的眼睛。我记得过去有句话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其实你如果没有统计的基础,你说遍天下,这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误的共识效应,有几种原因。

首先就是把自己的观念、价值和嗜好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别人和你想的是一样的。

第二个,你认为自己是主流,那么你才能够有自信心,越是不自信的人,越说我是代表主流,我是群众意见的代表。

此外还有圈子放大效应。如果你在一个小圈子里边,那当然可能大家意见跟你差不多,那么你就以为圈外人和圈内人想的是一样的,大家都赞同你的想法,其实不然。

第四就是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世界上只有一个事实,只有一个真相,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事实和真相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你说哪个是事实,哪个是真相,这个需要妥协,需要互相的协商。我们在很多的时候,面临的议题是比较模糊的。什么是真理的,什么是正义的,这些都是大词,人们可能说,我坚持真理,我向往这个,等等等等。但是你所说的自由和他所说的自由是一个概念吗?你所说的真理和他所说的真理是一个概念吗?你说的正义和他说的正义是一个概念吗?可是你们用的是同一个词。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我果然代言了主流。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缺乏负面的反馈。没有人给你提出意见,为什么人们不提出意见?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不太愿意提出意见,提出意见你再生气了,是吧?那影响彼此关系。在同一个意见面前,绝大多数人是愿意沉默的,可是你又给人贴上一个标签——沉默的大多数,以示他们是愚民。这样大家就没话可说了,那只要你说什么,好好好,但是你真去做的时候,谁也不听你的。嘴上承认你,但是心里并不认可你。

前面讲了理性思维的六种谬误。那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六种谬误并不是单独呈现的,而常常是彼此结合呈现的,也许是这两种谬误,也许是那三种谬误,甚至六种谬误结合在一起集体出现。所以我们常常被它误导,我们人类经常陷入理性迷狂中。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保健品和江湖游医,我相信有大量的文章,大量的宣传,大家都知道这个保健品、江湖游医不靠谱。可是真你得病的时候,或真身边人得病的时候,你还是相信保健品,相信江湖游医。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就会说,你看,咱们事实说话,那我的一哥们,或者我一亲戚,得了什么什么病,大夫就说,这个不行了,你回家待着吧,没救了。那么我一吃某大师的神药,好了。这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事实在此,还有何话可说。其实这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被医院说,这不行了,治不了的,那么他们没有吃神医神药,照样活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人体有比较强大的自愈能力。有人说是三分之一,有人说五分之三,有人说三分之二,总之吧,不论是哪个数据,这个人是没有经过治疗,他自我就痊愈的。如果你把这些数据给忽略了,你只看到说,他吃了大师的药,然后就治好了,那你就必然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后此谬误。什么叫后此谬误?就是认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那么两者之间就有逻辑关联。这不就是典型的胡说嘛,是吧?我今天如果说被车撞了,第二天我买彩票中了几百万,难道就是车撞我的功劳?那要这样的话,大家都挨车撞去了,可见这个是根本不合逻辑的说法。

不否认,现代医学它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不论它有什么样的缺陷,它是建立在科学和实证基础上。而我们说,所谓的顺势疗法,所谓的整体疗法,所谓的传统疗法,它最大的一点它都不讲实证,它所有的东西都是含混和模糊的,既然你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没有人能跟你争辩,那你永远是赢家。

此外很多人就相信超感官。可能我们说都是现代社会了,这科技昌明,人们不再信神啊鬼啊,超感官这些东西了。但是这个比率其实相当高,根据统计,80%的美国大学生相信超感官,美国成年人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亲身经历过,像百慕大三角,亚特兰蒂斯之谜等等这些,其实它已经被证明根本不存在,但是今天一提起来,我相信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其实哪有百慕大三角,那都是虚拟出来的。为什么这种超感官的东西如此深入人心?一方面就像当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帕斯卡尔说的,说你信仰上帝,你可能百分之一,万分之一是吧,百万分之一,上帝存在,那么你能从中得到利益。如果你不信它,那就百分之百没有利益。是吧?和百万分之一的利益比,那总是零更小嘛,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信仰。

此外,我们要看到媒体它在鼓励这种超感官,因为这个媒体正是通过奇迹,林疯狂等等这样的励志故事,才让人们觉得你还有潜力可挖,这样才能够激励大家继续前行。但是这个就不自觉地就鼓励了人们去迷信。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人类从直觉来说,对概率缺乏正确的了解,那么譬如说同月同日生,我们觉得太稀少了,是吧?这一年365天,这个可能性太低了。但是其实概率可以告诉你,23个人中会有50%的情况出现这个几率。如果这个班有35个人的话,那么85%的可能性生日相同。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神奇现象,但是在我们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神奇的现象,这就说明我们人类对这个概率缺乏正确的直觉。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免予理性迷狂,那么本书作者已经前面讲了六点,除了我们对这些因素加以警惕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增加社会科学的知识。因为作者发现,给这个文科生讲了这些课以后,他们在分辨问题的能力上提高了72%,因为文科生绝大多数不相信决定论,他们相信盖然论,你说历史必然如此,你进历史系第一个就打掉你这个观念,历史可能如此,也许如此,或者如此,但绝对不是必然如此。所以文科生经过必要的科学训练以后,加上他原有的盖然率的价值基础,所以他们能够72%提高了成绩。而理科生对此倒成绩提高不多,因为理科学的是决定论,那个物体的运动它必然如此,只要你计算正确,它一定会这样。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计算有问题,实验有什么问题,它绝对不是说规律有什么问题。既然任何东西是决定的,就很容易被理性带到沟里。所以本书作者建议,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社会科学的价值,学会用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前面讲的这六种都是系统性的、结构性的问题。就是只要我们理性思维存在,这六个缺陷就会存在,所以我们不可能把它消除,今天会存在,明天会存在,社会越发展,这些问题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越大,所以我们才要特别注意去防范它的风险。我们要明白,要试图从不完整,不典型的证据中得出结论,这是愚蠢的行为。只有把这些完全明白,主动地去防范它,我们才可能避免掉入理性迷狂中,避免未来的苦难。谢谢大家!

本文源自:托马斯·吉洛维奇 /《理性犯的错》

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_第5张图片

抖⾳验货平台有哪些?(获取高佣金商品资源)

最近抖⾳带货越来越⽕,做抖⾳带货的也越来越多,短视频+直播电商是下一个时代的超级风口。

那么⼀开始做抖⾳带货的商品怎么来呢?以下是产品获取的渠道,仅供参考

⼀、自己购买

可以从淘宝、拼多多购买单价低的产品,或者购买可以反复拍摄的产品。

⼆、抖⾳验货群

群主接单,分发给群成员

三、商家提供

有粉丝基础的抖⾳账号,商家会主动联系你,把商品寄过来让你推⼴。

今天主要给⼤家推荐⼏个验货平台,在平台注册之后,验证抖⾳号,然后就可以申请商品。

1、大淘客联盟 www.dataoke.com

⼤淘客算是⽐较⼤的平台,抖⾳带货板块的产品也⽐较多,可以申请的数量也很多,可以注册。

2、精推库 http://ku.meilizk.com/v2/

精推库是美丽折旗下的平台,抖⾳达⼈板块的商品很多,可申请数量也很多,值得注册。

3、好单库 www.haodanku.com

好单库的产品也⽐较全,申请数量和通过率也⽐较⾼,值得注册。

4、选单⽹ www.xuandan.com

选单⽹的商品申请数量限制⽐较⼤,申请下来的商品也经常是有快递单号,但是却收不到货,客服也联系不到,不太建议注册,新⼈可以试试。

6、悟空带货 www.daihuo.com

7、达⼈推 www.darentui.com

8、推闪 www.tuishan.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 ☞ 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