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

----沈光宇散文作品研讨会侧记

8月18日上午在装修一新的中国最美书吧----毕飞宇工作室 ,由泰州市作家协会、市文联、市新闻信息中心、市毕飞宇工作室联合举行沈光宇散文作品研讨会。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姜琍敏,《扬子晚报》繁星版主编华明玥,泰州市作协秘书长戴中明等与会研讨。会议由泰州市作协主席庞余亮主持。

千磨万击还坚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时光如流水一样,能带走生命中很多东西,却带不走沈光宇的童心、智慧和才华。这次研讨会由沈光宇的《我家的猪娃子》《喷香的老咸菜》《窑尾啊摇尾》《坐“帮船”》《黑鼻子》《乡村的符号》等20篇散文作为文本。沈光宇今年80岁高龄,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不同的宣传创作工作,做过市文化干部。作品有长篇小说《水性扬花》、故事集《兴化民间故事》、长篇报告文学《戴南传奇》《旅游兴化》,江苏省作协会员。


千磨万击还坚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针对这20篇散文,著名评论家周卫彬认为,散文其实是一种非常需要有个人经验的文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散文家在处理我和“你”关系时,“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是历史、以及与世界的各种关系。看沈光宇的散文,就像对过去的乡村生活作了一次集体之旅,集聚了沈老先生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有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有情感的积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具有生命的质感和智慧的光泽。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里下河地区特别是兴化地区非常典型的乡土记忆。第二,散文写作在处理作家与“自我”关系、与世界的关系的时候要准确。对事物的理解、情感的表达、状物描摹要栩栩如生。书写共同的经验和记忆是重要的,但对自我经验的抵达也非常重要。书写前人所未遇到过的独特的经验,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发现、创造。一个散文家,把个人的小我和对世界的看法,与人性融合在一起。沈光宇的散文,不仅写了人们熟悉的地方,还对人们未知的领域进行了开拓。

作家周新天说:乡情比酒浓。集中读完沈光宇20篇散文,心头口头,都被这五个字占据。这些乡土散文,犹如农村酒坊新酿的土酒。酒徒都明白,土酒虽说沾着“土”字,其实一点不土,是实打实的纯粮液,厚实,浓烈,不掺假不矫情。作品的厚实离不开生活的历练,更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


千磨万击还坚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繁星版主编华明玥用编辑眼光来看:沈光宇乡土题材的作品与80后、90后的作品没有违和感,他的作品表达的是里下河文化的文化史,把已经和渐渐消失的一些乡土文化写了下来,譬如说坐“帮船”、打春、榨油、卖糖、怎样与农村里的老牛和猪娃子相处。在他的作品会看到各种镜头、经过严格的剪辑和游动的画面。图景有近景、中景和远景。他的作品蒙太奇,富有跳跃的律动。这20篇作品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民俗、歌谣、谈古论今、文章的启承转合,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视角呈多面性,一次次激活、一次次曲折变化,他把这些散文写成了历史的天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散文需要见性情吐真情,自然通达,返璞归真。能够深入生活跳出生活,文字具有音乐的节律。沈光宇的作品具有人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沈光宇的作品将会越来越有史学和文学价值”。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姜琍敏也作了发言。


图片发自App

四市两区的文学创作者在研讨会中认为,沈光宇的语言富有童心,幽默风趣,写得自然狡猾。质朴中见文采,平实中蕴机锋,文章的心理结构跟随着时代走在一起,充满了对乡情、亲情的热爱和怀念。记忆就像一扇筛子,筛除掉许许多多的东西,却只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春龙参加了会议活动。

千磨万击还坚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磨万击还坚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