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乎 图/网络
暨南大学教授费勇曾说:“佛不是迷信,甚至可以说不是单纯的宗教,而是一种终极性的生命哲学。”在他看来,佛经是世界上最美、最高贵的语言。
于我们而言,就算是不曾信仰佛教的人,也或多或少听到过佛经中的只言片语,这其中,有没有那么一句深深击中你的心,启发你的思考,给予你片刻的宁静呢?
下面是禅风整理的一些佛经短句,你可以在心中默念也好,轻声的诵读也好,但凡有一句能使你有所感触,这,也便够了。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
释宣导注解:
没有佛光熠熠,没有法云缭绕,没有坐莲台,骑神兽,龙象护卫,狮子吼动。
饭点了,要吃饭。到城里去乞食,再走回村子。天太热,可是平时在家只搭了一件旧布衣,或者干脆在赤膊,但出门了,要穿上三衣,拿上钵。虽然这作为礼服的衣服也并不怎么样,旧旧破破的,但回来还是要仔细的把这衣服、把这钵收好。
村子到城里的路不好走,还可能刚刚下过雨,没有轿,没有车,也没有趴在泥地里让他踩过去的信徒,甚至连个鞋都没有。来来回回好远的路,他要走回去,还要走回来,沾了一脚泥,吃完饭自己还要去把脚洗干净,好了,忙完了,来不及休息,要给学生们上课了,自己掸掸土,整理整理座位,终于坐了下来。
世人常问的一个问题,佛到底是什么?佛法到底是什么?
如斯也!佛法就在生活中。
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佛遗教经》
注解:
这是佛陀在涅盘前向众弟子的交待,细看“是时中夜,寂然无声呢?”这一句,仿佛一个休止符一般,除了表示时间是中夜时分,大概晚上十时到凌晨二时,也令人感受到当时场景是万籁俱寂,悄然无声。由于更深人静,寂然无声;也由于心情沉重,相对无言。
地藏菩萨对佛主发愿时所说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注解: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短短8字,足以催人泪下。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华严经》
星云大师注解: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应水,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浊,水虽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也。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圆觉经》
南怀瑾注解:
什么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没有一丝污染,水底的沙子、石头、游鱼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点波纹都没有,波平如镜,清清湛湛。
“摇湛水”如何做到?各位不妨做个实验,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着清水,将眼珠左右摇晃,你就会感觉到池水开始摇动了。事实上,水有没有动呢?没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动,而感觉上是以为水动。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比喻。
接下来,佛又作了第二个比方。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不知各位小时候有没有玩过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绕圈圈,就看到前面有个火圈。这个火圈是真的还是假的?学过物理的就晓得这是视觉上的假相,这个道理和看电影的道理一样。
“云驶月运”,这是第三个比喻。夜里,我们抬头望月,看到月亮在动,其实,所看不是月亮动,而是旁边的云在飘,感觉上好像是月亮动。现代人把这个道理应用在舞台上,将人物后面的布景转动,看起来则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动。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觉船在动,只看到两岸的树往后移。大家都有搭火车的经验,火车刚开动时,没有感觉火车动,只看到车站及建筑物往后移动,甚至看到隔邻那节火车开了,结果是自己这边的火车开动。
各位看释伽牟尼佛的这四个比喻妙不妙?他没有解释无明怎么生起的,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生起无明变成凡夫?这些他都没有讲,他只讲了四个比方,最后加上四个字“亦复如是”,说这些事情也是这个样子。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无常品第一》
注解:
每次念诵这句警策语,就使人生起无常的急迫感,犹如正在酣睡中猛然被一声警钟惊醒。特别是每当黄昏时,远望一轮淡红的夕阳,慢慢沉落在山的那边。苍茫的暮色从脚下缓缓升起,在这种弥漫开来的暮蔼中独自吟诵,有时候念着念着,忍不住会掉下泪来……
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四十二章经》
檀信介注解:
每当自己遇到困难,遭遇挫折的时候。自己就仿佛是经文里那只在淤泥中负重,艰难前行的水牛。对佛陀所教感同身受。原来这种沉重痛苦不只是我一个人,而是所有求道者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想到这里,自己的绝望和痛苦便释然了大半。
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太平广记卷一七四》
注解:
金刚为佛门守护之神,无威不足震慑魔异,菩萨以善渡人,慈悲为怀,当然慈眉善目。世有贤愚,更分良莠。有君子也有小人,美丑善恶,一并同在。扬善抑恶,佛门宗旨,扶正祛邪,道之正统。所以,有慈悲菩萨,还得有怒目金刚。相对于菩萨的善相而言,金刚虽然恶相,但是金刚和菩萨一样都是一颗佛心。
如是我闻。
张天睿注解:
当我听闻了很多让我似懂非懂的梵语禅句之后,我第一次发现如是我闻在每部经的开头时,突然感觉到我终于是能看懂至少一句佛法的。我突然意识到,佛法就应当是这样,是佛陀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没有棒喝,没有打哑谜(据我所知次数少且只针对已成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