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期间,NBA总决赛进行到了第四场,猛龙队3:1领先勇士,猛龙队拿总冠军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总决赛前,即便杜兰特伤停,勇士基本面还是前几年那个73胜的阵容,至少看不出会比猛龙差,前四场打下来,16节比赛,猛龙领先13节,可谓实力上碾压勇士,用现实证明,明星抱团篮球并不一定通向成功。
在现实中,猎头会以大公司或明星创业者为噱头忽悠求职者,但实际进入公司后发现,即便公司或创业者各种光环,内部业务及团队配合一团糟,部门墙严重,显然一副《创新者的窘境》所描述的状态。这会又有小透明慕名而来,就会劝他们明白PR与现实或者转化为现实同样存在转化率的问题,自己也会犯嘀咕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管理的价值
很多创业公司早期阶段,创始人找合伙人与早期员工,自然都是找的精干且志同道合的,此时可为能力与价值观都有保证,同时人数较少且为高效做事,一般都不讲究太多层级,甚至鄙视大公司层级多,导致的低效。但随着业务不断推进,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可供挖掘信得过且能力过硬的人慢慢就见底了,不得不通过社招来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招聘面试与实际上手工作实际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因为面试是可以准备和包装的,而日常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准备,很多时候是突出其来的事情,根本来不及准备。此时自身真实实力和价值观就完全暴露出来了。进来的人多了,能力与价值观各异,以看早期员工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后进来的人,一个是能力可能达不到,一个是不一定有足够动力。此时操盘业务的人既要处理业务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又要处理不同人能力与价值观的不确定性,扁平化实际上是牺牲了操办业务的人的时间,可谓筋疲力尽。
为了消除内部不确定性,提升整体效率,公司的常用做法就是给每个人打分评级,助理、专员、经理、高级经理、专家、总监也就慢慢划分开了。不同能力的人,顶着不同的评级,评级再与职责薪资挂钩,如果不能满足自身职责,那就是这个人的问题。同样地,为了降低不同人员之间合作成本,也会将不同团队职责与流程,逐步规范起来。企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当年看不起大公司效率低的少年,俨然变成了有很多层级和规章制度的恶龙。
但回过头来讲,随着组织复杂度和业务复杂度的提升,管理确实能够让组织和业务推进更加有序和高效,这也是管理的价值。
管理需共赢
任何企业管理规则的建立都不会希望大家成为输家。《科学管理原理》认为管理是为了共赢,使劳资收益最大化。通过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生产率提升,促进额外收益产生,劳资收益分配额外收益,实现共赢。
理想虽好,实际为什么又会有效率低下,甚至越管越乱,越管越糟的情况呢?
一方面,《科学管理原理》管理能够实现共赢有个前提,那么就是管理者至少是合格的管理者,但如果管理者没有管理意识或者不懂实际业务,那么就会陷入干着急或者瞎指挥的窘境。譬如小乐帝初入行时在门户公司经历的产品总监,UI出身不懂产品,但为了保住自身位置,收到上级指示,马上召集下面人讨论,压榨下面人连夜出方案。虽然以高效执行力稳住自身位置,可苦了下面人,底下人一年换一批。自身能提出来的需求也多以UI或交互为主,眼睁睁看着头条崛起,产品日活数稳定下跌。管理成了为个人服务的,是失效的。很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企业在讲放权,就是要破除靠信息差或纯整理汇报的中层生存土壤,在这个层面,企业和员工追求双赢的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不同职能部门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利益,追求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这两年To B的经历,起初认为只有之前工作经历销售与产品有矛盾,经过与一些朋友交流,逐步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就像做纯互联网产品,产品与运营天然站位不同,而有矛盾一样。关键是否能够求同存异,将共同目标落地实现,而非互相看不上互相拆台。譬如之前经历中,销售与产品因争权,进入对立状态,销售以影响成单为由断绝产品经理见客户机会,产品经理稳坐大后方对需求盲人摸象。产品经理起不到过滤和评估需求的作用,销售往后走直接监督研发工程师改代码,显然最后都是输家,也谈不上管理。
精益管理
科技行业变化迅速,素有“科技行业一年,传统行业七年”的说法。当年再显赫的创业者,脱离一线业务或者市场,都可能迅速落伍。
譬如在PC互联网叱咤风云的周鸿祎,迟迟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意义,导致360错失移动互联网最佳转型时间。其对消费互联网轻资产边际效应为零的推崇,导致齐向东创立奇安信估值200亿后,才如梦初醒开启企业安全的竞争。
管理者如何才能不成为企业或业务发展的瓶颈呢?除了要意识到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外,应该有意识的放权,让听到炮火的人决定开炮的方向,而非拍脑门炮火来自金门,朝着鼓浪屿开炮(端午身在厦门)。另外也要下沉到业务中,实地调研,建立业务认知与洞察,与业务共同成长,而非隔靴搔痒式的管理与汇总工作。
反面案例比比皆是。譬如之前工作经历中,就存在某工作模块有三个测试,工作量大导致加班严重但产品质量仍然没有保证。于是管理层给出了解决办法,增加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就位后,依仗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不想了解具体业务照搬经验,每天一线测试向其汇报,周会上将手下人工作一汇总,很体现工作量和管理成果。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存在,测试人员依然是加班,工作还被别人拿去汇报了,不久测试都走光了。这位不能下沉的管理者,也最终被降职降薪重新开始了一线测试的工作。
只有不脱离业务的管理才称得上管理,才能在关键时候能够判断出是黎明将至,还是黑夜慢慢,从而决定人力与资金的投入,业务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这也是精益管理的前提。
相关知乎live推荐: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AI产品经理、科技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AI社群:
AI产品经理探索小组QQ群:634414026
学习转行人工智能/AI QQ群:704965446
To B产品经理交流QQ群:785500741
产品经理校招求职QQ群:736083600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
欢迎爱读书的产品人分享产品道路上的感悟
欢迎关注公众号:产品经理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