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鼓励,是他人的成功之母

你的鼓励,是他人的成功之母_第1张图片

现在的教育理念,已经从惩罚教育,升级到了表扬教育。

在各种不允许,各种打骂,各种挫折下,顽强生存下来70,80后,开始给孩子们营造了各种表扬,各种激励的生长环境。

环境在变,理念在变,自然很多鸡汤也得变。

比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就得升级成成功乃成功之母。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到底是失败和成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还是说是失败者自己总结出来安慰自己脆弱内心的心灵鸡汤?

都有,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接近事实。

失败到成功的前提,是这个人本身就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还有一套科学的内省方法,并且能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这里面需要的特质太多,每一项都很稀有。

而且,具有这些稀有特质的人,未来成功的概率很高,经历几次失败关系都不大。

而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在失败的路上扛不住了,需要那么一句鸡汤来安慰自己,所以经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然后继续前行,继续失败,依然前行。

一个人成功,到底是失败中汲取的这点经验重要?还是在不断失败中还能站起来的勇气和心力重要呢?

当然是后者,经验会过时,经验还不一定靠谱,但是只要有那份依然相信自己的勇气和韧劲,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候。

那么这份勇气,这份韧性,靠的是什么?

是对自己的信心,是对这个世界无所畏惧的勇气。

培养一个人这些特质最快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是什么?当然是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成功了。

所以成功乃成功之母。

一次成功,自己感受到的成就感,建立起的自信心,由内而外散发出无所畏惧的那股韧性,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失败常有,而成功不常有,如何在失败中熬过去?不是靠一句句鸡汤,还得靠成功。

但是都说了成功不常有了,那你这不是白说么?哪里来这么多成功,来给你的下一次成功当母亲,而且越是成功者,越容易成功,这不让其他人更绝望么?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句补充版——白给的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社会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机选择200个新项目,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研究者给每个项目捐了一笔几十美元的小钱,对第二组什么都没做。

结果收到研究者随机给的这笔小小的启动奖励的项目,后来获得别的捐款的比率,是第二组的两倍以上。

然后社会学家又在维基百科上做了一个实验,随机选了200个编辑,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给每个编辑一个点赞式的虚拟奖励,第二组什么都没有。

结果在接下来一个月里,第一组编辑的产量提高了60%,其中有12个人又得到了别人的点赞,对比之下,第二组的产量没变化,得到新点赞的只有两个人。

这种成功的马太效应,说明了你为什么得赢在起跑线,初期的一点点弥足珍贵的小成功,就能给以后带来更大的成功。

也说明了随机的,白给的奖励也有效,因为你的成功由我们决定,当我们决定是否每一个产品,是否给一个人奖励的时候,我们很希望参考一下前人的决定,如果你已经得到过奖励,证明你是一个“值得被奖励”的人,我们再给你奖励就会很安全。

这种可被奖励性,不仅仅给他人一个榜样,也给你自己一种信心——我很棒,我值得,我只要再继续,就还能得到奖励,还能成功。

很多朋友在和我聊起要去转型做新行业,要去学一样新技能的时候,我经常会说,你一定要在前三个月,热情未减时,设计好给自己的反馈奖励系统,不管是朋友,还是一群爱你的人,只有通过他人建立起你对自我“可被奖励”的认知,你的坚持才具有韧性。

我们在朋友圈给他人点赞,我们在跑道边上给人家喊加油,我们在他人做出尝试的时候鼓掌,其实都是在向他们,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你是可被奖励的。

他们自己和外界接受到这个信号以后,成功的种子就已经种下,至于什么时候发芽,重要么?

所以,在读雷达里奥的《原则》时,我给自己列出的7条原则里,第一条就是——永远选择鼓励他人。哈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鼓励,是他人的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