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迅》

我与《鲁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早知道鲁迅,应该是小学语文课本,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印象中的鲁迅有着硬硬的胡须,脸部轮廓突出,给人严肃的感觉。后来是鲁迅自己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他从幼稚园到小学的一个过程。通过文章,喜欢他家园子里的那片生机和小樟寿的活泼可爱,也佩服他的坚持和毅力刻下的“早”。

后来,中学的时候又学了《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祝福》《孔乙己》……许多鲁迅的文章。对这位文学巨匠,文艺革命家的进一步印象是语言犀利,见解独特,分析问题淋漓尽致……

2016年暑假,我们一行几人到了绍兴,来到了鲁迅的故乡,去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当年的那棵皂荚树,看看他当年刻有“早”字的四方桌。去了鲁迅纪念馆,读了鲁迅的人生,并又一次温习了一下他的许多经典,如“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些都给处在青春年少时的中学生们又很深刻的思想影响。

今又读《鲁迅》,他从小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读了背了许多的书,历史的,文学的,地理的……即使家道中落,也没有放弃过。他还绘、刻了许多书画,美术基础也是相当深厚的。他求学南京水师学堂,因当兵有辱族谱,叔祖将其名改为“树人”,意为“百年树人”,后陆师学堂下属矿务学堂,父亲病故改道日本学医。在仙台医专期间,一部电影让他毅然弃医从文,意图唤醒麻木的国人。因要照顾家人而回国。先后辗转绍兴,杭州,南京,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任教,写作。他太无私了!一人养活母亲,夫人,以及二弟及其日本老婆,日本岳父和日本小舅子(可惜其二弟周作人受其日本老婆的影响,后来和鲁迅决裂并把鲁迅赶出了鲁迅在北京置买的屋子);他还时常援助穷寮的青年人,比如萧军萧红夫妇等,甚至一些妄图倚靠他的名气企图享福的人(简直就是无赖)。他太坚定了!在革命不断遭受压迫的岁月,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反而每次都走在前面!他太拼命了!为了写作,为了演讲,常常通宵达旦,以至于积劳成疾!他还是一个爱情的完美主义者!和许广平,那是真的心灵的相通。他外表很冷,内心却很温暖!每一个和他有过交流的年轻人都能感受到他的亲切和蔼!……

究其一生,我们会发现,大师背后,有着饱读诗书的少年时期,艰苦卓绝笔耕不辍的青中年时期,作为普通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只可惜,他去的太早!假如他能坚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又该是怎样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