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中的释义:
In physics, a quantum is the minimum amount of any physical entity involved in an interaction.
(在物理学中, 量子是在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任何物理实体的最小量。)
至少从字面来看,我们可以理解量子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相互作用(交互),一个是物理实体的最小量。
举个例子。网络聊天是一种交互,信息可以被视为实体。信息的最小量可以用传文件和发消息的区别来说明。例如,我发给你“abc”,你马上就接收到了“abc”。这个就是发消息的方式,是我们交互的最小量。我也可以把“abc”写在一个 ppt 文件里面,然后把这个文件传给你,你收到文件并打开才能看到“abc”。这个就是传文件的方式,这就不是交互的最小量。
现在的 BIM 交互就是这样的一种文件方式。A 软件要和 B 软件交互,但是他们没法直接发消息。所以 A 软件只能把信息写成文件(例如 IFC),然后 B 软件再读取这个文件来完成信息的交互。不管是在本机硬盘、局域网还是云端,交互方式并没有改变。
技术解读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不通过文件进行交互并不新奇。例如我们发微博时并不需要把内容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再上传该文件到服务器。
Web 程序员都知道 Ajax,该技术可以实现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内容。目前这种技术被广泛地使用,我们使用微博和地图等网页应用时并不需要不断地按 F5 来刷新网页。
但是目前的 BIM 做不到这一点,众多软件之间还无法直接建立通信。你使用 A 软件创建了一根梁并保存了模型,但是其他的 B,C,D 等不同软件的用户无法立即看到这些改变。即便利用 API 可以实现个别软件间的直接通信,但这实际上只是创建了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用于数据搬运的中间程序,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储存的问题(数据仍旧在各自的模型文件中),也没有摆脱数据生产的平台无关性问题(中间程序严重依赖各个软件及其运行环境)。
平台解读
量子项目想要打造成怎样的平台?我们不妨先看看微软的平台战略。
微软正在按照纳德拉的“云优先,移动优先”战略进行快速转变。微软在5月份举行了 Build 2017 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云与 AI(人工智能)。
我们来看看微软近几年的动作。
免费开发者工具
微软近几年迎合开发者相继推出了 Visual Studio Community 版本以及 Visual Studio Code 开源项目。微软不但想通吃各大开发语言,还想要抓住大中小等各种规模的开发者。开源平台
跨平台的 .Net Core 开源项目为云平台战略开路。Cosmos DB
为多种数据模型提供 API,通吃各种数据库。更多更强的 AI 服务
为开发者提供了大量的 API 以便使用微软的 AI 服务。
微软希望它的云与 AI 可以渗透到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中,而通过微软在以上各方面的发力,这一想法正在逐步实现。
量子项目想要打造一个公共的 BIM 平台,渗透到建筑的各个阶段和各个专业。
原文写到:
通过使用专项的、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而不是大型整体性的程序,AUTODESK 可以避免使功能超负荷的软件同时服务于过多的人。在 BIM 领域,要实现合作性的工作流程和分享还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希望软件可以给工作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系统中无障碍地进行信息共享。现在有过多的人工劳动和无意义的信息,很多过度分享的信息其实根本没人需要……量子项目创建了一个可供多设计程序实时共享数据的公共数据环境,并允许建造工具利用BIM模型共享连接点轻松地链接到工程制造工具。
如果量子项目能够被打造成一个高效易用的云平台,在工具、数据库、API 甚至 AI 等方面给用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用户在此自由生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强大的生态。
安全性解读
对用户来说云平台是最好的选择。云平台不但解决了客户端的软件部署问题,还可以使数据更安全,更有效地保障数据免遭丢失、盗窃和感染病毒等问题。任何一家建筑领域的公司在数据安全性上都没有办法能够做到和世界顶尖的软件公司一样好。因为这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更好的设备,也需要拥有众多顶尖的人才,这些是建筑领域的公司无法做到的。
软件公司自身也是受益者。云平台更利于维护更新,可以保护软件的核心代码,并从根本上解决盗版问题。这将使得软件公司的壁垒更加坚固。
反面解读
量子项目想要打造一个利于数据自由流动的生态,但建筑企业也许并不想要那么“自由”。
在未来,数据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不愿意也不会公开涉及其核心业务的关键数据。一部分数据只能在企业内部流动,这个需求必须被正视和保障,否则再好用的平台用户也会心存戒备、徘徊不入。
危机解读
作为行业大佬,AUTODESK 在技术上和专利上有压倒性的优势。量子项目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如果这些大型软件公司对数据平台志在必得,那么以此为生的小型软件公司将会非常危险。对于国内的众多软件公司来说,除了有政策保护的神盾,更要有独门秘籍的奇功,否则难以抗衡这些行业大佬。好的结果是被收购,扎根在大佬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定制开发服务也不错,最坏和最多的结果则是灭亡。
幸运的是这种平台不是短期内就能建设好的,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能否成功也说不准。也许未来2至3年内这些都还是没影的事。
这倒不是说中小软件公司这段时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用户、钻研技术。
我主要关注2点:价格和定制。
价格
企业永远关心成本和利润。
微软的 Office 365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成功案例,它即帮助用户降低了成本,也帮助自己提高了利润。
定制
其实很多企业的工作方式很原始,听不懂、也不会用什么高大上的技术。但是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快速、准确地把活干完。
定制有两种,一种是很了解客户的工作并能够定制专用的工具。这种工具并不一定非得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案,也可以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程序。这一点可以借鉴一下微信小程序的思路。
另一种定制就是提供工具和技术,让用户自行定制。由于软件公司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这种定制对自身和用户双方都是最高效的,当然这种定制也更具挑战性。
对于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用户,提供 API 是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但更多的用户目前并不具备开发能力,如何为他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定制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参考资料
[1] 必明国际建筑技术平台,Autodesk “量子”计划全揭秘:BIM的未来已来?(上)
[2] Autodesk Project Quantum: the future of BIM?
[3] Amar Hanspal,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products, giving a brief overview of Project Quantum at Autodesk University, Nov 2016
[4] Build 2017 #MSBuild Day 1 Keynote
[5] Azure Cosmos DB 简介:DocumentDB API
[6] 微软Build 2017第一天:值得开发者关注的热点
[7] 一文看懂微软Build 2017大会:让人工智能走向边缘
[8] 践行One Microsoft 迈入云和智能的Office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