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犀利哥”之后有个金句流浪汉再次爆红网络的,受到了各大快手、抖音等播主追捧~
一个身着褴褛的流浪汉却气质不凡,经常坐在路灯下看《论语》、《左传》,开口更是讲着与衣着极不相符的话,面对陌生镜头谈古论今、讲着企业治理,这种强烈的反差立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网红流浪汉竟是公务员?◆◆
他真名叫沈巍,今年52岁,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1986年进入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工作成为公务员,1993年起因病休假。
从休病假至今26年的时间他没有再上班,而是成为了一名在上海街头捡垃圾为生的流浪汉,但他的工资却没有停发。
◆◆为何从公务员沦落至街头捡垃圾?◆◆
“我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沈巍自述。
家里条件不好,从小他就有捡垃圾的习惯,橘子皮、碎玻璃,能卖钱的都捡,然后去买书。后来工作后,他把丢弃的文件草稿的空白面捡回来重新利用,被扔掉的报纸他也捡回来,因此,他被投诉和被迫离职。(此言论未相关审计部门证实)
他觉得垃圾里有很多好东西,他想捡出来,想为垃圾减量做点贡献。
“我从小就捡垃圾,但我并不以此为耻。我想让外界理解我,垃圾分类是源头治理,是国家都在提倡的”。
◆◆为什么流浪?◆◆
沈巍从小喜欢画画和读历史类型的书,但沈爸爸却对此深恶痛绝。有时候他卖了垃圾买了书,回到家只能悄悄藏起来不让他看到,等到晚上沈爸爸睡着了才敢拿出来在被窝里偷偷的看。
读大学选专业时,在沈爸爸的压力和约束下选择了审计专业。
他说“学审计专业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如果父亲和我客气的交流,我一定不会选这个专业,我会选择中文系或国际政治研究”
因为与家人的理念不同,他不愿回家。从单位休假后,他就开始流浪,以拾荒为生,“一边捡垃圾一边读书”。
沈巍的成长经历中一直在被否定和拒绝,最终流浪在外或许不是爱好,而是选择逃离那些压抑的环境。不论如何,他现在找到了自己的安定,希望他一切安好。
从沈巍的经历中也看到了很多家长的影子,我们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作为父母,“管”孩子才令我们觉得“被需要”,会将自己的觉得对的事情加上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做。
多少次,大人都在用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代替孩子做选择,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不够成熟,不懂得做正确的选择。
在孩子心里形成会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的想法不重要,我的选择不会的得到爸妈的支持。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写小说有什么前途,当老师才好,铁饭碗”;
类似这样的话语,生活中是不是时常听到呢?
久而久之,他根本不去想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不想去选择和争取,也学不会和周围的人协商。
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太爱表达自己的人。或也有相反的可能,当他的“自我意识”苏醒后,变成一个更加偏执、难以沟通的人,仿佛是对多年“丧失主权”的不甘,一旦可以自己做主了,就不愿再迁就他人。
人是经验的产物,但很多经验只能自己习得,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是很难跳过直接达到目的的。
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对孩子“好”,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条件,但是别忘了,每天和孩子交流的品质,也是他们童年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他们的话语被倾听、选择被采纳、意见被尊重,这样他们才会自信和积极,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
尊重孩子,相信他们,相信他们的命运,一定是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