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20年,3年把公司做上市,这个河南创业者很不简单!

本期主角是一位拥有20年创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清华大学第一批独立董事,资产证券化研究学者,市值管理实战家。曾受邀参加央视二套证券频道,为数十家企业做法人治理,通过规范的法人治理设计,引领多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助力河南二十多家中小企业实现证券融资。他就是河南新三板上市公司去吧看看创始人、万画堂砖项目创始人——邓锎。

创业20年,3年把公司做上市,这个河南创业者很不简单!_第1张图片

放弃铁饭碗,被改革春风吹向“海口”

生于1972年的邓锎,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那时的中国开始进行自我革新,邓锎也在毕业后放弃被分配好的铁饭碗,转而一头扎进商海,开启了跌跌撞撞的自我寻找之旅。

然而,弱冠之年,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他,独自在社会闯荡,犹如一叶孤舟,很容易迷失在广阔海面。

1996年,改革的春风吹到海口,意气风发的他,只身前往海口,梦想一战成名。

可事与愿违。

机会遍地有,没有一个属于他。他只能白天辗转于各个地方找工作,晚上裹着单衣昏睡在草坪。他应聘过KTV托盘服务员,第一次知道跪式服务和三指托盘,这种经历极大的打击了他作为大学生的自尊,也让他在废弃的工厂和车间,进行了第一次自我怀疑。就这样徘徊数月后,终于耗尽积蓄,从做梦的海口返回了老家郑州。

回到郑州后,他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花店,以失败告终,又开了一家服装店,赔掉两万块,之后又在股市追涨杀跌一个月,留下一地鸡毛。

2001年,美国恐怖袭击事件震惊全世界,而锎则在一片混沌中开始静心思考一次次失败的原因。

在个人小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完善,个体工商贸易体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公司化运作是未来成功的基础条件。二是,个人的知识培训在几年的忙碌创业中属于停止状态,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几番思考后,他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去参加了清华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和证监会三方举办的独立董事培训班,了解了股份制的魅力,知道了法人治理的未来,并拿到了第一批资本市场独立董事制度下的独董证书。

求职被拒,再次走上创业之路

拿到独董证书后,29岁的邓锎认为自己手握利刃,可以横扫职场,便开始投递简历,应聘上市公司年薪最低6万的独立董事。投了几十家,全部石沉大海。

鲜血淋漓的现实告诉他,不会有上市公司需要像他这般年龄和资质的独立董事,命运再次把他推到自主创业的道路。

2003年非典时期,物理空间极其封闭,网络彰显其巨大优势,大量创业机会涌现,无数成功案例在互联网上演。次年,邓锎便利用所学股份制知识跟四个网友合伙凑了一千块,开始了互联网创业。

起初,他们只是开了个寄卖店,专门销售网友家里的闲置物品,从中赚取佣金,发展到第二年就成立了公司。公司成立初期,没有具体业务,只要赚钱,什么都干,一如所有的初创公司,活下去是他们那时的唯一目标。

直至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越过太平洋波及中国,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实体经济萎靡不振,郑锎的公司也在这场风波中,摇摇欲坠。

尼采说过:“那些无法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邓锎决定孤注一掷,抵押房产,贷款创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彼时的破釜沉舟,让他的公司发展至今,且不断壮大。

公司挂牌上市,创业脚步从未停息

2012年国务院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邓锎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上市机会。

2013年年底,他说服十七个合伙人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并凭借近十年的公司管理经验和独立董事培训班学到的股份制知识,于2015年让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证券代码832920。

邓锎告诉记者,他创业的目的就是做一家上市公司,现在也算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但他的创业激情仍未磨灭,前半生他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后半生他决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15年4月,他开始了一段新的创业旅程 ——万画堂砖!马云说过,创新就是把铺在地上的毯子挂在墙上,那么挂在墙上的书画作品为什么不能铺在地上呢?于是他开始探索怎样把名贵的书画作品镶嵌到地面。

如今,万画堂砖已推出第二代,同时具备防水、防虫蛀、防氧化、防火、防盗的功能,并在各大展馆及建材家居类市场举办过50余次大巡展,招地市级代理上百家,铺设地砖1200多块,覆盖包括地产、建材、家居等30多个行业。

创业是贵族的游戏

邓锎认为,创业是贵族的游戏,他曾无数次幻想通过创业成为贵族,每当创业遇到绝境,他都会默念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也总能让自己绝处逢生。

创业是向死而生,是万里长征,需要自己鼓起勇气,自己购买装备,自己承受一切内外在压力,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同时他也认为创业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见证一个事物的发展,也见证一个人的成长。怀抱这样的初衷和意念,遵从自己的内心,商圈虽以成败论王寇,但对于创业者自身来说,得与失全部在于自己的内心。

商海浮沉近二十年,邓锎最想跟创业者分享以下两点:

1创业者必须懂股权

傅盛说:“创业者光懂产品是不够的,其实还需要懂股权。”

徐小平说:“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是年轻的时候不懂爱情,创业的时候不懂股权。”

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8年,而邓锎创办的公司能存活十四年,且登陆新三板上市,除了得益于国家的红利政策,还有就是2001年的那次股份制学习。

“公司上市之前,我说服合伙人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把个体户变成了股份公司。这个不是简简单单增加了股份两个字,其意义就是以后我带领的不再是个体工商式的团队作战,而是一个股权清晰、财务规范、治理结构合理的准上市公司,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立下了一个标志性的参照物。”

关于股权这个话题,其实大家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听到股权的重要性。

分好股权,可以助力企业吸引人才、资本与资源,共同做大蛋糕,成就的是“创业故事与中国合伙人”。分不好股权,做不大蛋糕,酿成的可能就是“创业事故与中国散伙人”。

很多人误以为创业初期不需要股权分配,相反,对创业公司而言,股权设计特别重要。

人都是自私的,无论与谁做生意,都要先君子后“小人”,设定好股权分配。以电视剧《天道》为例,剧中几个发烧友,明明是求着男主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却因为自己的短视和个人的一点私利,而不信任甚至选择退股,如果当时没设定好大股东,那公司早就倒闭了。

邓锎还提到,一定要分清股权和债权,“现在很多所谓的股权其实就是债权,创业这么多年,看到不少创业者被债权逼死,令人唏嘘。”

2切忌盲目扩张

《再造卓越》一书中列举了很多昔日业界巨鳄江河日下的案例,探讨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就是盲目扩张。

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投机心过盛,金融大鳄们过于铤而走险,从而冒太大的风险,造成过高的杠杆率。

《基业长青》一书中提及的三家卓越公司——默克、摩托罗拉和惠普最后之所以发展受挫,都是因为追求过快的扩张步伐所致。

然而,这几家公司的创始人当年都是出于比赚钱更崇高的目标而创建了这几家企业。

摩托罗拉之父保罗·高尔文当年痴迷于如何通过挖掘创造力潜能来实现持续创新。

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比尔·休伊特和戴维·帕卡德则认为,惠普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给世界带来技术贡献,而赢利只是衡量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

在乔治·默克二世、保罗·高尔文、比尔·休伊特和戴维·帕卡德看来,他们并没有把扩大公司规模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而是将其看做追求公司核心目标的副产品和必然结果。然而,公司日后的几代掌舵人却忘记了创始人的初衷,实际上,这些接班人将两者本末倒置了。

我们不能否认,上市公司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市场希望公司扩张规模的速度越快越好。

但即便如此,研究发现,那些拒绝短期增长的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佳的长期回报,而且这种长期回报使用的也是华尔街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投资累积收益率。

规模大并不一定代表卓越,卓越并不一定意味着规模巨大。

一千个创业者心中,有一千个成功的定义

从挂牌到今天又已经过去4年,邓锎目睹了资本市场更多的起起落落,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创业就是一场修行,就是一场苦行僧的修行,只要合理的坚持下来终究会取得真经。

一千个创业者心中有一千个创业路径,当然也有一千个成功的定义。守望初心,砥砺前行。

电视剧《天道》中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也送给所有创业者:“能人之所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上限与下限的距离越大,生存空间越大。

与君共勉。

文|张萌

记者|张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20年,3年把公司做上市,这个河南创业者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