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之行——云海浩荡中的一抹亮

海中栈桥,是我们旅途第一站。我是在百度时被图片所吸引,心生向往。还有崂山,给予灵感:有山,有水,依山傍水之处正是我心之所向。就是她了——青岛。

天,下着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撑把伞,或披件薄而透亮的雨衣,刚刚好。既能感受雨丝渗入秀发或吹到脸的潮,又不至于被淋成“落汤鸡”模样。虽说无缘艳阳下海面爽朗的大气模样,但初入伏天,这噼哩啪啦的雨滴却给游客带来一丝清凉。漫漫的水雾缭绕着岸边高大的建筑,顺着导游的指引,看那镶嵌蓝色玻璃的中国海事大楼,中上部已完全被厚而柔软的灰色围包。海上皇宫则像一个大蘑菇,弥漫的灰色中露出圆圆的头。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海与天,不禁想到一部影片《甲午风云》,那海上乌云好似浩荡游移的大军,灰暗了天空,在视线尽头与海平面融为一体,整个海面弥散着阴沉动荡的味道,此时的情境多像影片中的“海上风云”。

此时的栈桥是这阴沉灰暗中的一抹亮色。彩色的亭子婷婷伫立海中,与不远处的小青岛隔水相望。据导游介绍,因海中一小岛形状似一把琴,故名琴岛,谐音“青岛”,青岛市本是假借其名。因此岛体积较小,又叫“小青岛”。雨中的桥与岛,似有一番“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柔情,令人回味无穷。四百多米的长廊与美丽的海岸线相连,使栈桥的美独立而不突兀。也正是因了雨天之故,多姿的伞与多彩的雨衣明艳亮丽,来来往往穿梭其间,为长长的栈桥绘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雨中的栈桥别有风情。此番“山色空濛雨亦奇”,为青岛的海也增添一缕“淡妆浓抹总相宜”之韵味。而雨中栈桥挺拔的身姿与娇美的容颜相互依托,最是风云突变处,一抹丰姿向青天。据导游讲,这海中栈桥原是1892年章高远组织修建的一个军用人工码头,后来被侵略者占领,依然作为码头。我和儿子走在栈桥上,低头能看到海下当年旧址的痕迹。而我们现在所走的栈桥显然筑在旧址肩上,比旧址更高、更长。

海,辽阔,苍茫,因为有了空中乌云的重重压迫,显得有些暗,但并不影响海水的清澈。因为深,看不见海底,却看得见海里栈桥旧址的痕迹。就在雨刚刚小一点,天空露出一抹亮色时,“湛蓝深远”的映象立刻跃入眼帘。这美丽的大海!印象最深的却是它的辽阔,看不到边界,直到在视线的尽头与灰白的天空完全融为一体。人在这苍茫的云海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便若此,我们的先辈依然咏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句,吟来令人荡气回肠。有趣的是从前的同事名长海,生下儿子取名“云帆”,可见对此诗句之钟情。

来到海边,不能不让人产生钓鱼与游泳的冲动。即便是这样的天气,还是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一中年男子披着鱼衣坐在栈桥靠近海岸的一头垂钓。我们从旁边经过,渔翁一动不动,先生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我作手势请他快离开,怕惊扰了别人钓鱼。可他若有所思,垂钓者也依然不动声色。

我和儿子边走赏边走,先生追了上来说:“刚才看见警示牌说禁止捕鱼。”我有几分疑惑:“那这人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走到栈桥亭下,想拍张照,却听见“扑通”一声,又见几人围观,以为发生了什么不测。却见一老者,只着游裤,上下光光,站在回澜阁一侧的围栏,练习跳水。看准位置,深呼吸,用力摆臂,跳——“扑通”,水里溅起一团浪花,转瞬他就从水中石阶又走了上来。虽眉目似老年,但身手与劲头绝无半点颓唐,相反充满年青人的活力。令游客侧目、驻足、赞赏,而他完全确定旁若无人地一次又一次跳下、走上。从他身上我看到什么叫老当益壮。

青岛之行——云海浩荡中的一抹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岛之行——云海浩荡中的一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