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尉说说|2017-03-07|《醒来|鸡汤三分毒》

《醒来|鸡汤三分毒》


|大尉说说|2017-03-07|《醒来|鸡汤三分毒》_第1张图片

文/Ting

编辑/Lulu

在醒来的平台上,我总是以反鸡汤人士自居,但好像从来也没说明过“何谓鸡汤”,“鸡汤和正能量有什么不同”,以及“总喝鸡汤为什么不好”。

所以,借着开年第一篇推送,让我们来透彻地分析一下鸡汤的成分,以及它的作用和副作用。

▎何谓鸡汤

“鸡汤”最开始并不是贬义词,它来自杰克.坎菲尔德(JackCanfield)所写的励志书系列。每本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比如《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后来阿富汗战事来了,就有《给入军远征者的心灵鸡汤》,伊拉克战事重起,也有《给军人妻子的心灵鸡汤》。

标准的鸡汤成分是“催泪+励志”,例如一个独腿人坚持训练,夺得网球赛冠军;一个84岁老太太跑完马拉松;一个残废的孩子,收养一条只有三条腿的狗,因为“我们能互相理解”;一个94岁老太太去世,曾孙女在哭,老太太突然醒过来,说“好消息,我在天堂里不用轮椅”……曾有七本《鸡汤》并列纽约时报畅销榜,由此坎菲尔德也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但是随后,出于传播便捷的需要,鸡汤慢慢演变成了“鸡精”——撇开了故事,直接提炼出最核心的“精要”。于是满世界都是这种随地吐痰般的鸡汤贴士:

|大尉说说|2017-03-07|《醒来|鸡汤三分毒》_第2张图片
|大尉说说|2017-03-07|《醒来|鸡汤三分毒》_第3张图片

又过了一个阶段,碎片化的鸡汤渐渐失去了市场,直至沦为了小学生的QQ签名。然而也有一部分鸡汤经过了漫长的自我迭代,被商业化为各种“成功学”和“灵性课程”。

成功学沿袭了鸡汤中“励志”的因子,只是套上了更多的方法论。而所谓的“灵性课程”,则是勾兑了各种符号学、神秘学、心理学、宗教理论等等调料(甚至里面不止一种鸡),其主要功能也从励志转为疗愈。这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男性主体的成功学被世俗需求彻底功利化,而灵性课程的消费主体则是小资女和家庭妇女,她们对“志”的渴求相对淡漠,对“情”的依恋却无比炙烈。所以针对这股汹涌而至的消费浪潮,市场上一时间百鸡争鸣,煞是热闹。

当然,任何现象级的市场需求都有反作用力,如此蓬勃的鸡汤市场,一定会催生出相应的“反鸡汤”和“毒鸡汤”。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一样具备鸡汤的几个根本特性——因果断言,维度降解,回报递减。

下面,我就分别就这三个特性,来解读一下“鸡汤和正能量有何不同”,以及“总喝鸡汤为什么不好”。

因果断言

人们总是固执而一厢情愿地相信,世间的一切皆有因果——因为这样,所以那样。但从佛法的语境来说,“因果”并非是逻辑上的“因为……所以”,它们是并存的“同在”,非凡人可以洞察。

换个简单的比方,对于一个瞎子来说,因为看不到红绿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人群会时而停住,时而移动——而即便他学习了有关红绿灯的抽象知识,也只能靠人群移动的“果”,来倒推“现在绿灯亮了”的因。若是没有人群作为参照,红绿灯对他而言就不能被直接感知。

在面对这个万般变化的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程度的瞎子。仅靠人类的感知和逻辑系统,并不足以解读出所有事物背后的“因为……所以”。尤其是面对无法量化的情感问题、价值观取向,如果都要靠自己分析判断,我们的大脑就随时随地处于失控的边缘。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某种“断言”。就像古时候人们不能理解电闪雷鸣,那就“断言”是雷公电母在作法——以目前能理解的知识,来解释不能理解的事物。“断言”是人类的头脑保护机制,也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安慰剂。

不过“断言”也是有分寸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人类都处在顽固“断言”的语境中,文明的发展肯定就会停滞不前,而且不同的“断言”之间必定会发起战争——凭什么你家的神说了算?所以文明的进步,即是不断打破“断言”的过程,小到个体,大到国家,都会以此为进步的标杆。

那么回头来看“鸡汤”和“正能量”,你就会很清楚地看到其本质的区别——鸡汤往往利用“断言”来解读因果,试图把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单归因。鸡汤的标准句式往往是“只要……就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等等(毒鸡汤刚好相反,但也是某种断言——如励志无用)。

正能量虽然貌似鸡汤,但却是因时因地展现出的“突破性”的人性光芒,并不是铁口直断的套路。这两者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

维度降解

在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里,出现过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降维攻击。外星人要彻底消灭地球,投掷了一个“降维武器”,也就是让整个空间从“三维”跌落至“二维”,降解了所有现存的物质形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其实也经常会遇到“降维”的案例。比如最著名的《新闻联播》,就是因为削减了一切“不和谐”的事件,摒除了一切“不定性”的言论,使得我们看头知尾,直至嗤之以鼻……是的,我们都会对已知的、可预测的套路心生厌倦,尤其若是当事人故意如此,就会平添一股由衷的憎恶。

我们之所以讨厌绿茶们那副永远“岁月静好”的腔调,就是因为她们使用了“降维武器”——原本丰富多维的生活和情感波动,被她们刻意掐头去尾,降解成了平面化的存在。样样都“好”,事事皆美,人人宽容......着实令人恶心反胃。

人是偏好复杂的动物,你去看场电影,不会期待男女主人公从头好到尾,一直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更微妙,更深刻,以及更矛盾的人性升华。鸡汤之毒,其实就是反艺术、反生活、甚至反人性化的存在,它预先把“无痛”当作了生活的唯一目标,提前消解了“幸福”中所有的不确定性。

因而也就弄死了生命本身。

回报递减定理

我的一个朋友,总是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我是这样的人”,“我是那样的人”,以及“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是那样的人”……他试图通过不断强化的自我定义,来影响客观世界对他的认知。

这当然是会失败的。

因为他不知道“回报递减定理”——对某事强调越多,产生的效果越少。连续三次的话,即会产生相反效果。

比如影片第一个情节出现生离死别,观众会跟着落泪。第二个情节还是生离死别,观众会漠然。第三个情节再来一遍,所有人都会哈哈大笑……在《十面埋伏》的结尾处,章子怡就是死过去又活过来,在连续第三次时,影院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所以如果你始终用同一个频率励志、旅行、修行、美颜……或许会呈现出始料未及的反效果。疗愈型鸡汤最大的毒性,就在于它的效用犹如毒品,剂量越多,效果越小。而一个重度鸡汤依赖者,其实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瘾君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碗接一碗地灌下他的毒品。

— THE END —

精彩语句:

1,成功学沿袭了鸡汤中“励志”的因子,只是套上了更多的方法论。而所谓的“灵性课程”,则是在鸡汤里勾兑了各种符号学、神秘学、心理学、宗教理论等等调料,其主要功能也从励志转为疗愈。

2,人们总是固执而一厢情愿地相信,世间的一切皆有因果——因为这样,所以那样。但从佛法的语境来说,“因果”并非是逻辑上的“因为……所以”,它们是并存的“同在”,非凡人可以洞察。

3,在面对这个万般变化的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程度的瞎子。仅靠人类的感知和逻辑系统,并不足以解读出所有事物背后的“因为……所以”。

4,面对无法量化的情感问题、价值观取向,如果都要靠自己分析判断,我们的大脑就随时随地处于失控的边缘。

5,“断言”是人类的头脑保护机制,也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安慰剂。

6,鸡汤往往利用“断言”来解读因果,试图把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单归因。正能量虽然貌似鸡汤,但却是因时因地展现出的“突破性”的人性光芒,并不是铁口直断的套路。这两者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

7,人是偏好复杂的动物,你去看场电影,不会期待男女主人公从头好到尾,一直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更微妙,更深刻,以及更矛盾的人性升华。

8,鸡汤之毒,其实就是反艺术、反生活、甚至反人性化的存在,它预先把“无痛”当作了生活的唯一目标,提前消解了“幸福”中所有的不确定性。

9,疗愈型鸡汤最大的毒性,就在于它的效用犹如毒品,剂量越多,效果越小。

10,一个重度鸡汤依赖者,其实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瘾君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碗接一碗地灌下他的毒品。

名词延伸:

1,杰克·坎菲尔德:闻名世界的顶级励志大师,他领导创作的《心灵鸡汤》系列被翻译为47种文字、全球销量过亿,同时他还是全球顶级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的导师之一。

杰克·坎菲尔德实践“吸引力法则”已达三十余年,他根据自己亲身实践经历创作的全新力作《吸引力法则——心灵使用指南》,一经推出就长期占据亚马逊网站心灵励志类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2,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与“墨菲定律”这种心理学效应有相似之处。

有一个很出名的纪录片《the secret》,讲了运用吸引力定律后获得幸福和财富的种种真实案例,听起来非常玄妙,像是用意念可以实现一切,比如我想买一辆特斯拉,运用吸引法则就要每天想一遍,并且把特斯拉的图片贴在书桌旁每天都要一边看一边念叨,然后不断努力,在某一天就真的能拥有一辆特斯拉……至于有没有这么大威力,感兴趣的可以试试。

3,心灵鸡汤:官方解释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

人不只胃肠有饥渴感,心灵也要给养,于是就有了“心灵鸡汤”。但不管是失恋还是失败,“喝”鸡汤多了,难免会花开两朵,要么腻歪,想换口味;要么痴迷,至死不渝。

4,反鸡汤:“反鸡汤”和“毒鸡汤”段子体现共同特点,揭露现实,残酷冷漠,有些“拜金主义”,走极端。

腐国第一毒舌王尔德就有很多毒鸡汤语录:“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男人的爱情如果不专一,那他和任何女人在一起都会幸福。”“每个人犯了错误,都自称是经验” “一个人总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意的人”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努力不过是无所事事的人的避难所”。


— THE END —

我们的公众号叫:大尉说说。闲来之时为大家整理懂懂的读书公众号——上夏上面出现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尉说说∣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公众号ID:daweishuoshuo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推荐读书公众号:上夏

大家手里有好的文章、视频,欢迎推荐给我们,我们汇总、筛选之后,再反过来推荐给大家,推荐方法很简单,加微信:50404,把标题发给我们就可以.

也可以加微信:QQ29039493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尉说说|2017-03-07|《醒来|鸡汤三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