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

明舟生物推荐阅读:

实验材料:

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TA97(CCTCC AB2014173),TA98(CCTCC AB204062),TA100(CCTCC AB204063),TA102(CCTCC AB2014174);

培养基:LB培养基,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表层琼脂培养基(含10% 0.5mmol组氨酸/生物素溶液,2ml/管);

溶液、试剂及待测物质:滤纸片,氨苄青霉素溶液(8mg/ml),四环素溶液(8mg/ml),结晶紫溶液(1mg/ml),秋水仙碱,亚硝酸钠,丙烯酰胺,无菌水。

实验步骤:

1.鉴定实验

1组氨酸营养缺陷(his-)实验

1.1 分别制备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和含有0.5mmol组氨酸/生物素溶液(0.2ml/皿)的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

2.2 用无菌棉签蘸取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悬液,分别划线接种于含组氨酸和不含组氨酸的平板上;

2.3 将平板倒置放入37℃培养箱培养48h,观察菌株生长情况。若菌株只在添加微量组氨酸的平板上生长,而在不含组氨酸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则菌株为his-型菌株。

2)紫外线敏感实验(ΔuvrB实验)

2.1 制备含有0.5mmol组氨酸/生物素溶液(0.2ml/皿)的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用无菌棉签分别蘸取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悬液在平板上平行划线;

2.2 待菌液浸干后,打开皿盖,用锡箔纸遮盖平板的一半,置于15W紫外灯下照射15s;

2.3 盖上皿盖,置37℃避光培养27h,观察菌株生长情况。只在未经照射一侧的

平板上生长的菌株为ΔuvrB型菌株。

3)抗氨苄青霉素实验(R因子-抗氨苄青霉素实验);

3.1 吸取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悬液0.1ml分别放入盛有2ml表层培养基的试管中(预先加热融化后45℃保温),摇匀后倾倒在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并使其分布均匀;

3.2 待琼脂凝固后,将一直径约1cm的无菌滤纸片贴在平板上,然后在滤纸片上滴加8mg/ml氨苄青霉素溶液20μl,倒置于37℃培养24h,观察滤纸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环。

4)抗四环素实验(质粒pAQ1菌株实验)

4.1 平板制备同3.1

4.2 待琼脂凝固后,将一直径约1cm的无菌滤纸片贴在平板上,然后在滤纸片上滴加8mg/ml四环素溶液20μl,倒置于37℃培养24h,观察滤纸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环。

5)结晶紫敏感实验(深粗糙突变,rfa

5.1 平板制备同3.1

5.2待琼脂凝固后,将一直径约1cm的无菌滤纸片贴在平板上,然后在滤纸片上滴加1mg/ml结晶紫溶液20μl,倒置于37℃培养24h,观察滤纸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环。

2.致癌物检测(平板渗入法)

(1)制备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过夜;

(2)菌液准备:分别挑取适量四种缺陷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0~12h,使菌液浓度达到(1~2)×109个/ml;

(3)表层培养基试管置于45℃水浴备用,依次加入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悬液0.1ml和待检测致癌物质0.1ml;

(4)表层培养基混匀后,迅速倾倒在底层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平放凝固后,倒置于37℃培养箱48h后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的回变菌落数。

实验结果:

1.鉴定试验

各菌株的鉴定结果如下:

TA97:组氨酸缺陷,结晶紫敏感,紫外线敏感,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四环素敏感;

TA98:组氨酸缺陷,结晶紫敏感,紫外线敏感,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四环素敏感;

TA100:组氨酸缺陷,结晶紫敏感,紫外线敏感,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四环素敏感;

TA102:组氨酸缺陷,结晶紫敏感,紫外线不敏感,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四环素不敏感。

综合以上结果,本实验选用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均符合Ames实验要求。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1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2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3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4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5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6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7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8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9张图片
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Ames氏致突变和致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