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端阅读的思考

对于手机阅读,我已经养成了一种吃“快餐”的习惯。

1

就在刚才,我花了十几分钟认真的读了几遍张五常在国富论发表240周年活动上的演讲稿,并为自己在一念之间,差点错过这个非常难得的“干货”而有点懊悔。

因为我已经对手机阅读养成了一种吃快餐的习惯,这种习惯加上我自认为自己有点想法,再加上很多文章的标题都很脑残,所以让我养成了看所谓的干货的习惯-----一扫而过。

2

仔细想来,人们又何尝不是没有我这样的“吃快餐”习惯?

移动端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人们都通过手机做很多的事。通过阅读进行学习也是这些事中之一,但是限于手机的一些物理特征以及人们使用手机的场合和习惯,吃快餐习惯也是必然的事。

人们的时间有限,人们拿手机阅读时可能在上班或者走路途中,或者在厕所。而手机的电量有限且不能随时充电,人们潜意识只希望尽快搞定一件事包括阅读,收获到应该收获的知识。所以快餐应用而生。

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提高效率,作者只好把文章内容控制在千字之内,并有以下一些特征:每一段不超过四行,最好是两三句话为一段;以问句结束更能吸引读者读下一段;每隔几段用小标题隔开;标题起得最好能够吸引人(最好是跟钱的金额,房子的平米等扯上关系,再加上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震惊”、“原来这就是”这些引起人们内心好奇的标题)等等。这样人们往往会阅读的很快,在最短时间内,收获到他们想要收获的”干货”。

3

但是移动互联网热了,很多作者也想要搭这一顺风车。然后人们所看到的那些干货文章,也不在是干货了,只是空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罢了,内容空洞乏味且缺乏逻辑。

但是也有很多比干货更是干货的文章,通过移动端发表了出来,这些文章很有针对性侧重知识阶层,并不是适合广大的读者都去阅读。但为了更多的访问量,向更多的人宣传,所以也把标题起的很“吸引人”。与此,那些真正喜欢这篇文章内容的读者,可能已经厌倦了这种”吸引人”的标题,从而错过了这篇好文章。

亦或者,这类的专业性的文章很长,且很有逻辑性表述,也不是专门为移动端宣传去编写的,所以无法控制在那些移动端阅读人的喜好之内。即便人们点击进去阅读了,但为了像其他千字干货文章一样尽快收获想要的“干货”,所以囫囵吞枣。

4

因为“吃快餐”出现在移动端而非电脑端,所以有必要去思考移动端和电脑端的区别

相比于手机阅读的使用,人们使用电脑阅读时往往是在家。而在家通常有充足的时间去把一篇文章进行消化。当然也脱离不了电脑的物理特征和通过电源线供电不用担心电量的考虑。

起码对于我个人来说是这样,如果是用电脑端来阅读这篇文章我可能会花更上的时间在上面,通过鼠标滚动来把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及作者的想法都细细的研究一遍,但移动端的话我却懒得去这么做。

5

再细想之,移动端阅读和电脑端阅读的区别会不会跟使用这两者的方便程度有关。当你使用移动端是很方便,只是随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就可以,而你打开电脑却需要费时等待一分钟,基于“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会珍惜”的心理,使用电脑阅读时是不是意味着你有一种“好不容易打开了那就多投入一些时间来学习”的心理。

6

我发觉,对于发说说和看公开课也可以来理解。

人们使用手机去发微博发说说字数都相对比较少,但是使用电脑发说说时却会不自觉的去写的多一些。

对我来讲,如果使用手机来看网易云公开课,我还是希望视频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分钟之内或者五分钟之内更好。但如果使用电脑端看的话,我觉得45分钟也不是很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移动端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