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传》的七宗罪

从被骗200余万元,带着仅有的2万成立华为;到带领华为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年营业额逾8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任正非和华为,所走过的是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道路,占领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打赢世纪之讼,稳步攀向巅峰......可以说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和传奇围绕在他们周围。而且相比于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一些明星企业家,任正非的低调和内敛,更让人们有了一探究竟,一接面纱的冲动。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却完全不像它所吹嘘的“逐层分析,细节完备,内容翔实”,而是让人失望至极。它的语句不通、逻辑混乱、含糊不清......太多的毛病。

毛病一:语言表述不清

“不过到了2004年,由于在‘世纪之讼’中损耗巨大,任正非不得不降低海外补贴标准,从之前的每天最少50美元下降到30美元左右,与此同时却弥补了社会保险基金,保险一般按照月工资15%的比例核算。”

理解了很久,才明白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因为世纪之讼任正非降低了海外补贴的标准,但是却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计提比例。“弥补”一词的意思,是表示对一个时期或个人的错误的补偿。可以说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弥补了职工收入因为海外补贴标准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但是完全不能说海外补贴标准的下降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提高之间谁弥补了谁。

“胡红卫在这个平台上一干两三年”

看到这个表述,我差点笑出了声,是作者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误解吗,还是我真的不太懂高层人士职业的轨迹。即使是政府部门的一把手,为了防止个人长期占据一个岗位而滋生腐败,也会有10年的界限,而两三年的时限真的不能算长。一般来说,我们用到“一干就是”是表述干的时间很长,跟两三年这个词,真的不搭。

“华为出价很低,可是因为实力强,更多人仍然看好华为,所以胜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虽然这句话的意思还算明了,但还是读起来十分拗口。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质量过硬,所以取得了胜利,这不能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吧。

毛病二:神化主角形象

“在那个政治风云谲诈多变的时代,如他一般的人,实属罕有。”

在那个年代应该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马云、王石、柳传志等等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起家的,包括步鑫生、鲁冠球、年广久等,虽然他们的结局不算成功,但他们也不比任正非逊色多少。刘邦是千古传世,但项羽也是一代英雄。

“得益于早年的历练,任正非颇具眼光。”

仿佛任正非就是天降传奇,他立誓要成为做出一番大事业的英雄,几十年后,他创立了华为。他早年有何历练?他具备了什么样的眼光?

毛病三:随意发挥想象

“那一年,义乌的10月比较清冷,供暖设施十分简陋,员工们索性穿了两双袜子,身上披着两件夹克衫。”

10月,对于浙江来说还是秋季,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过即使到了冬季,浙江也没有供暖一说,这不是义乌,应该是东北。不能为了突出华为员工的吃苦耐劳,就随意搭建自己想象的场景。

“为了协调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系,任正非甚至用两双昂贵的皮鞋来“贿赂”两大部门的主管,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符合客户的消费需求。 眼见老总将皮鞋送给自己,两位主管万分尴尬。任正非不是在送礼,而是通过皮鞋这个媒介提醒他们:你们动的脑子很多,这很好,但可惜你们走的路真的是太少了! 意识到了问题,雷厉风行的华为将士说干就干,对销售计划和采购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制创新。”一个企业的管理,可以靠领导层送两双皮鞋就能够解决。两双皮鞋的作用,只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这之前,各种筹备、讨论、规划,应该都已经准备到差不多水到渠成的地步。这时候两双皮鞋更像是发令枪,告诉两大部门的主管,该行动了。

毛病四:逻辑关系混乱

在描述“巨大中华”与国外通信巨头鏖战时,有这样的描述:

“‘巨大中华’面临的矛盾焦点也逐渐从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与国外巨头的商战。

就这样,1994年的中国通信业在任正非的华为和盟友中兴的奋发有为下熠熠生辉。及至1995年,巨龙诞生;3年后,大唐姗姗来迟。两个北京的兄弟企业,看着与国际巨头苦战的华为,也开始携手并进。”

照着第一段的理解,四家企业开始时是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后转向国际市场。而第二段的描述,更像是华为和中兴已经占领国内市场,开始对外商战,这时候巨龙和大唐诞生,看着两位老大哥打的这么辛苦,就像是不计利益的盟友,义无反顾的形成了统一战线。

所有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出于利益的考量,共同抵制国外巨头是有可能,但这绝不是出于爱国或者其他。

章节的安排上,第一章写了一部分任正非少年时代的事情,而后便转入华为的成立,直至最后一章才又说回任正非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所以,这是华为传,还是任正非传?为什么要把两个关联密切的内容硬生生的割裂成首位。这是在写高考作为吗,讲究龙头凤尾猪肚?

毛病五:抬高常规手段

“华为在美国市场上一度以‘唯一不同的就是价格’为广告宣传标语,在对手如林的市场上节节胜利。”

低价确实是打开一个新市场的有效策略,但不是能够引领企业节节胜利的法宝。

“华为的员工居然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还包揽了一些‘额外’事务,如送客户的儿女上学、护送客户配偶去上海旅游或探亲,甚至还为客户做一些类似于扛煤气罐之类的杂活儿。华为员工此举,意在让客户感受到华为人的以诚待人。”

把擦边球的行贿说的如此诚挚感人,也是这本书里才看到的了。

毛病六:理想化企业竞争

“IBM公司作为华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不但教会了华为IPD模式,而且在华为与思科的角逐中也大力相助。这次华为又需要帮助,彭明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亲往深圳,希望以自己的真诚和严谨让华为在财务上‘脱胎换骨’。”

这不像是在写企业管理书,而是在写武侠小说,兄弟有难,两肋插刀。

毛病七:一笔带过内容太多

“两大现代企业的一次精英互换,隐藏着令人遐想的玄机。”

玄机是什么?有没有玄机,还是作者故弄玄虚?

“结果很合心意,当这项合作项目结束后,华为的任职制度有了较大改观。”

有了什么样的改观?

“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能在世界通信市场激烈的角逐中屡屡夺魁,除了研发和管理上的巨大投入,还得益于其卓越的经营管理理念。”

什么样的管理理念?

“任正非在改组中,还借鉴了美军特种作战部队那种情报员、投弹兵、军事专家‘三位一体’的分组作战体制。在华为内部,他将客户经理、方案策划专家以及交付专家绑定成一个工作小组,在客户面前构成了一个牢固的‘三强联盟’组织,这样就实现了财务管理中分权与集权的明晰划分。”

企业的集权与分权是很难把握的,因为集权涉及到企业管理高层的配置,信息传递系统的搭建等,而分权也需要明确各信息源节点的组织架构,要完成企业集权分权结构,需要梳理的是资本关系、业务关系等等,并不是来个三位一体就可以解决的。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所谓的“世界经济史和商战史中都是人们畅谈不倦的话题之一”的华为与思科的“世纪之讼”完全没有任何值得畅谈的细节。

七个毛病所带来的,是整本书看起来面面俱到却是冗长繁杂,毫无实质内容。以比较有名的金森林故事为例,书中是这么描述的:

1994年年中的一天,一个名叫金森林的新人进入了华为。金森林之所以选择华为,是因为这一年里华为的C&C08数字化程控交换机业已问世,且正准备上市。金森林基于一种市场敏感,对华为和任正非产生了崇敬感。金森林和其他新人一样,在完成了军训、熟悉了企业文化以后,被分配到车间,具体承担测试及物料协调等工作。 当时,华为的程控交换机进入了大批量生产阶段。由于缺乏测试手段,测试工具也比较简陋,所以只能在机架上做十分呆板机械的接龙化测试,以此确保每一块用户板上的电路运作正常。 由于工作流程烦琐且异常辛苦,初来乍到的金森林似乎有点吃不消,但不得不和大家苦苦挣扎在这虚拟的“前线”上,甚至吃饭睡觉都在机房里,每次都是食堂师傅来给他们送饭。这样的日子,一挺就是一个多月。 1994年7月的一个傍晚,金森林和其他员工一直忙碌到了半夜12点左右,这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儿走了进来。他是任正非,打扮成食堂大师傅的模样前来“慰问”他们。跟在他后面的是几个食堂厨子,他们推着餐车,车上摆着一大桶米饭和新鲜的鱼汤。 猛然间他发现,在那个送餐老头儿走进机房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规矩”起来,而且硬是强忍饥饿,耐心地等着厨子们给他们一一盛饭,这与以往完全不同。 刚刚进入华为的金森林当然不会知道,这个来送餐的老头儿就是任正非。事实上,乔装打扮的任正非早已经注意到了勤勉的金森林,他对这个新人非常满意。 老员工经验丰富,新人任劳任怨,第二天测试顺利结束,大伙难得睡了一小觉。金森林找了一块泡沫小憩一下,可是神经紧绷着,他清楚,即便测试成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在初入华为期间出现失误,哪怕是上班迟到。 当金森林起身回车间时,猛然发现,昨天那位送餐的“大师傅”也睡在这里。金森林和他很客气地寒暄了一阵,便匆匆忙忙地走了。任正非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大概一个月。8月的一天,任正非要来参加新员工座谈会。一直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早日传入老总耳中,今天终于能看到老总的风采了,金森林特地提前赶到了会场。他来得很早,可是有一个人比他还早,这个人就是他熟悉却从未关注过的“食堂师傅”。 任正非微笑地问金森林是不是来开会的,金森林支支吾吾,有口难言,心想新员工座谈会,一个食堂的老伙计居然也来凑热闹。奇怪的是这个人虽然还是那个“食堂师傅”,身上穿着的不再是厨师的白大褂,而是西装革履,两眼炯炯有光,一看就不一般。 7点整,会议正式开始。金森林一看到老总上台训话,马上呆住了:走上台的竟然是那个老头儿,那个食堂师傅!任正非走上台说:“欢迎大家来到华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 此刻的金森林才知道,一个月前为他们送米饭和鱼汤的老头儿就是任正非!金森林在恍然大悟之余,感动于任正非这种低调作风和亲民姿态。任正非拿着一叠名片,走到新人面前一一分发,并和新人热情握手。

足足用了1155个字,堪比一篇高考作文。而微博上一个博主是这么描述的:

华为内部流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94年,有个叫金森林的新人进入了华为,他被安排在车间,承担测试和物料协调等工作。当时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但是由于测试工

具简陋,为了加快进度,员工不得不睡在机房里。一直以来都是食堂师傅为他们送饭。有一天晚上,有个食堂师傅模样的老头儿前来“慰问”他们,跟在他身后的是几个厨子,他们推着餐车,车上摆放着米饭和新鲜的鱼汤。刚进入华为的金森林自然不知道,这个“食堂师傅”就是任正非。第二天测试结束,大家难得睡了一觉,金森林找了个地方小憩了一会儿,当他起身回车间时,发现昨天那位送餐的“食堂师傅”也睡在这里。后来一个月后,举办新员工座谈会,任正非也要来参加。金森林得知这个消息很激动,一直希望自己的名字能传入老总的耳朵中,这一天,他特地早早赶到了会场,结果发现有一个比他还早,这个人就是“食堂师傅”。任正非笑着问金森林是不是来参会的,金森林支支吾吾,心想新员工座谈会,你一个食堂师傅也来凑热闹。奇怪的是,今天这个食堂师傅没有穿白大褂,而是西装革履。过了会儿,会议开始了,老总训话,金森林惊呆了,走上台的竟然是那个“食堂师傅”。任正非走上台说:“欢迎大家来到华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任正非正是如此,他选择隐匿于聚光灯下,做最真实,最平凡的自己。

555个字就已经把该说的内容和细节表述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正非传》的七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