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何为初心
那么问题来了,单枪匹马的我为何要去并不方便的台湾拍摄纪录片呢?首先,我喜欢台湾的电影和音乐——台湾的电影和音乐即便其主题是悲情的,格调上却依然透露着清新——我这个人最钟意的格调就是清新;其次,我喜欢同台湾人聊天——台湾人很会聊天,通常不会把话题带到沟里,而能令整个对话过程充满趣味和愉悦;再来,受家庭和教育影响,我自小就对政治文化历史军事这些内容感兴趣,其中当然也包括两岸分割的历史和现状;最后,划重点,台湾的女生普遍温柔可爱、传统大方:】
去台湾旅行是我长久的愿望,但碍于户籍所在地未能开通自由行,我又不想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只得耐住性子等。终于在马英九卸任前一年,兰州成为第六批对台开放自由行的城市,我才如愿以偿。
2015年年底,我从香港搭廉价航空,首站抵达台中,入住台中火车站附近的“背包客”国际青旅,随即展开15夜16天的环岛旅行。这次旅行结束,台湾给了我相当两面的印象。
(台湾垦丁鹅銮鼻附近的太平洋)
初到台湾,感觉环境清新,人文舒适;无论在哪里,民众皆礼貌亲切;作为一个旅行者,是很容易喜欢上台湾的。但渐渐深入实际之后,我却发现在地生活的台湾人容易患上焦虑症——这种焦虑不止对未来对前途等等面相的普通焦虑,还包括因认同不一致带来的思想焦虑。
台湾是所谓“自由民主”的社会,各种话题充斥媒体与生活之中,若是你喜欢看的听的,会很开心;若是你与你意见相左的,会令你厌恶难过——久之形成精神抑郁——台湾患有因思想焦虑而引发精神抑郁症的人非常多,因为人们很难预知或者屏蔽与你完全对立的观念和思想。而互联网媒体的普及,加重了这种思想焦虑的可能。
另外,台湾虽然生活相当便利,但是其基础建设和现代化程度已经有二十余年裹足不前,尤其台湾的中南部,民众的思想、意识、观念依旧停留在二十年前;这和大陆民众普遍开始建立的互联网时代思维相去甚远;而台湾社会却还未普遍感知到这种差距。照此下去,两岸人民的思维差距将越来越大。同时,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依旧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台湾有许多人从未来过大陆,甚至认为大陆目前还处于求温饱的阶段——“茶叶蛋”教授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有一次我在基隆,路过市中心一处理发店时去剪发。我戴着眼镜,举止斯文,一开始两位理发阿姨以为我是台湾人。当得知我是大陆人后,她俩顿时睁大了眼睛打量我。其中一位阿姨抓起我的手看了看,对另一个阿姨说“你看他的手挺嫩的,不象干活的手”。原来在一部分台湾人(尤其中南部、中低阶层的民众)眼里,大陆人民是做苦力做惯了的。
(基隆卡哇伊风格的火车站)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长期居住美国的台湾老人聊天。他说,大陆不会武力攻台的,因为大陆电子产品60%的零件都来自台湾;一旦打起来,大陆经济就垮了。
还有一次,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台湾朋友带我去台湾大学隔壁、台北基督教长老教会下属、在台规模数一数二的教堂“开眼界”。我听到台上牧师说,为什么1996年大陆没有攻打台湾,因为当时他们教会做了很强的法事,把大陆的武力给化解了;如果硬攻,军舰飞机都会有去无回……。台下大概坐了一两千信众,看样子大部分是青年学子,面部表情对此似深信不疑。
凡此等等。在台湾的日日夜夜,我常常体会到同时生活在两个平行空间的感受。原本我想就此感受抒发下,但怕生歧义,改以正面宣介行文,并投件给《中时电子报》的《大陆人看台湾》专刊,获采纳刊出。全篇如下:
《環島遇上大感動》
本人首次來到臺灣自由行,由北部至南部,自西岸往東岸,環島16日,歷百聞而一見————臺中滄桑的彩虹眷村,臺南美味的街頭小食,高雄文藝繁盛的西子灣,墾丁無邊無際的太平洋;花蓮外海邂逅自由的飛旋海豚,太魯閣仰望巍峨的中央山脈,清水斷崖遇見獨特的山海私語,野柳尋覓到奇異而有形的自然;中角灣電影感十足的寬闊海面,九份被歷史定格的記憶瞬間,臺北潮來潮往人生海海的國際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都令我對這裏美麗的自然與友善的人民加添深深的敬意。
其中不得不提在臺灣遇到的兩次絕大感動,這是我之前的生活履歷裏尚未體驗到的。
一為大雨日,我於花蓮乘坐賞鯨船出海。雨勢瓢潑,天色陰沈,本以為無鯨可賞,突然浪中躍出幾條歡快的身影,繼而是十數條,數十條,誌願者導覽介紹說這是著名的飛旋海豚。海豚們伴著賞鯨船左右,忽而跳躍,忽而飛旋,似是與人們逗樂;船長也極盡本領操弄船只呼應著海豚們的表演。這些歡舞的海上精靈在大海裏自由地玩耍著,那種天然的生命力彰顯無遺。海豚本就是極其可愛的生物,加上那活潑頑皮的動作,讓大海充滿了生機。短短十分鐘的邂逅(用導覽的話說,就是我們與海豚相互陪伴走了生命的一程),卻讓我對大自然充滿了敬仰與感懷之情。
(在花莲外海乘坐赏鲸船看到的飞旋海豚)
二是離開臺灣前夕,我坐車去臺中郊外的彩虹眷村遊覽。因出門較晚,待終於找到時已是薄暮時分。原以為既然是村,必至少有數十幢連綿的大屋,然而卻只有幾幢低低矮矮頗為簡陋的小房子;所謂彩虹,則是指當地藝術家在這些房屋的外墻上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裝扮了它。屋內都沒有住戶,僅剩兩個老人在售賣紀念品,而遊客幾乎都是臨近的嶺東科技大學的學生,還有即將畢業的女孩身著學士服攝影留念。墻上的繪畫則是既有童趣又有所寓意的標語和內容,如照片上的忠義肝膽,知足長樂等。
(台中郊外的彩虹眷村)
白雲蒼狗,如今的眷村早已隨著時間遠逝,當年渡海來島的軍人大多悉數作古,其二代三代業已同化入在地生活,唯記憶略有遺存。我在此地駐足觀瞻,恍惚中對歷史的厚重有了真實的感受,更對人世的滄桑希噓不止。島內很多人預言民進黨上臺後,國民黨將再無執政之可能;就我十數日的觀察傾聽,恐怕所言不虛。
臺灣與大陸且行且遠,眷村作為曾經鏈接兩岸的紐帶,也將如其上那些五彩斑斕的色彩與文字,化為書寫歷史的景象,或更散落為記憶的碎片,歸入塵土。
以上,是一篇普通游记式的心得;而我隐忍未写的,则是关于台湾人焦虑的背后主因——台湾的政治生态。之前,在台湾没有认同问题的年代,台湾的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团结向上,民众富而好礼。当台湾引入“民选”机制后,台湾的政治生态变得复杂吊诡,看似“民主自由”,实则利益纠葛、处处陷阱。因为台湾是私有制的社会,这样的所有制制度下,表面追求所谓“普世价值”,实质上缺失了最重要的利益准则,形成公器小、私器大的社会格局。这样的社会现实下,舆论易被利益集团掌控,以其利益代言人——政客、媒体、公知等进行具体操弄,形成于己有力的舆论氛围,最终完成利益攫取。而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做基础,一切都是浮云,无法持久向好。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若经济不振,社会问题一定此起彼伏;譬如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但其经济再继续下滑二十年,恐怕这句话就烟消云散了。
这就是我所认知的私有制社会的潜台词和运转密码。这样的社会体制,实际上已经开始落后于人类的进步。比较可惜的是,台湾民众尤其青年群体,却只看到所谓“台湾价值观”的激越一面,而罔顾更广大的基本现实与逻辑。
当我做为一个既’身’在其中、又身处其外的特殊份子,带着创作人的敏感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拍摄一支关于台湾的纪录片,似乎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未完待续)
(屏东小琉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