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管理的一些思考 2 :人才的点线面观

对人才管理的一些思考 2 :人才的点线面观_第1张图片

上文探讨了一下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今天切一下人才点线面这个视角。

在大公司,我会碰到很多类型人才,然而总觉得人才都没有很好的被用起来。于是我一直会担心,倘若人才无用武之地,他们迟早都会离开。

不过跟进观察发现,这些人离开的时间总比我预计的要晚很多。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才都是在火力未开的状态下生存了好久,直到委屈爆发,不再甘心。

我又求证了一些后来得到极大发挥的人才,他们在工作中逐步得到更多授权,慢慢施展开原本的热量,直到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过,由于在此之前被包裹得太久,展开时显得小心谨慎,而且带着怀疑的态度。在业务没有稳定之前,一点风吹草动,他们也会习惯性退缩到原来的状态。

倘若人才一直在这种状态下生存,确实有些浪费。人才管理理想效果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若做不到这个局面,那么人才管理就是不合理的,有太多的优化空间。

在着手优化之前,有没有需要上升的认知指导呢?我认为,需要有一个更宏观的人才管理认知——人才的点线面观。


点,就是看重一个人才,精准的考量他的存在性。

线,就是看重人才之间的的连接性,协同性。不怎么在乎个别能力选手,而看重人才之间的协同效率如何。

面,就是看重团队整体的存在性,比如在打兵团作战时,有一部是来冲锋的,也有一部是管仓库的。从面的角度,根本不会考量个人的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性,而是更看重团队的战略性价值。就像一块大饼,需要有那么一个拼块存在才能构成完整大饼。如果是多余的边角料,该舍弃就舍弃,根本不会在乎这边角料里边有啥。

当然此处应该还有,但这个层面我还没想明白,隐约的感觉应该还考量其他变量,比如时间或空间元素。一个好的人才梯队,不仅要考虑静态时的形态,还应该考虑动态的形态。比如上半年时这个组合,下半年时另一个组合,还要考虑和当时当地外围团队互补,才能达到体的认知。


现在姑且认识点线面这三个层面。有了这种宏观视角,会指导我们如何优化人才管理呢?

1、团队协同性远重于单兵能力。

对团队组建者来说,打造人才彼此之间的协同性要胜于突出人才单方面素质。过于突出的人才,要有效引导让全员都能协同上去。人才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尽量拉平这种落差,往上拉平,而不是往下找平均。

其实这一个认识可以规避一个我们通常的认识误区——切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人才难得,但是对公司成长来说,更难得的是人才之间的连接性、协同性。单个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而且太容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如果将很多业务押宝在个别人才上,风险性损失太大。倘若将关注点放在打磨好内部人才的协同性上,那么波动性就会小很多。现在公司流程管理的那一套,其实就是将这种协同性打造成一种产品,让其效能可以摆脱对个人价值的依赖,让团队的能力发挥的更稳定和持久。

2、人才管理完整性大于稀缺性。

公司随着市场的波动,经常会灵活的调整组织的架构和团队组合。朝令夕改的架构调整司空见惯,这种变化会呈现一种不稳定感,过于频繁的切换会导致一部分人被甩出局。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随着调整暂时出局的人才队伍呢?要知道这类人才队伍中不乏优秀的精英代表。

但是从人才管理的面来看,一定要优先看重布局的整体性。这个在管理效果上会显得些残忍。公司战略调整,就像是在玩积木过程中面临预设拼图形状的改变。形状每一次变化,就会闲置一堆新的零散积木。我们可以说每一个积木都是有价值的,只是刚刚好无法填充到预设的形状里去。

那怎么处理?扔掉就太浪费了。那些资源匮乏的公司,会粗暴的选择裁员。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呢?我想不妨有两个思考点:一是:出局的积木,是否考虑自行搭建一个小的形状,作为主体结构的点缀。暂时出局的人才队伍,完全可以自行组织,并达成一个小体系的团队,独立运作,和主体结构补充;二是:这类人才队伍,挖掘稀缺性人才,给予内部创业机会。

对待完整性和稀缺性的优先级上,同样可以规避一个通常的认识误区。我们对待管理者们成体系裁整个团队,沙泥俱下的清洗队伍时,往往感到困惑,认为优秀人才一并被不加鉴别的刷掉,总觉得可惜。这种可惜的恻隐心的存在便是没有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再优秀的团队如果不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布局,那么也发挥不了价值。被清洗出去的人才,只能通过其他机制去妥善分流。

这么说,如果你自认为是人才,却赶上了一个并不核心的团队,那么就要多思考它处于公司战略完整链中的哪一环,记住稀缺性并不是第一位的。从整个层面去思考,未来面临被清洗时也会从容很多。

对人才管理的一些思考 2 :人才的点线面观_第2张图片

3、一将无能,累死千夫

这个标题算是职场生态的一个共识了。

谷歌内部曾有一个氧气计划,通过收集所有离职访问的调查数据,设置了对于管理行为评估的双盲访问,分析Goolegeist调查问卷、评分表和半年评估数据,运用复杂、精细的多变量方法,寻找管理满意度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得分高的管理者的员工不仅更具幸福感,其在创新、工作生活平衡,以及职业发展方面表现都更胜一筹。

总之就是leader之于团队很重要。

只是从管理层来说,识别出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比如裁金字塔结构中,一个leader管理5个下属,每个下属又管理5个下属,这样递进下去。一个leader最多看到一层或者两层,那么三层以下的状态他的体会就没那么感同身受了。在高层,一个小小的纵容就会带来下面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没有畅通的信息反馈,高层便不知道下面的将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打造前方team的信息回路,是人才管理很重要的一环。

而在面对团队组建中,尤其从0到1的建设中,很多人侧重于选*干活*的人,似乎多了干活的人,业务就马上玩转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初建团队如果没有识别将的心思,那么人才管理风险就会一直累积,因为团队在扩张时,一定是初创人不断复制自身基因,人才梯队会被一群*干活*的人带出低水平层次,并且很难逆转。业务会越来越乱,跑起来也会越来越吃力。即便有勇气来最终来一段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会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稳定性,公司有可能死的更快,得不偿失。从人才管理角度来看,选将远胜于选兵。但是这个重要性要在团队早期抓起来,越往后抓越显得无力。

最后小结一下

本篇从人才的点线面三个视角分析了人才管理的宏观认知,通过这个认知能指导我们处理人才管理的优先级,优先认识团队的协同性价值,优先认识团队完整性要大于稀缺性,选人用人时要优先认识到leader的价值。这些优先级背后的考虑,折射了我们对待人才管理的价值倾向。

-end-


作者:曹涛,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人才管理的一些思考 2 :人才的点线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