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抽空看了今年欧冠决赛,看了NBA总决赛G4,不管足球还是篮球,时间改变不了的也就是这惊心动魄和扣人心弦。作为世界三大球中的前两名,足球和篮球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体育世界的全部。
作为90's的一代人,足球的大门几乎都是02年韩日世界杯打开的,一是因为世界杯就在亚洲举办,没那么大的时差,二是因为中国唯一一次进世界杯就是那年。
为了进军世界杯的十强赛就已经掀起了国人对足球前所未有的热情,男女老少,真球迷伪球迷,谁都能从嘴里蹦出几个郝海东、孙继海、范志毅的名字,跟着一起名声大振的还有一个前南斯拉夫的主教练米卢。
后来,小组赛分组名单出来以后,中国又提出了“输巴西平土耳其赢哥斯达黎加”从而打进十六强的“伟大构想”,然后事实是残酷的,输给巴西四个球的时候我们还在嘲笑“沙特的前锋连卡恩的脸都没看清楚”,然而,对土耳其我们输了三个,对哥斯达黎加输了两个,一球未进,净输九球,国足告别了世界杯的赛场。当时啊就觉得“我们怎么这么弱啊!怎么被打得这么惨啊!”,许多年过去之后才发觉,那年国足还真的很棒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02年世界杯给我们这一批小球迷留下的印象,除了国足,还有德国和塞内加尔比赛中的16张黄牌2张红牌、卫冕冠军止步小组赛、肮脏恶心的东道主韩国靠着一颗没有廉耻的心黑进了四强、哈坎苏克打进了世界杯最快进球记录……当时我最喜欢的呢,应该算是天蓝色的意大利了,托蒂、皮耶罗、蒙特拉、马尔蒂尼、内斯塔……一大堆球星搭起来的阵容,加时赛倒在东道主的金球下,当时呐,看到无奈的马队,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生气得咬牙切齿呢!
世界杯带来的热情持续了很久,那时小学一二年级的我,课间都忍不住拿个矿泉水瓶当球踢,三五好友组队,四块石头作门,说不定一个课间十分钟就能来个帽子戏法。后来更“高端”一点了,水瓶当球但它不会滚啊,石头作门可也没有高度啊,于是开始带“球”到学校踢,软的硬的,大的小的,都无所谓,是个球能滚就行,球门呢,换成了学校里那个锈迹斑斑的小双杠,嘿!大小正好呢!
那时候没有足球场给我们玩,别说草坪了,连足球场那么一半大的空地都找不到,我们呢玩得也很业余,一个像样的足球都没有,可能旁人看来这几个小屁孩像傻逼一样傻乐着,但那个时候的那种开心快乐却是实打实的,什么都不用多想,一个十分钟,想法设法地进你一球就觉得整个世界都欢乐了不少,进了球,学一学罗纳尔多摇摇手指,感觉一整天都物超所值了!
对足球的热情转折点在小学四年级,一向“节衣缩食”的学校突然间装了篮球架,而且是两个!当然了,也是超简陋的,前后操场各一个,没有划线,没有标准,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堆小屁孩开始抱着个篮球往那个圈里扔,两次运球?翻腕?呵呵,不存在的!一个课间能运几下球,投几个篮,心情都是极好的,要再进那么一两个球,这一天也就算完美了。
真正热爱上篮球是初中,小学打球只是为了开心,初中可不一样了!运着球,运着运着,看见旁边几个窃窃私语的女孩子,哈!老子转身就是一个后仰跳投!自以为帅出了一片新天地!不过我又是另一种情况了,打球开始分输赢了,因为我那精致的虚荣心,我就想赢,凶一点,脏一点,都不介意。
初中第一年住校,在一个半山腰的地方,篮球场在一个像游泳池的地方,观众席高过篮球场,学校举行篮球赛。我读的3班第一个对手就是最强的9班,听说他们第一场赢了对面40分,连我的体育老师都说“加油啊,好好打,少输一点”。确实我们班只能算是underdog,我们最高的还没9班最矮的高。比赛开场之前,观众席上来了很多人,鲜红色的校服漫山遍野,随着哨声一响,比赛开始了。
我们做不到像英雄那样实力碾压,也做不到所谓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像五只疯狗一样恶狠狠地扑向对方,每个球拼尽全力,别人弯腰抢的球我们就鱼跃,别人站着抢的篮板我们就冲抢,为了一个快出界的球我飞出过球场,为了一个快落入对手手里的球我拼命地撞向对方,然后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心想“操!老子他妈的要赢下这场球!”我们班加油的浪潮越来越高,他们声嘶,我们力竭,最后赢了20分。
对我的评价不是“打球很帅”,而是“这人是打人不是打球”,听到这些,我想“反正我赢了,随你们怎么说吧!”
后来,我们还是会看NBA,感慨原来肉搏一般拼着命的总决赛现在打得像全明星一样,原来挥着胳膊架着肘子随时随地都可能干上一架的NBA变成了喊几句垃圾话就是老炮儿动作稍微大一点就是强硬。我们也还会去球场打球,但是输赢已经不再重要了,一场球输个二三十分也心安理得,救球?得了吧,受伤了怎么办?拼命?算了吧,一场球至于吗?就这样,我们的体育世界里不再硝烟弥漫,不再热血呐喊,甚至,都不再心有所系。
我们呐,现在浸泡在鸡汤里,心灵的有毒的,我们也沉溺在恐慌中,事业的生活的,我们呐,每天得想着吃什么喝什么明天怎么过,得烦着考研还是就业,得惦记着哪条捷径可以走哪条大腿可以抱,我们呐,不是忘了原来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快乐,不是忘了诗和远方、梦和理想,只是,我们呐,该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