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

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无尽兮

这篇文章要提及的那个女人,名字叫周莹。就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她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一个飘摇动荡的特殊时代,也是商人们在乱世之中奋力拼搏试图安身立业的时代。其时正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热潮时期。

周莹本与养父在江湖卖艺,整日一副生龙活虎的精灵模样。这也就不难理解,在阴差阳错嫁进吴家后,她不愿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愿意被锁于深闺“修身养性”,对自身的“野性”和“放肆”毫不遮掩而且不以为耻。

程朱理学纲领: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即保存人心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天理。礼,遵守儒家伦理纲常,即阶级等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周莹或许有仁有义有智,唯独无礼。与该思想相违,好像着实令人头疼,令儒家那些发展者弘扬者气得喷血。如果换作是一般丫头小厮或街上乞丐等人也就罢了,可偏偏此时的她就是吴家东院的少奶奶。

衙门的赵大人多次劝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许不光赵大人,在那时的几乎所有人心里,似乎都秉持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点。

说到这,我想到古代有多少人以死明心、舍生取义,而这似乎成了一种义士惯常。可命只有一条啊。要我说,要是不死,说不定还能以后为他人社会多做点贡献,至少不会让亲人或其他人心痛,这样做甚是自私也懦弱,并非勇敢。

有古人说,你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你看你多懦弱。我要说,你才懦弱,父母好不容易给了你生命,岂能说死就死?别人一误会自己一不情愿就要死,跟闹着玩似的,活着还能报仇还能洗清还能让故事有后续呢,死了不就等于妥协撒手了吗?

大概周莹也是这样想的。她在后来被吴家人误会然后沉塘,被沈星移救了后,不愿意就此作罢隐姓埋名,不愿让吴家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她还一心要回去报仇,最终以智慧胆识和谋略揪出了幕后黑手。而这,放在那个时代,那个女人们循规蹈矩本分无知的时代,也是很令人意外的。

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理学繁盛一时,是否也毒害了几代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是颇令人诟病的。五四以来,几乎所有知识人都因此而咒骂程颐,咒骂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不近情理简直是摧残人性。多少人因奉这句话为人生真理,而愚蠢地丢掉性命。

周莹的养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名节有个屁用,名节就是包袱,丢掉包袱,才好上路。

这话看似不能与大众观点相吻合,但我想,其实也有他的道理。更进一步说,从某个角度上讲,不怕你说偏颇,在我个人看来,是很正确的。

有人就是为名节所累,一生小心翼翼,去维护所谓名节,不愿被人说三道四,因此丧失掉无数平步青云登高望远的机会。

你所认为的顾及名节,不过就是胆小怕事、懦弱放不开、顺着大众眼光走、视野不广阔不敢打破自己打破常规。

周莹就是个打破常规者。女人做生意。嘿,真稀奇,真没规矩。然而,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获大利,令旁人眼红。

当时正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热潮时期。周莹后来的经商之路也被彼时的思潮所影响,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属于那个年代的传奇之路。


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初的最初,那个丫鬟说,“周莹,你跟我们不一样”“哪不一样了?”“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一样。”

周莹和她养父两人,跑街卖艺多年,骗吃骗喝骗钱的能力把戏自然不能少。周莹身为一个姑娘,口口声声“江湖”满嘴无礼行为放肆,还男扮女装在大街上跟洋人“勾勾搭搭”,在吴家大户人家的家长们看来,实在不成体统,因为那些伦理纲常条条框框已经将他们完全禁锢住了,或者说,他们已经被洗脑了。

但是对于周莹自己所处的境况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勇气和本领,而且是很值得掌握学习运用的本领。而这些,都与当时所倡导的所谓女人遵守的“节”不在同一方向。

口口声声“江湖”叫义气,行为放肆叫大气不羁,到处乱跑胡颠叫灵活自由不被缚,反驳公公大言“不稀罕”叫不拜金不贪财,帮其他学徒写作业收钱叫有商业头脑。

就是这些被人不耻的“本领”让她“饿不死”,反而能吃到最饱。

倘若周莹没有这些所谓本领,她就不能在跑街时获得活下去的资本,也不会在后来意外嫁进吴家当了少奶奶,吴蔚文也不会将大印交给她,她也不能带着吴家东院东山再起。

要是她真的那么在意所谓“节”,她是否就会变成一个被当时思想紧紧束缚住的一般女性中一员,被坚硬的封建框架牢牢锁着,一生憋屈,平平无奇,被历史淹没。

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剧中,她和胡咏梅形成鲜明对比,最初的胡咏梅,才华了得,写得了一首好字说得了漂亮话,举止都有所谓“大家闺秀”的风范。活脱脱一个标准的清朝大家女儿的形象。尽管在后来,生活中的变数和磨难,让她从温和善良变得面目全非阴险狠毒。

但看最初的她,孝顺有才,恭敬有礼,要是没有那些变数使她改变,这样的女性会被绝大多数人称赞,可能一辈子会有一身好名节。

可这样的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孝顺非常,完全顺着条框走,在父亲不同意婚事时,也只能做出以死相逼这样的事,用死来表明心志,表明她不能背叛吴聘少爷。尽管这也是古人常有做法。这是向封建妥协的表现。

在后来,当了吴家少奶奶的不是她,为人称赞的不是她,被载入史书的不是她,这部剧的主角不是她。要是她的魂魄在哪天穿越这么多年的时光看到这一幕,是不是会感到不爽。估计那些秉持着固有封建思想的人也不会不爽。个这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锁在深闺“修身养性”成长起来的多才女性,居然会完败给一个行为无度的野女人。

周莹到底赢在哪里呢?她虽没读过那么多书、写过那么多字,虽性子野行为“放肆”,虽不懂“笑不露齿”不懂“大家闺范”,所作所为所言,都与当时的主流思想大相径庭。

但是,她能时刻保有坦诚善良和清醒,奉义而行,止于至善。再痛恨也不狠毒,再深爱也不执迷,再艰难也不放弃,再泥泞也能生存。

她能忘掉那些条条框框,来点实际的。

其实这才叫“节”,这里的“节”,可以说不是“名节”,是“气节”。

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时的万人所持并非真理。你所谓的“名节”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并非真的那样重要。况且“名节”又不能当饭吃。

也不要总用同一框去限制所有人。

杜老板讲,“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剧中他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剧一播,许多人骂他。但是他也是被人支使的,上面是贝勒爷,岂敢不从。在他看来,自己早已失去了尊严,其实他内心也是瞧不起自己的,他觉着完全就是贝勒爷的工具,贝勒爷的走狗。他本是小乞丐,只是勉强活着,如今他能摆脱“勉强”二字了,但失去了尊严。

他要告诉另一个小乞丐,要想活着就要吃掉被人踩过的馍。

他害了这么多人,看似好像是占上风的,其实他心理压力不小,可能大部分不是来自对那些被害人的怜悯愧疚,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失望和鄙视。他也活在那个年代,也知道那时的人们对“命”和“名”的取舍态度。我总觉着,他有点煎熬。

活着,求生,是动物的本能。古代那么多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人卖身卖女儿,此时此刻,什么是“节”?当真正被逼到那份上了,也会有人忘掉、踩烂程朱理学,把“失节事大”、“舍生取义”就着馍吃掉的。毕竟掏心窝子说话,有哪个人不想活着呢。

其实,我总觉着,那些以死明志的古代人,是否都脸皮薄心气傲?太自负了。

我们不能说只要名,完全不要命,毕竟命是父母给的,每个选择都要负责任不是?也不能说只要命,完全不要名,那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不被打死也会被骂死的。电视剧嘛,都是据历史有所改编的。

这两者也并不完全对立,自己把持好,懂得取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可以协调的点就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娘就是那个 生在古代,还敢同儒家思想叫板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