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左滑动看答案
《奇妙车机情报局》是 GeekCar 推出的智能车机专栏节目。每期我们会选择一个有特点的车机产品,和各路 KOL 们一起对它指手画脚,并给它打分。嘘,据说这是最好玩儿的车机评测。
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相当多的新车,按照它的话来说,2019 是大型豪华车之年、X 之年以及运动之年。
在推出新车的同时,软件系统也在不断迭代。在最新一代车型上,出现了最新的 iDrive 7.0 系统,比如宝马 X7、新一代 X5、新一代 3 系等等。最近,我们借来了一辆新 X5,对 iDrive 7.0 系统进行了深入体验。
奇妙车机档案:宝马 iDrive 7.0
宝马 X5 里有四块屏幕,分别是仪表盘+中控屏+空调小屏+HUD,运行的是 Linux 系统。
交互手势有 4 种:屏幕触摸、语音交互、手势交互,以及实体按键(包括 iDrive 旋钮)。其中手势交互非常灵敏,切歌、调音量非常方便,识别过程又快又准,是我体验过的最好的手势交互。
下面还是老规矩,先说说这 4 块屏。
仪表盘 & HUD
iDrive 7.0 的仪表盘,视觉上仍然沿袭了宝马固有的风格。模仿了机械仪表的布局方式,但是在细节处又增设了光效,既营造了科技感,又非常实用。
12.3 英寸的液晶屏上显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信息,自定义空间不多:中间部分显示导航信息,左边信息固定,右边信息可调。
另外,它还配备了一个生物识别摄像头,主要是为了开启驾驶辅助功能时,监测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从而确认责任主体。其实这个硬件未来还能延展更多的功能,比如识别用户从而自动登录账号,监测驾驶员的体征信息等等,我们期待之后宝马能通过 OTA 实现这些功能。
全彩 HUD 显示了车速、导航、交通标识、驾驶辅助等信息,同时它的显示高度和亮度都可以调整。不管是显示内容丰富度、清晰度还是面积,这块 HUD 都是市面上排名前列的。
中控屏 & 空调屏
X5 的中控屏采用了一块 12.3 英寸的横屏,长宽比为 8:3。屏幕边框非标准矩形,和整个内饰进行了融合。
另外,空调这里也有一个小屏。
整套系统有不同的主题配色,随驾驶模式的变化而变,没有太多精心设计的图标,没有绚丽的背景界面,取而代之的是最简洁的 icon,和纯色的背景。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不刻意华丽,也不失考究,营造出了一种运动至上的极简豪华。这也是沿袭自历代 iDrive 系统的 UI 风格。
系统的大逻辑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屏幕左列的主菜单,一个是可以自定义的 8 个页面。
左列的菜单涵盖了所有的功能,菜单列表为多媒体/通信/导航系统/我的座驾/应用程序,都很常规。按照直觉总能找到想要的功能,不过就是可能要多潜几层。
自定义界面比较有意思,这里的自定义空间很大。一共有 8 页,每一页都可以分为 2 格、3 格、4 格布局,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设定需要的功能。
点左上角的小方块就能自定义,可选项有多媒体/通信/路线预览/位置/路况/地图模式/运动模式组合仪表/驾驶信息/时钟/天气/新闻。
在体验完 iDrive 7.0 系统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宝马可能更希望这块屏幕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用来「触」的。
在解释这个感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宝马特有的交互方式「旋钮」。
这个旋钮对屏幕的控制,是 2D 的,它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可以向下按,还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开车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盲操,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有「确定感」的交互,不像触摸板摸到哪儿是哪儿。而这种 2D 交互,更促成 iDrive 7.0 系统必须全部做成规则的类似表格/坐标系式的菜单,来加强这种确定感。
既然这种适合盲操的旋钮成为交互的第一选择(也的确收获了大波好评),触屏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交互,大屏更成为被获取信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天然的触屏场景。
事实也如此,可自定义的 8 个页面,每个小模块上都没有快速操作按钮。这些信息只适合阅读,没有任何互动的机会。
(可见 4 个功能没有任何交互触点)
简单来说就是,旋钮控屏,我看屏幕就行了。触屏?多麻烦啊。
然后再来看看左边菜单的逻辑,仍然是类似表格/坐标系式的格式。比如进入导航功能,我们能看到二级菜单列在左边,而右边则是更深层次的三级菜单。等于二级& 三级菜单在一个界面。个人想法是,这让我觉得它的逻辑很重,有点压人的感觉。
三级菜单有什么?有路况、路线预览等等。
我知道讲到这儿肯定会有人脑子里一团乱麻,这也是我当时体验完这套车机的感受。之前体验别的产品,会在脑子里产生一个囫囵概念,但是体验完宝马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似乎会用了,但是具体到哪个功能我得好好想想它在哪儿。这是一个让我觉得我智商不够用的产品。
下面来说说「智能车机三大件儿」:语音系统、地图导航以及内容生态。
宝马是 BBA 当中较早研发 NLU 的,它的语音系统供应商是 Nuance。在我简短的体验下,反应速度一般,听到命令和执行命令之间大概要停留 3-4 秒。在语音语义方面,能听懂一点人话,比如饿了冷了之类的。而最新消息是,在刚刚上市的宝马 X6 上,已经开始集成阿里的天猫精灵语音交互。
虽然宝马的语音系统并没有给我惊喜,但是它的手势交互绝对算做的很好,识别很快且精准。
iDrive 7.0 的地图数据包供应商是四维图新,整体体验还可以,属于一套可以用的车机导航系统,地图和路径指引可以显示在液晶仪表和 HUD 上,胜在对驾驶员的「全面覆盖」。
内容生态包括腾讯新闻(可语音播报,十分搞笑)和大智慧,没有在线音乐,但是有 2Gb 的本地储存卡。
当然了,贵为 BBA 之列,流量也是贵的不要不要的。不过好在车内并没有太多要用流量的地方,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具体体验,大家可以看看视频。
另外值得表扬的是 iDrive 7.0 系统里的无线 CarPlay。配合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完全弥补了 iDrive 没有接入太多互联网生态的遗憾。
OPINION POOL
宝马的 HMI 设计让我想起了诺基亚。
在专业性上,这套系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着实却让人喜欢不起来。就像诺基亚一样,做工非常得好,但是却成了凋零的老兵。宝马 HMI 里最专业的地方是用旋钮切换屏幕焦点。这个操作不需要驾驶者像点触屏那样做精确的操作,只需要粗略地旋转,就可以得到确定的焦点切换。所以对驾驶者的影响非常小。
但是从视觉设计而言,宝马 HMI 总是透露着冷冰冰的气息,不容易让人亲近,与年轻人所熟悉的数字时代的设计设计风格相去甚远。而在交互设计上,也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说,如果在桌面上点某个应用,然后再返回桌面,刚才那个应用的图标还是亮的,而非我们在 iPhone 上所习惯的只有被打开的视图所对应的图标才是亮的。而当操作中控旋钮一级级深入信息架构去寻找目标时,也总会有一种迷失在黑暗中的焦虑。
相比与上一代产品,宝马 ID 7 系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增添了不少亮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ID 7 系统车机桌面的互联网感明显增强,由于采用了分屏的展示方式,可以让用户实现个性化的自定义。
从视觉上来看,ID7 整体界面干净简洁,保留了德系车简约线条感的设计,信息清晰,可读性强,分区主次分明。
这次,宝马在保留 idrive 旋钮控制的基础上,添加了手势触控。界面操作起来,逻辑清晰易懂,很好上手。不管是屏幕触控,还是旋钮,功能简单,对于新手司机来讲很友好。
ID7 交互层相对比较扁平,基本上所有功能在第二层级就可以完成,配合 iDrive 旋钮操作起来方便,特别是在开车过程中,通过 iDrive 旋钮来控制页面转换无压力,安全性更高。
另外,宝马的隔空手势操作,可以通过实现用户手势自定义,给车主带来一些可玩性。而且,ID7 可以实现 OTA 升级了,这也让车主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当然,ID7 也并非尽善尽美,实际体验操作下来也还是有一些问题:
因为考虑到 iDrive 的操作逻辑,势必牺牲了一部分屏幕点击的体验,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纯触控大屏的时代, 宝马的屏幕点击显得稍显蹩脚。在未来,如果去掉 iDrive 旋钮,可能纯触控操作会更流畅。当然,iDrive 一直都是宝马的一个经典,去或留,也给未来的宝马工程师和决策层提了一个难题。
还有一点,宝马 ID7 的中国本地化做得不够落地,特别是有一些功能的文字描述,翻译得比较蹩脚,让人不好理解。
相比国产车型,宝马 ID7 的车联网服务功能不多,现在很多国内车型都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比如搜周边服务,听在线电台等等,而 ID7 却只能满足简单的基本功能。
最后一点,ID7 系统的情感化做得还比较欠缺,整体操作虽然好上手,但是缺乏趣味性,没有惊喜感,缺少情感化的东西。特别是进入 5G 时代,很多国产车型的语音系统都能够达到智能陪伴、想你所想的效果,宝马 ID7 还停留在仅仅只是语音识别,并且准确度不高,在这一点上,ID7 还有不小提高空间。
我认为 iDrive7.0 依然是所谓旧势力中最好用的车机。
iDrive7.0 相比于 6.0 跨度确实有点大,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仍然是一款好车机。首先,它的交互方式足够全面,触控屏幕加导航键一直是宝马最王牌的设计,再加上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能提供足够多的交互途径,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手势控制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花边功能转向实用化,可能语音还需要提高,但是既然 X5 还有 OTA,功能提升是很简单的事情。另外,从界面逻辑的角度,层级相比于以前进行了简化,界面布局和功能菜单也实现了自定义。从初次接触者的角度来说,这么多自定义功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别忘了,我们是在探讨一辆要开好几年的车,一旦你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一套交互组合与自定义模式,你会发现你可能已经离不开它了。
iDrive 7.0 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在此之前,iDrive 6.0 及更早的时代,互联网内容、生态还没大规模入侵汽车,德系品牌也「顽固」地坚持不使用触摸屏,而现在,奔驰 MBUX 和宝马 iDrive 终于开始引入触摸操作,越来越多的内容和服务也出现在他们的系统里。站在这个十字路口,透过产品,可以看到德系品牌对「车联网」、「人机交互」等问题的理解。
即使 iDrive 7.0 支持屏幕触控,但以前的使用惯性还是让我更愿意用旋钮去控制大屏。而屏幕尺寸的进一步加大,让屏幕上的信息和元素变得更多,整个系统的菜单和逻辑也比此前更复杂了,对于 iDrive 老用户来说,确实需要时间去适应。
新一代的宝马车支持整车 OTA,这意味着车载系统也有了远程更新的可能,这对于整车厂的软件迭代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比较期待宝马接下来会对这套系统做怎样的更新。
我刚才提到的「规则」和「确定感」让我觉得这套系统的逻辑更像一套代码,是一系列严谨有序的前端界面。但我们作为用户,其实是后端功能的使用者,我们需要有重点的色彩,人性化的布局,引导我们更方便地使用它。严谨的逻辑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找到,但事实上,用户可能需要的是更快速找到想要的功能。
当然这可能是文化差异问题。在德国人眼里,一条确定的路,一定就是最快的路;而在中国人眼里,我们可能另有一套对快速的定义。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德国产品,肯定不能完全从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设计出发的。但是情报局评分,肯定要从中国用户的使用体验出发。
最后,奇妙车机情报局总部「GeekCar 编辑部」会结合每个嘉宾的看法,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车机进行评分(满分 10 分),并算出最后的平均分。本次参与评分的成员有刘时笑、小胖子还有我。相信经常看我们公号的同学一定非常熟悉我们了。
灵魂拷问环节
最后来讨论一个问题:「车内大屏」到底应该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触的?
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如果一块屏主要是用来看,大家肯定会觉得不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车内的屏幕过于依靠触屏交互,也有很大的弊端。屏幕承担的责任,主要是被看,还是被触,这只是一整套车内交互的一部分,不能决定整体的体验。
就像 pad,我们觉得触屏是它最好的交互方式;电脑,我们觉得触摸板+鼠标是最好的交互方式。但答案也不是单一的,因为有些电脑又能用触摸板,还能触屏,我们同样觉得非常好用。所以不能脱离整体谈部分,屏幕是看是触,还是得看整套逻辑的体验。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讨论,什么才是车内人机交互最好的方式?这个开放命题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和喜好都不同。所以也就造成这期节目里有些 KOL 非常喜欢 iD7,而有些 KOL 和我对它并不感冒。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其中的创造性和多变性,才是这个命题的有趣所在。
投票截止日期:2019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Bernice
长按扫码加作者微信
局长 Bernice:
《情报局》是一个欢迎大家发声的地方。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我们都希望听到你的看法。我们有一个「奇妙车机交流群」,欢迎来玩,观点一旦录用有红包喔。
入群方式: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局长拉你入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