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就很美
冠军
Champion
上周六,7月20号,对中国体坛来说是个大日子。李娜正式入驻国际网球名人堂。
要知道名人堂自1954年成立至今,一共只吸纳了254名为网球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李娜是第255位,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
本次入选名人堂的李娜(右)、卡费尔尼科夫(中)和皮尔斯在入选仪式后合影。
一直以来,网球都是一项被西方世界主宰的贵族运动,奖项更是被长期垄断。直到这个中国姑娘的出现,传统被颠覆了。
李娜到底有多厉害?
15年职业生涯,21次打入WTA女单决赛,
9个WTA冠军、19个ITF冠军,
两度捧起大满贯奖杯,最高排名世界第二,
2014年以世界排名第六的名次退役,
职业生涯总战绩为503胜188负。
这些耀眼的战绩全是她实实在在一场一场打下来,一拍一拍挥出来的,掺不了半点假,也偷不了任何懒。
连从来没碰过体育题材电影的陈可辛,也想筹拍一部以李娜为人物原型的电影《李娜》。把李娜真实的人生经历用电影还原出来,讲述她从少年时期、运动员时期到退役之后的人生故事。
《李娜》由陈可辛导演执导,许月珍监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七月与安生》《喜欢·你》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娜的丈夫姜山的扮演者上,陈可辛选择了胡歌。说起来胡歌和网球的缘分也不浅,胡歌的父亲也是一名网球教练,要不因为小时候太胖,没准儿胡歌现在就混体育圈了。
原本与网球无缘的胡歌,此次也凭借《李娜》再次接触网球,过了把瘾。
但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李娜都还是和普通人一样,她的辉煌也曾伴随着低谷,她的赢,也是从无数挫败开始。
性格直爽的李娜也曾在采访中坦言:甚至连网球这条路都不算是她自己选的。
截取自陈可辛导演短片《我自己》
“爸,我一点也不喜欢打网球,是不是你原来没拿过冠军,所以要我替你拿?” 1989年的盛夏,7岁的李娜站在自行车前,拿着网球拍,闷头对爸爸低语道。
这是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李娜》中出现的一个场景,几乎还原了童年李娜接触网球时的心境。
李娜的父亲曾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他看到小李娜对音乐没有太大兴趣,又试着送她到社区学校打羽毛球。
打了一年多,她还是掌握不了要领,教练也很无奈。“总是用个膀子死打?干脆练网球算了!”
李娜一家三口合影
既然教练都这么说了,那就换网球试试。
6岁的李娜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比划了两下,父亲的眼睛都亮了,直觉告诉他,女儿就是块打网球的料,错不了。
父亲这边满心欢喜,可谁也没问李娜自己愿不愿意,临近小学毕业李娜向父亲“摊牌”了:
“爸,我为什么要打网球啊,我的腿都变粗了,一点儿也不像女孩子。是不是你当年没拿冠军,要我替你拿。”
“你长大就明白了,爸爸也是打球的,知道不管在人生还是在运动场上,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难的事,也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的事。”
最后连哄带骗的,李娜坚持了下来。迫于父亲的压力,从10岁开始李娜就开始与网球为伴。11岁被教练看中进了省队,这下把父亲高兴坏了,他未完成的梦,没准儿李娜真能替他实现。
李娜在省队的合影
但他没想到,自己永远没机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为了不影响李娜训练,家人一直没把父亲得病的消息告诉她,直到14岁的李娜比完赛回到家,看到楼下的花圈上写着父亲的名字……
多年后再回忆起这场变故,依然会触及李娜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她把它形容成是自己内心一场悄无声息的雪崩。
她从不向任何人倾诉,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负荷自己的内心,甚至几乎从不哭泣。只是默默扛起赚钱养家的担子,进入专业队打球。
李娜16岁训练截图
在专业队训练的日子更加严苛艰苦,甚至残酷。出错教练会骂,每天一起床,李娜心里想到的只有两个字:挨骂。
犯错挨骂也就认了,可即便赢了比赛也依然得不到表扬。
自尊心极强的李娜也会偷偷跟自己较劲,别人都是把布置的任务完成到百分之七八十,她就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
李娜16岁训练截图
1998年一次偶然的采访,16岁的李娜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我最大的梦想,是能打进职业前十。”
自信中又带点儿反叛的李娜毫不掩饰自己对胜利的野心。
小时候没有多余的机会去选择其他的,“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算跪着也要努力实现。”李娜在回忆自己年轻时这样说。
由于长期的压力和超负荷的训练,李娜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医生建议她抓紧时间调养,短时间内不适合再打比赛了。
但当时的领导为了不让李娜缺席亚运会,跟医生说:“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
2002年,在备战亚运会的关键时刻,李娜突然留下一纸《退役申请》,一个人溜出了训练中心,回到了武汉。
陪着她的是在省队里认识的,比自己大两岁的师兄姜山。
两人一起回到了学校,经历了退役再复出。但是李娜人生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
2008年,26岁的李娜决定从国家队单干。放弃大多数运动员享有的福利,自己参加比赛,自己养活自己。
在外界看来26岁几乎已经到了一个运动员可以退役的年纪,现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单飞,无异于自暴自弃。
直到2011年,李娜等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的6月4日,在一亿两千多万中国观众的注视下,李娜拿下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罗兰加勒斯球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同时,这一天也改写了网球大满贯赛事中,没有亚洲人问鼎的纪录,彻底改写了亚洲网球的历史。
这让李娜一下子成为了网球榜样,世界的焦点人物。
所有人都以为夺冠那一刻的李娜,内心一定是抑制不住的狂喜,但她自己却说,那一刻给她的仅仅是内心的平静。
“我不必再用毛巾捂住脸躲在更衣室里大哭,也不必再为失误而痛恨自己。”
而这边李娜刚在巴黎夺冠,国内媒体的新闻通稿就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家喻户晓的体坛新星。
和荣誉一起涌向她的,还有挑花眼的大牌代言、数不清的商业活动、甚至综艺节目。
那段时间李娜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品牌活动上、商场的巨幅海报上、以及黄金时段的广告里。
有人说,当外界的评论给一个人带来荣誉、赞美和上亿的商业合同时,它也会永远随着一个人的成败而发生改变。
法网夺冠的高潮过后,留给李娜的却是前所未有的低迷,比赛接二连三爆冷出局,世界排名不断下滑。
整整半年,她都被失败捆绑。上半年的事业高峰,下半年就急转直下,李娜不能看关于自己的任何报道,走在路上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李娜。
尤其在回忆起2011年中网那场比赛,李娜说:
“上场前我很想逃走,不管是输是赢,我只想赶紧打完这场比赛,走到中心场地的一刹那我觉得我连迈开步子的勇气都没有。”
就是这场在家门口的比赛,能容纳5万人的球场门票早早售罄。人们拉着横幅,扯着嗓子高喊李娜的名字。
每个人都希望李娜能够再创法网的辉煌,而自己恰是这场历史的见证者。
但事与愿违,李娜又输了,这场比赛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打完了。
大众的耐心往往是有限的,对李娜的“捧杀”终于开始了。
在这场“声讨”中,人们将她的成功归结为偶然的“昙花一现”。可李娜心里十分清楚,打败她的不是外界的嘘声,也不是对手的强大,更不是所谓的名利,而是她自己内心的那头困兽。
太怕输,就越会输;难面对,就更要面对。
2013年澳网赛场的失利,让李娜一怒之下发誓要退役。
教练卡洛斯跟她说:“如果你不想打,就别打。但如果你是因为今天过得不顺就想退役,那最好勇敢点。这只是一场比赛,你不能老是逃避问题。因为它们会一直缠着你,直到生命尽头。”
教练的话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拍醒了萎靡不振的李娜。
她开始尝试坐下来和自己对话,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是享受比赛本身还是执着于输赢,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努力还是仅仅为了塑造别人期待中的自己。
想明白后的她,蓄势待发咬牙奋起,那一年,她不但一路冲进温网8强,世界排名也从原来的跌出前十跃至世界前三。
真正的高光时刻是2014年。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捧起她人生的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只是和三年前相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李娜这一次她显得更加沉稳淡定,从容不迫。
没有躺倒在地,也没有放声嘶吼,甚至在她脸上捕捉不到过分夸张的表情,似乎当天发生的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这场比赛也让李娜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个(澳网及法网)大满贯的传奇球员,职业排名跻身世界第二。
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李娜发表了一段诙谐幽默的获奖感言,还不忘当着全世界的面开丈夫姜山的玩笑。
“谢谢你,你是个好老公,当然你也很幸运,能找到我这样的老婆。”
听到这儿,坐在观众席上的姜山笑的合不拢嘴,球场上更是响起一阵潮水般的欢呼声。
自信、幽默、坚韧、这样的李娜,太圈粉了。
李娜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一个是父亲,另一个就是丈夫,姜山。
对李娜来说,姜山除了是丈夫,还是教练、保姆、偶尔还要客串一下厨子或者保健医生,甚至当暴脾气的李娜火气上来,他还得充当一下“出气筒”。
“他比我聪明,比我通晓事理,当我遇到烦恼时,他是我唯一能够放下顾忌倾诉心事的人,他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急性子的李娜遇上慢性子的姜山,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化学反应。
李娜曾说,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一个人独自上场开始自己的战斗,在一次次自行决断中,不断战胜自己,结果无论好坏都得自己去承担。
话虽如此,但每当比赛陷入绝境的时候,李娜还是会习惯性的望向不远处观众席上的姜山,哪怕只是不到一秒钟的眼神交汇,也会让李娜感到心安。
回想起2012年WTA悉尼站的半决赛,李娜第一局打输了,中场休息的时候,姜山赶紧跑到李娜身边讲战术,结果一句话还没说完,李娜对着姜山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你要看不下去,就滚出去,你需不需要摆一副臭脸啊!觉得我打得很丢脸,是不是啊!”
“边上去、边上去……”
“你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
在被李娜凶了两分钟后,姜山又说了一句打直线,然后灰溜溜地跑到场外。那场比赛,李娜逆转了两局,赢了。
李娜与姜山在赛场上
要不是有姜山,也许在国外打两三站巡回赛就想回国。过早缺失父爱,会让一个孩子情绪化,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每当李娜在赛场上情绪波动,又变成那个不喜欢打网球的小女孩时,姜山就会及时冲过来告诉她:“别着急,你能赢。”
在一档节目上,观众忍不住问李娜,网球和姜山你更爱哪个?
李娜毫不犹豫的回答:“爱网球,因为网球让我认识姜山。”
和网球不知不觉相爱相杀了二十多年,李娜无数次想撂挑子不干了。因为膝盖的伤病,两个膝盖做了四次手术。2014年9月21日,李娜正式宣布退役。
那天她自己挑了一套黑色的正装,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地向大家宣布,可真当那天要来的时候,她还是舍不得。
这个很少哭的坚韧姑娘,在发布会上三度落泪,丈夫姜山也坐在第一排抹眼泪。
时间悄悄改变了李娜地想法,这件做了20多年地事情,真到了要“分手”的时候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非常满意自己的网球生涯,也非常自豪,现在退役是最好的时间,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以前问过自己,内心坚强的回答,没有,自己已经尽力了。”
多年叱咤网坛,她在享受网球带给她荣誉的同时,也在承受伤病的折磨,大腿常年缠着黑色的绷带。
她知道,是时候说再见了。
2014年11月10日,WTA女子世界排名积分榜上,李娜的积分清零,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退役后的李娜,越来越美了,和当年脾气火爆,性格大大咧咧的她相比,也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她的皮肤越来越白,出席活动脸上会化淡妆,穿裙子的时候脚上会踩双高跟鞋。
2015年,李娜升级当妈妈了。做了母亲后整个人变得温柔随和。有时候趁媒体采访的间歇,她还要去喂奶,从前拿球拍的手,如今主要是拿来冲奶粉。
“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现在我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做运动员的时候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她曾经无数次梦到一个又一个网球向自己飞来,要砸在她的身上,自己能做的就是挥拍接球。
退役之后她很少再做这种梦,唯一一次是梦到比赛的时候孩子不见了,她惊出了一身汗。
虽然离开职业网球赛场,可李娜的生活没有一天是真正放下过网球的。
她一直计划着创办一所网球学校。
不是为了培养下一个大满贯冠军,而是为了给喜欢网球的孩子一个快乐的训练环境,让他们真正享受网球的乐趣。
就像李娜的教练卡洛斯说的:“winner和champion是不一样的。winner只是赢了球而已,但champion是各个方面都要做得像个winner。”
即使离开了网球赛场,在其他的领域李娜也想做到最好,不管是面对孩子、家庭,还是自己热爱的网球事业。
“我谁也代表不了,我也不想代表谁,我只想代表我自己”这才是冠军李娜!
《柴静:看见》
陈可辛导演短片《我自己》
CCTV-体育纪录片《我是李娜》
三联生活周刊:李娜:成长的快乐与成熟的烦(一)
陈可辛X李娜:人生这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