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之遥,办公室中就隐隐有硝烟弥漫。
战火最密集的,无疑是对外交流最频繁的市场部了,先是Abby晒出了某故宫联名款的月饼,盛赞其包装盒上「清同治蓝色地印彩山水纹布」花样的古风之美,但谁都知道她是刚刚查的资料,文物名字都背不全。
Beth轻笑一声,分别晒出多个互联网大厂送的月饼礼盒,还依据创意、设计、口味、卡路里等多角度打分测评。
Cindy收到的礼盒最豪华,用她朋友圈里的话来说,就是“惊喜到哭”,毕竟榴莲馅、龙虾馅、咖啡馅、大闸蟹馅这种海天盛筵般的月饼组合,确实够surprise。
为了人类发圈,月饼承受了太多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吃食,却被各家公司当成了宣传利器,送客户的要贵气逼人,送员工的要出奇制胜,讲究的就是一个输工资不输福利。
包装盒要引经据典,饼皮要南北兼收,内馅更是各显其能,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有你不敢吃的,没有月饼里不敢放的。
小小的一只月饼,为了人类能发一条朋友圈获赞,真是承受了太多太多。
奇技淫巧的月饼礼盒不过是职场攀比的一个缩影,其实这种攀比之风早已愈刮愈烈,席卷职场的各个角落。
你家公司有下午茶点么,我家就得上现磨咖啡。
附近公司给大家统一点外卖,我们员工食堂有星级酒店大厨掌勺。
豪气的老板大手一挥,买下一栋楼给员工解决住宿问题。体贴的老板关照到员工的家属,职工幼儿园,员工高级医疗保险,甚至父母的养老金都通通解决。
通常来说,老板亲自上阵的攀比,大家也都乐见其成,哪怕工资三年没涨,领一盒华丽浮夸的月饼,也能聊以自慰。
只是某些初创公司过于大跃进,把紧张的经费大量投入炫耀性消费中,导致公司经营难以为继,落得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可谓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被攀比”时代,弥漫的职场焦虑
安迪·沃霍尔曾经预言:“在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
社交网络兴起之后,大家普遍产生了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的错觉,那些点赞与评论,成为自己人生成败的证明。
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窥探彼此的生活,自媒体也在尽情地放大这种焦虑,我们都被裹挟进了这个被攀比时代,即使你不比,也总有人主动跟你比,很难在汹涌的潮水中独善其身。
不要说职场里的芸芸众生,连首富马云都可以被拉入攀比的怪圈。2017年,丁磊和刘强东组织了两场关注度颇高的饭局,他却双双没有拿到邀请函。这种大咖间的暗流涌动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有人说马云被孤立了,也有人关心马云如何应对这种围剿。
又一次被问到饭局事件,马云大笑起来:“多大点事儿啊,就一顿饭嘛。江湖是要讲义气,情意的,不讲争斗。”
果然是练过太极的人,一个云手,四两拨千斤。
在同一个时间段,马云的公益事业也引发了一些议论,好事者认为他拿出100亿做公益太过高调了,是炒作与作秀。马云说,做公益要高调,做慈善要低调。前者可以唤醒更多的人参与,后者是各尽其能,也不能拿来攀比。
可见,从职场新人到互联网大佬,攀比之心已经成为现代职场人焦虑的根源之一。小到过节时的一个月饼,大到车子房子子女教育海外资产,即使过上了TOP5的生活,总还有TOP1在塔尖上轻笑。
守住初心,跳脱攀比怪圈
事实上,这种攀比人心人皆有之,也不全然是一种负面情绪,适度的比较,可以以人为镜,反思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努力上进。过度的攀比,则让人患得患失,永无宁日。
职场的小白,虚心学习前辈的经验,有助于在事业起步期早日走上快速打怪升级的路线。而不是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
升到中级职位后,多结识优质人脉,拓宽眼界,可以帮自己突破职场瓶颈,再攀高峰。而并非嫉贤妒能,总与同僚为敌。
在业内有了一定地位之后,不要急着与他人攀比,盲目冒进,而是应该稳扎稳打,多方比较,确认自己的局限与潜力,才更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需要记得的是,歧视链是一条永无尽头的漫漫长路,没有人能在攀比中一直赢。
理性的职场人应该学会守住初心,当比则比,当放则放,退一步看中秋时节的云淡风轻。
在不重要的琐事里,高唱一曲Let it go,跳脱攀比怪圈,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