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克森卡尔与他的古典推理文学

前段时间陆陆续续把约翰·狄克森·卡尔的几本小说看完了,惊喜之余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第一次接触这个作家是在初中的时候,某基友在学校附近的书店淘到一本封面漆黑的书,他当时以为是鬼故事,没想到翻了几页发现是侦探小说就丢给我了2333。当时我就被腰封上的花式吹捧给震惊了,什么“克里斯蒂是推理天后,卡尔就是天王”、“跻身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类的,读过内容后却异常失望。可能年少时只对福尔摩斯这样人物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感兴趣吧,像这种冗长又许久不进入正题的书籍只能让我昏昏欲睡。后来我才知道那本《沉睡的狮身人面》是卡尔中后期的转型作品,只是一般水平,就像阿婆的作品如果去掉惊世骇俗的诡计,剩下的叙述也如英式温吞水般难以下咽。


同样是黄金时代三巨头,卡尔却好像不受中国读者待见似的,作品的阅读量及评分普遍低于另外两家——奎因的逻辑流还未曾拜读,在此不好评价,阿加莎的几部名篇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成功改编而影响力大增,前段时间上映的最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更是让原著在国内又火了一把。高中因为英语老师的推荐而早早接触了“推理女王”的作品,而卡尔的书则是到了大学深入了解后才重新捡回来看。可真当我想购进阅读时,却发现他的书籍几乎濒临绝版,(实际上《三口棺材》已经绝版了,花了高价才淘到一本库存书)也是够惨的。


毕竟以 “密室之王”的称号闻名于世,自然每个案件的核心都离不开密室。《三口棺材》就包含了一个密闭密室和一个开放密室这样的双重密室设定,结局同样令人称妙,但我却有些小失望,似乎水平还称不上“密室NO.1”这样的名声。《犹大之窗》是他仅有的一本法庭推理,这本书的亮点除了作者亲手实验构造出的完美密室外,最精彩的部分要属的法庭辩论阶段了。亨利·每利维尔爵士作为嫌犯的辩护人,在法庭上与控方律师检察官唇枪舌剑、激烈交锋,将本案的疑雾一一破除驱散,最终赢得陪审团的一致认同。末尾还细心地附上了海洋法系的诉讼程序简介,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英美法系的庭审流程。看完后才觉得明明这本才是卡尔最好作品嘛,唯一一本没有让我打瞌睡的作品哈哈哈,不知为何名气却没有《三口棺材》大,估计后者是因为那篇教科书般的“密室讲义”存在而被拔高了历史地位。


卡尔总是喜欢将超自然现象谜题融入案件当中,将故事整体披上一层旧欧洲的黑暗哥特风。例如《三口棺材》里得了黑死病又从墓地里爬出来的逃犯;《歪曲的枢纽》中会动的机械人偶;最特别的是《燃烧的法庭》里,男主怀疑自己的妻子是两百年前被烧死的女巫,埋入地下的死人又好好地坐在摇椅上和你招手……借用《寒蝉》里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此次案件里尽是些尸体在四处晃悠。”去掉最后一章是一本推理佳作,保留最后一章则成了一本灵异小说。这样的风格似乎深得爱伦·坡时期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真传,但卡尔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差了那么一点,那种就差临门一脚的感觉使他还无法与先驱们比肩。


可以说卡尔作品的命名总是很迷,像《三口棺材》基本和棺材无关,《燃烧的法庭》也没有上法庭,给初看书名的人造成很大误解。情节上的设置也和其他作家有个明显区别,那就是卡尔总喜欢构造一种事件的巧合性。不是指那种犯罪按照计划执行的巧合,而是指种种意外的巧合。现实生活不像故事,人们的计划往往由于事物发展的变化而变得难以执行,卡尔的故事总能抓住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复杂无解的谜题往往不是凶手期望造成的,反而是种种失误巧合糅合在一起的结果,既富戏剧性又充满真实感。


他也尝试过其他类型的推理创作,像历史推理《新门新娘》,比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还要早一年,虽然影响力没后者大;《皇帝的鼻烟壶》则是他模仿阿加莎风格的一本书,阿婆对他的评价应该也是来自这部小说:“现今的侦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迷惑到我,但卡尔总能。”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是,卡尔和奎因的作品似乎影视化都不是很成功,造成现在外界感觉克里斯蒂一家独大的现象,这可能也和英国特别重视本土作家的缘故吧,虽说卡尔长年生活在英国,作品描述的人文风情也十分英国化(甚至有人误以为他是英国人),但他毕竟是美国籍。

总之卡尔水平是有的,《犹大之窗》和《三口棺材》这两本就足够他跻身“御三家”了。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大部分故事只能算有趣而不够精彩,加入了恐怖元素却没能达到爱伦·坡式的那种后脊微凉感(也可能是我恐怖故事看多了免疫了2333),唯一值得称道的古典密室却在如今日本新本格的宏大诡计中显得简单乏味。但毕竟有了前辈才会有后者,绫辻行人在他的“馆系列”作品中还是十分推崇卡尔。这些黄金时代老前辈们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这在全世界都是毋庸置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狄克森卡尔与他的古典推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