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

本周推荐—2014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好书《无声告白》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1张图片

凭借一系列故事创作了《无声告白》的伍绮诗力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文坛名家以及大牌畅销书作家,横扫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2014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2014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等多个奖项。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2张图片

1977年的一个清晨,玛丽琳打开女儿的房间没看到女儿的身影, 不久警察来到家里调查。

最终经过多次搜索在湖底发现了莉迪亚的尸体警方定论为自杀。

新闻铺天盖地来报道这件事,大肆的加以渲染,根本原因在于莉迪亚是一位华人教授的女儿。

莉迪亚的死让家庭成员沉浸在一种怪异的氛围里,就连最小的汉娜也感受到家里的异样气氛,一切都扑朔迷离,母亲也“试图”找出真凶!她不相信莉迪亚会选择自杀。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3张图片

                          -2-

画面拉回数年前:1957年9月,上大三的玛丽琳与詹姆斯相识的过程.....

在办公室玛丽琳吻了他,学生吻了老师,这是很大胆的举动。不过对于玛丽琳而言,与众不同是她骨子里最向往的事情,正如她认为詹姆斯是与众不同的东方人一样。

而詹姆斯与她相反,他极力避免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华人,就像上世纪来到美国的大部分华人一样,他们到达的途径都不怎么光彩。

他希望不被发现、不被遣返回国,所以他拼命融入人群,不想被排斥为异类。并且詹姆斯爱上她最初的原因是觉得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因为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自然。

正如70年代大部分种族观念一样,玛丽琳的母亲知道詹姆斯是个黄种人之后极力的反对,结婚前曾对她说:要为你们将来的孩子想想,他们可能走到哪里都不合群。“你会后悔的。”

正巧这一句话被詹姆斯听到,他怀揣这份恐惧影响了下一代。

文化差异导致所追求的东西和生活习惯不同,在70年代美国人的思想就不在限于相夫教子,即使结婚还怀揣去实现梦想的可能。而在当时中国传统思想更希望另一半相夫教子。

所以当玛丽琳提出继续进修学习完成她的医学梦时詹姆斯误解了她,他理解成了妻子外出工作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养活他的妻子,这在他看来是一种笑话。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组建了家庭,各自内心的秘密无从诉说,又缺乏沟通产生的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4张图片

在整个家里莉迪亚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她看得最清楚,她知道妈妈需要的是什么,当她看到母亲读过的那本令人伤怀的烹饪书,她看到母亲留下的泪痕。

她暗暗发誓,为了留下母亲,母亲所说的所有愿望她都答应。她的这一想法也唤起了玛丽琳新的希望———将她所有的未完成的梦想都压在莉迪亚小小的双肩上。

至此莉迪亚的灾难开始了,她是整个家里的焦点,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在我看来她是家中最悲剧的一个。因为她活在了母亲玛丽琳和父亲詹姆斯的双重过度期盼中而不知如何拒绝。

她变成母亲想成为的人,她害怕失去母亲,对于玛丽琳给她的要求她从不拒绝也不会过多表现出不满。

对于父亲而言莉迪亚是他的骄傲,詹姆斯一直觉得莉迪亚像她母亲——美丽、蓝眼睛、沉稳,看起来就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放在人群中就能完美的融入。

对莉迪亚自己来说她没有朋友,在她孤独的过程中,杰克成了她生命的后半部分,她以为杰克是她唯一的朋友,直致结束生命之前她才明白杰克只是通过她小心翼翼的爱着她的哥哥,那种不敢说出的苦涩成为了压垮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3-

哥哥内斯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子,他的不幸在于他的父亲,内斯很像他,忧郁、讲话吞吞吐吐。

詹姆斯不喜欢他平时的表现,因为他觉得内斯太像自己了,他怕自己所经历的会在内斯身上重演。

詹姆斯一直以来的恐惧是他不断的想起自己曾经的缺憾(不合群,没有朋友、招人歧视)他想去弥补,便把这一切都强加在内斯身上。

当他看到内斯在泳池里被耍被奚落,拽紧拳头

他理解内斯的心情:被戏弄的屈辱,无法合群的挫败感。同时,他还想摇晃儿子,扇他一巴掌,硬把他逼成不同的人。

母亲玛丽琳又把过分关切的目光投注在了莉迪亚的身上,导致家人忽视了内斯真正的需要。父亲不赞同内斯的航天梦,觉得这不如多交朋友来的实际。所以内斯在家里最大的存在感体现在莉迪亚身上———莉迪亚对他的依赖。

汉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一个婴儿在这个家庭成长,从小就变得小心翼翼,所有人都忽略了她在家庭中所占的位置。

她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显得平庸。她游离在家庭的边缘,不被长辈关注重视,活的没有存在感。

她从安静的婴儿成长为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孩:她喜欢躲在角落和柜子里,还有沙发后面、桌布底下,退出家人的视野和脑海。默默注视着所有人,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5张图片

                            -4-

在我看来所有家庭成员都没有莉迪亚这般不幸。莉迪亚自己——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

她一直被压迫,她失去了童年该有的欢乐,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成为了一具学习机器,只为博得父母一笑。

自始至终没人明白莉迪亚真正需要什么,她为家人而活,活在整个家庭的巨大压力下,作为一个家庭中心她要周转应对不同的问题。

同时莉迪亚是典型的父母期盼孩子成长的模样,她身上背负了上一代太多的期盼,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她逐渐迷失自我。

父母亲的殷殷期盼,让她活的异常压抑患得患失且孤独。这些过度期盼使她不堪重负愈发压抑,过多的情绪累积到某一个临界点,终究还是爆发了,她——自杀了。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6张图片

可以说莉迪亚是这个家庭的牺牲品,她是最先明白这个家庭症结所在的人,她极力的挽救,又无从述说。

在父母双重施压下,她通过结束生命来做回自己,救赎了整个家庭。

结尾玛丽琳在收拾莉迪亚屋子时想起莉迪亚五岁的时候,会扒在水池边观察醋和小苏打中和反应生成的泡沫。

她明白了,莉迪亚自始至终,爱的并不是科学。玛丽琳幡然醒悟,泪如雨下,她明白:她永远得不到她想要的;她只是学会了如何得过且过而已。

她抱向了汉娜,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不在去忽视不在去冷落。内斯可以继续去追寻他想要的,詹姆斯也被拉回了正轨,他正视了自己,他太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希望融入这个社会。

莉迪亚的死让这个畸形的家庭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她无声的离去,以死为代价摆脱了他人的期待,找到了自己。

                          -5-

书中还有许多情节值得去回味,比如詹姆斯对自己华人身份的质疑,玛丽琳对追求梦想的遗憾。杰克偷偷暗恋杰斯的伦理关系都值得去书中细细品读。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

本书的故事灵感来自伍绮诗丈夫讲的一个故事:他小的时候,有个同学把自己的妹妹推进了湖里。她最后得救了,但“女孩落进水里”这个意象作者一直都忘不了。作者开始思考:她掉到水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她和哥哥的关系是怎样的——落水前和落水后?如果她没有被救上来,她的家庭会发生什么事?

《无声告白》以一个大时代环境下,人们对种族歧视和家庭矛盾、性别问题等不同生活面来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作者以家庭伦理作为线索,当家庭矛盾越来越大,隔阂越来越深,就会使整个家庭走向畸形化,孩子是最能反映家庭问题所在的。

因为家庭的和睦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特性,那些缺点将会直接传递给孩子。整个玛丽琳一家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得让我们反思换置到当今社会如何去化解这种矛盾。

作者曾在采访中这样说过:“我是个对每段感情都很投入的人,所以对待写作也是这样:先抱定一种方式写下去,灵感枯竭了就换别的方式。有一段时间,我必须嚼着瑞典小鱼软糖、喝着樱桃可乐才能写出东西来。最近我的习惯是来一杯很酽的伯爵茶,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坐下来,重新读读我前一天写好的东西,然后让故事继续下去。”

所以作者花了6年时间来创作此书,她以温情写实的笔风,将故事中每个人的过去将来慢慢铺陈展开。她越写的直接,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对读者就越具有冲击力。就像书名《无声告白》那样,她悄然离去,没有留下一句别离,把告白藏在了心底,用行动影响了整个家庭。

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_第7张图片

                          END

以下是媒体对本书的评价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文|子煦

                        排版|子煦

       

你可能感兴趣的:(15岁的女孩以死来救赎整个家庭,无声的离去没留下一句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