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2017年11月13日《新平阳报》
宋恕(1862-1910),字燕生,浙江省平阳县人,后移居瑞安,近代启蒙思想家,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随岳父孙锵鸣襄校课卷于钟山书院(南京)、龙门书院(上海)等,光绪廿二年(1896)正月至光绪廿四年(1898)年底,宋恕担任海宁的“崇正讲舍”和“安澜书院”二所书院的教职。他积极推广新学,为海宁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就聘海宁授教二院
宋恕是通过姚寿祺就聘海宁教职的,姚寿祺(1850-1897)浙江海宁人,字子佛,号颐仲,时任(上海)南汇县知。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宋恕与姚寿祺相识于上海,宋恕日记“是月始识……姚颐仲于蛰寓”,蛰是指陈虬,号蛰庐,近代维新变法思想家,与宋恕是瑞安同乡。姚寿祺与陈虬是乙丑乡试同年。
光绪十九年(1893),崇正讲舍由张宝华等人创建于海宁市丁桥镇的诸桥,1902年改为崇正高等小学堂,王国维为其撰碑文、俞樾为其题匾额。光绪廿二年(1896年)正月,张宝华携带姚寿祺的信,登门拜访宋恕,盛邀他至崇正任教。姚寿祺信中言“敝乡城东崇正讲舍,本年拟创课时务策论,经董敝同年张英甫广文耳熟盛名,意欲借重槃才,校阅课卷。”。同时,预聘为安澜书院教职“敝州城中安澜书院,拟踵崇正办理,目前筹款未及,成否约在下半年”。是月十四日,宋恕复书姚寿祺“英甫广文,枉临敝寓”,“讲舍创开,时务专课,忠谋桑梓,力扩规模”。宋恕欣然接受了崇正讲舍之聘,宋恕的《丙申日记》记:“正月,应海宁崇正讲舍聘,阅时务卷”。
安澜书院建于嘉庆七年(1802),州牧黄秉哲集州之巨姓大族,议设书院,以课士子。选址于州城荷花池旁,并捐资捐地,达数年而成,经战乱院宇倾圮。同治十年(1871)由州知靳芝亭出面,再集士绅于州共议,得助,于当年重新修复,再闻书声。至清末时,安澜书院居海宁书院之首,光绪廿八年(1902)改为海宁州官立两等小学堂。
安澜书院虽为百年书院,而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与崇正讲舍一样有改革课艺的愿望,本来,姚寿祺在聘请宋恕任教崇正讲舍时,可同时聘定,因筹款未备,只能预聘,故在崇正讲舍聘信上附带一笔。光绪廿三年(1897)安澜书院条件初备,是年六月初八,姚寿祺致书宋恕,重提安澜邀聘事“敝州城中安澜书院兼课时务卷,奉请先生校阅,前经面恳,业蒙俯允”,“函寄关书一函,伏乞俯赐察收,即祈命题”。是月廿九日,宋恕复函姚寿祺:“接手书并关约、银圆、《章程》《公牍》诸件,谨遵办!”接受了安澜书院邀聘,并附上“安澜首课题遵录呈正”。在宋恕《丁酉日记》载“七月,是月始应安澜聘”。
授教新学士子得益
宋恕授课海宁两校,可谓尽心尽职。光绪廿三年(1897)一月至其师俞樾函中谈到:“今岁海宁创设祟正讲舍,专课时务,承乏主讲,勉竭所见”,“棲止沪滨,闭门守拙,时与宇内僻冷芳浩之伦过从谈论,怀姚姒,恨盈刘,析天竺之妙理,研欧洲之新说,汪洋无涯,聊以遗愤而已”。因戊戌政变后,顽固派对维新人士的大肆镇压,宋恕烧毁了丁酉、戊戌、己亥等年的日记,所剩日记为残稿,现在己无法详知在海宁授教的情况,但从片纸只言中,也能见一斑窥全貌,今摘录如下:
丙申(1896 .10)
崇正讲舍秋季题附呈钧诲
《孔子删定〈书〉篇始唐虞终秦论》《华盛顿颂》《议政院赋以“古圣画卦乾下坤上曰秦”为韵》《厘务积弊论》《盐务积弊论》
崇正(丙申)冬季题呈诲
《书〈小戴记·礼运篇〉后》《太平洋赋以“东墨西亚世界悬殊”为韵》《山海关铭》《河工积弊论》《漕运积弊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廿五日
接阅崇(正)春余卷十本,共五十七本,评定,午填甲乙竟。是课题录左
《海宁商业盛衰论》《经济特科赋以“须得王景略、陆敬舆典试”为韵》
问:海外经济家有自由、进步两党,其持论孰长?
同日,连夜复评定崇正夏课卷三十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廿六日
是日评定崇(正)夏卷四十六本,共七十六本,评竟。夜填甲乙竟。是课题录左:
《恭读〈废八股试策论圣招〉敬颂》《农学校赋以“日本设农学士科名”为韵》
《茶市赋以“迩年茶业江河日下”为韵》《书陈乡举虬等〈请开保浙公会公呈〉后》
安[澜]四卷取超十、特十五、一等十二。
问:日本明治元年置三职八局,征天下贤土列参与职兼判诸局事,与亲王、公卿,诸侯同执议政、行政之权,故积弊能骤革,新利能骤兴。今我皇上求治孔殷,可取法于彼欤?
《恭读〈京师设农工商总局上谕〉敬颂》《书湘抚陈侍郎〈课吏馆章程〉后》
安[澜]五卷取超十、特十五、一等三十九。
《铁路原始》《电灯原始》《中医西医优劣论》
光绪廿四年戊戌(1898)十一月安澜课题:
《横浦先生言行考》《龙川先生言行考》
光绪廿三年(1897)十月,宋恕因病耽误了批改作业,而《致张英甫书》解释,恳求谅解。“弟自七月中旬伤暑发热,为药所误,日渐加重,绝粒几及一月。至八月中旬,身热始退而又患泄,兼发痣苍,不能起坐者又半月”,“崇正夏课,以大病故,至今未能开阅,大约须待冬间阅缴,乞曲恕之!兹先寄秋课题呈正,以前数日手颤,禅作字,故迟迟。今亦尚不耐多写,恕其疏忽为幸!”。宋恕敬业负责,圣人也不过如此,作为宋恕老乡晚辈感慨万千。
新学风波愤辞两校
一个新事物的出生到成长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己成习惯。尽管许多民众开始意识,学习与社会的接轨重要性,但真正要将新学溶入进课程,并非易事。
光绪廿三年(1897)的七月下旬,宋恕患病家居,表弟陈载甫赴试过访,适接胡道南、童亦韩来函,由表弟代展,阅之始知发生了“海宁风波”。事出于宋恕在崇正讲舍、安澜书院推行新学,所出课题如《孔子删定书篇始唐虞终秦论》、《华盛顿论》(以古圣画卦,乾下坤上曰秦为韵)、《科场积弊论》、《营务积弊论》、《厘务积弊论》、《盐务积弊论》和《人赋》(以五种之民色殊性一为韵)等,提倡改革弊政,反对华夷之别,主张民贵君轻和男女平等,因此,“风气骤新”,遂触犯了一批守旧派,即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学界风波。
光绪廿五年(1899)九月,宋恕《致饮冰子书》时,回忆此事颇感忿忿言:“仆前数年主讲一小地方,力唱《礼运》《孟子》之宗旨,风气骤新,取怒伪党,于酉岁被诬控,几遭祸” 。幸好推广新学己成趋势,各地相符相继上奏朝庭,要求推广时务新学,再加之有人解护,这场风波方得平息,但病中亦已饱受虚惊了。“戊戌政变后,不肯改节负心,立辞此席不恋”。光绪廿四年(1898年)九月廿五日日记中记:“晤张幼滨,面辞崇正、安澜明年之席”。于是,到是年年底,结朿了海宁的授教生涯。
痛忆益友泪洒挽词
光绪廿三年(1897)9月18日《申报》第九版:“八月江苏候补知县姚寿祺,于十二日卯时病故[苏州]富郎中巷寓所。”一位热忱推广新学、热爱公益的维新者,在去江苏荆溪执行公事途中,中暑得疾,病逝于苏州寓所,年仅47岁。
宋恕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相识姚寿祺于上海陈虬之寓,自后,姚寿祺介绍宋恕到海宁授时务新学,平时两人谈文论学,交谊甚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九月初八,病中的宋恕,接到海宁郭梦华来函,告知姚寿祺病故讣音,得讯“惊痛莫名”。即含泪展笺写下了:“海滨颂善,江表歌循。风雨记深秋。洛下多才,青史伤神文帝召;堂上萱衰,阶前梓稚,雪霜惊骤至。山阳何处?素车极目巨卿来。”的挽词。是月初十日致信郭梦华:“弟日来食量稍进,而精神尚疲,步履尚甚艰难,心思尚不可用,坐不耐久……姚颐仲先生为弟平日心折之一人,忽得尊报,惊痛莫名,岂惟珂里之不幸,私窃为两浙痛之惜之!……未详姚宅在城中何处,不便制局寄,兹将《挽联》写出呈正!费神饬纪就近代办,呢地白洋布粘条,墨书挽联可否请贵友中善书者一书?并烦代封奠敬洋银三元,饬纪附《挽联》送交姚宅。……”一腔真切之情,尽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