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文化,从边缘发展成为主流,因其而产生的一系列连带反应,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潮流文化」亦是如此。从早年的生僻词,变成了如今的常用词汇,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潮流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之猛,有目共睹,因其诟病而引发的争论,更从未停休。面对如此鱼龙混杂的局面,你可曾想过原因?而反观一海之隔的日本,不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潮流文化,诸如 Supreme、Palace、Noah、KITH、OVO 这样来自大洋彼岸的街头品牌,也都将其当成了自己扩张海外市场的沃土。
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
一部《Major Force Be With You》
引出众多你熟知的里原宿品牌主理人回顾
里原宿文化萌芽时的场景
图片来源:Red Bull Music
日本,作为亚洲最早触及西方文化的国家,在接收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后,便将其吸纳并与自身文化相融,进而创造出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并将这些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输出,其中,就包括在很多潮流爱好者心中,占据极为重要位置的日本潮流文化。日本潮流文化发展至今,早已成为潮流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作为日本潮流文化的发源地,「里原宿」(Ura-Harajuku)所蕴藏的含义,不再是某处地名那般简单,它代表着日本街头文化的兴起,在这里,不光诞生出多位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和品牌,它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更彻底改变了街头文化的版图,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潮流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里原宿街景
图片来源:Flickr
而对于我们来讲,里原宿也被视为潮流文化的「圣地麦加」,很多朋友都是因它,而与潮流结缘。随着,中国潮流文化的逐步发展,我们难免会听到一些声音,那就是——「中国能否拥有自己的『里原宿』文化」。也许,对待这一问题,你开始也会抱有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梦想,慢慢变成了幻想,最终成为了泡沫。而本文的内容,就是想与各位读者一同探寻,日本潮流文化的成因,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日本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它既是闻名于世的文化输出国,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善于运用「舶来文化」的国家。首先,你要明确什么是舶来文化,直白点说,舶来文化就是传自他国的文化内容,而日本就是一个舶来文化的大国。自古,日本人就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着不同国家的舶来文化,他们将这些他国的文化内容,自然的渗透进本土文化当中,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效仿,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既能吸收对方的优势,又能很好的保持着自身文化的特点,从而创造出属于本土的独有文化内容,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经过他们融合调制后的文化内容,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输于原者,甚至于,还会将这类文化,反向输出至全球范围,着实令人赞叹,这也是日本能够创造出「里原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TAKE IVY》
图片来源:AMAZON
日本在时尚,尤其是美式时尚领域表现出色,已是世界公认。多年以来,日本人都是全球范围内,着迷程度首屈一指的时尚消费者,伴随着多位日本设计师在T台上的崭露头角,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方时尚开始对日本服装设计另眼相看,直至21世纪开始,A BATHING APE 和 EVISU 开始出现在说唱歌手的唱词当中,并被视为奢华生活风格的必备单品,美国的年轻人也开始参考和模仿日本杂志上的穿着搭配,甚至于很多时尚界的权威人士也都开始抛出,由日本品牌制造美式风格的服饰,甚至好过于美国品牌,之一非比寻常的论点,而2010年所复刻的《Take Ivy》影集,更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抢购热潮,这足以说明了日本对于美国服装历史的守护,以及日本品牌和消费者,对于美国时尚风格的「挽救」。
日本时尚之门开启
石津谦介
图片来源:Pinterest
美国在战后担任起重建日本的责任,日本时尚趋于「美国化」的趋势也是相当明显,但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也许,你不会相信,虽然时下,我们深受日本潮流文化所影响,但如果时光倒退回到上世纪 50 至 60 年代的日本,衣服对他们而言,不过是遮体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选择款式的余地,对于流行的追逐和时装的讲究,更会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犯罪」,不过这一切都因石津谦介而改变了。被称为日本第一位潮流教父的石津谦介,是真正将时尚引入日本的人,经过他的努力,才让时尚之门在日本开启,而他所推广的Ivy Style(常春藤风格),也成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基石。《原宿牛仔》一书的作者W. David Marx就认为,正因为日本对于美式常春藤正装的的痴迷,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的日式风格。
《MEN'S CLUB》杂志封面
图片来源:Stylites
《MEN'S CLUB》杂志内页
图片来源:Grailed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石津谦介的话,那他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而他对于时装的喜爱,更是自小就已经显露出来。纵观他的学生生涯,几乎都是与服装联系在一起,不论是为了校服的「舍近求远」,还是大学期间的「摩登男孩」,都为石津谦介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从成为Renown大阪高级服装门市的男装设计师,建立裁缝人才网络,到辞去工作,开设石津商店,制作成衣,并将品牌更名为VAN Jacket,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石津谦介开始打造日本第一本男性时尚杂志《MEN'S CLUB》。
常春藤风格最经典的范例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er
为了更好搜集灵感,在长达一个月的环球旅途当中,石津谦介不光拍摄了很多照片,更是确定了将要在日本推广常春藤风格的决心,归国后,其品牌 VAN 推出了第一套常春藤样西服。随后,在他儿子石津祥介与其朋友黑须敏之的帮助下,石津谦介开始着手生产和推广常春藤风格的服饰。1965 年,在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准备后,在摄影师林田昭庆的掌镜下,至今仍被广为称赞的《Take Ivy》出版了。作为作者之一,石津谦介不光将美国的穿衣风格带到日本,更是成为日本第一本与穿搭有关的书籍。同时,他也开始通过《MEN'S CLUB》杂志,推广他和黑须敏之等时尚人士的生活理念。石津谦介的成就并不仅限于服饰,更多是对于传统和主流的一种反抗,由其所创立的服饰品牌 VAN Jacket 在引领日本时尚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有关穿衣的革命。
我不创造流行,要说创造什么,我创造的是风俗。流行只是让人们穿在身上,而我希望人们能一直穿下去。生活中固定不变的东西,才能称作风俗。
他将美国文化Ivy Style,带入日本,并从根本改变了日本男性穿衣观念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熟悉美国时尚文化,这也在无形之中,为之后所形成的日本潮流文化埋下了伏笔。而其所开创的 TPO(Time、Place、Occasion)原则,使得日本对于美式时尚的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石津谦介对于Lvy Style的热情,穿衣的考究,引领着,当时年轻人穿衣风格的一种趋势,在他的努力之下,日本开始更为广纳的接收者来自于美国的文化内容。
影响日本时尚的刊物
《POPEYE》创刊号
图片来源:《POPEYE》
《POPEYE》40周年纪念特刊
图片来源:《POPEYE》
常春藤联盟的学生造型、牛仔服饰、嬉皮文化、西岸的运动服、50年代复古造型、纽约街头服饰,以及旧式工装,这些服饰在数十年间陆续进入日本,彻底改变了日本社会的面貌,继而反向影响了全球的时尚。也许,石津谦介在筹办《MEN'S CLUB》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措,促成了日本时尚杂志今后的辉煌,以及它们在日本潮流演变过程,不可替代的位置。
70年代,是日本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an an》、《non-no》和《POPEYE》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时尚杂志,纷纷在这个时期创刊,同时,美国所盛行的嬉皮运动和高涨的反战情绪,也在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和处于发展阶段的日本时尚。再者,美国的运动文化,逐渐在日本普及,网球和冲浪等运动,开始在盛行于日本年轻人群体。因此,日本的时尚风格也开始变得丰富而多样,并诞生了一批活跃于世界时尚舞台的日本设计师。
一本《GO OUT》
已然成为户外爱好者们的穿搭指南
以上图片来源:《GO OUT》
70 年代,日本在时尚领域的发展,更多的要归功于,众多时尚杂志的推广和普及。1969 年 8 月,《MEN'S CLUB》杂志的插画师小林泰彦和《平凡パンチ》杂志编辑石川次郎,在一次纽约的旅途中,发现了一本名为《The 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型录》)的杂志,作为美国文化的学习者,小林泰彦发现,这本杂志旨在让人们忘却大众文化潮流,去追求「回归自然」的风格,这种与当时日本消费主义完全背道而驰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将其带回日本。在多年经济发展下,日本民众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享受和体验,并迎来了反物质节俭的时代,登山、远足、慢跑等「回归自然」的全新美式生活方式,逐渐被日本社会普及和接受。
《Made in U.S.A》
《MEN'S CLUB》
与早期仅仅依靠个人或一个品牌的力量不同,70年代的日本,时尚杂志可谓百花齐放,《MEN'S CLUB》、《POPEYE》、《Made in U.S.A》、《Hot Dog Press》和《MEN'S Nonno》等以不同方式及角度介绍潮流和时尚的杂志,被日本年轻人誉为「时尚指南」,并效仿着杂志上的穿搭,而这也加快了日本时尚杂志,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和推广。在这期间,日本吸纳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美式文化内容,这些内容的储备,推动了日后日本时尚的成长,并成为其超越原作的资本。
音乐——另一日本潮流文化发展的见证
代代木公园跳舞的日本青年
图片来源:Reddit
原宿街头的「乌鸦族」
图片来源:Timeline
80-90年代,音乐是对日本时尚的发展,起着最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在80年代泡沫经济的堆积下,日本相继涌现了如: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等多位个性十足的年轻设计师,在吸收不同的欧美文化后,他们将这些内容与自身所接触的文化相融,并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般,震撼了西方时尚界,时至今日,这些设计师依旧深深影响着全球的时尚趋势。而日本国内,在泡沫经济的背景下,各个领域的日本民众,都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着装方面,而在原宿的代代木公园的步行者天国,很多年轻人会在这里围着收音机起舞。
同时,原宿开始出现很多全身包裹着黑色服饰的年轻人,外界将他们称为「KARASU ZOKU」(乌鸦族),在当时,黑色被认为充满了反抗含义,因而很少出现在服饰的设计当中,但KARASU ZOKU却将这种色彩大量用于穿着,无疑显露着对传统的反抗。而我们所熟悉的山本耀司就是其中一员,这种对于黑色的偏爱,至今依旧出现在他的设计当中。80年代后期,伴随着朋克乐队的兴起,朋克文化开始流入日本社会,这种极富煽动性,并与主流社会完全相悖的外来亚文化,备受日本年轻群体的追捧,而新一代的日本设计师,就在这类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
Cream Soda
图片来源:Twitter@wdavidmarx
其中,山崎真行更是被日本潮流圈,公认为里原宿文化的奠基者。作为Rockabilly(乡村摇滚)文化的忠实簇拥,在原宿开启一家名为King Kong的酒吧后,因为受到Rockabilly的熏陶,山崎真行开始在国外的古着市场寻觅服饰,并将其带回国内,在所开设的Cream Soda店内售卖,随后更是创立了自己的原创品牌,在他的影响下,藤原浩、NIGO、高桥盾等人,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里原宿征程,并形成足以影响世界的「里原宿」文化。
日本尊重美国文化,作为一个美国人,你想找回 2007 年的 Alden 款式,可以在日本杂志找到;想找回60年代的美军军服,大概 real McCoy 会有一件非常相似的;想找回 1955 年的 Levi's ,会在日本找到相关书籍。所以假设有天美国想找回自身的文化,最好是从日本开始。
如今日本的时尚领域,早已越发多元,不同年代的受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造型产物,就像W. David Marx所述的那般,「日本尊重美国文化,作为一个美国人,你想找回2007年的Alden款式,可以在日本杂志找到;想找回60年代的美军军服,大概real McCoy会有一件非常相似的;想找回1955年的Levi's ,会在日本找到相关书籍。所以假设有天美国想找回自身的文化,最好是从日本开始。」
图片来源:《VOGUE》
纵观日本时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对于美式文化的接收和吸纳,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或是效仿,而是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融入属于自身的文化,以此创造而成。而「文化」对于日本时尚来讲,更是从未被忽视的部分。「文化」、「穿搭」和「风格」三者间的平衡,是日本街头穿搭乃至设计上的精髓,也正因为对于「文化」的看重,日本时尚文化带给世界的震撼,才并不仅来自于设计,更多的是对于文化的承载。而这点,也是我们始终缺失的内容。
Text / SEVEN
Editor / VV
盘点五个具时尚潮流属性的足球俱乐部
一本《沤着》,记录了上海的滑板群像
东京「街头文化空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