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1张图片

像《决战中途岛》这样的史诗型战争片,一直都很难受到好莱坞青睐,它们的春天只能在铁幕另一边焕发。


文|阎滨


曾执导过《独立日》、《爱国者》、《后天》、《 2012 》的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新片《决战中途岛》上映后,反响褒贬不一。


该片耗资9800万美元。据艾默里奇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他20年前就想制作这部电影,曾试图和索尼影业接洽,但索尼影业作为日本人的公司,不太愿意拍这个题材。艾默里奇多年来四处化缘,最终找到中国金主,凑够了投资。11月8日,中美两国同步上映。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2张图片 · 《决战中途岛》的中美海报,可以看出美版海报非常复古


《决战中途岛》公映前,影评人点映场的反响不太好,烂番茄新鲜度只有35%,评价都很露骨。电影网站IndieWire干脆说它「简直乏味至极,摆在沃尔玛货架上卖卖DVD还行…...用21世纪的CGI技术拍出了20世纪中期的战争片」。


观众群体对影片的评价则呈多元形态,很多普通观众表示全片叙事太快、故事结构松散、人物形象塑造不鲜明;有些吹毛求疵的军事爱好者愤愤不平于电影中出现的一些低级错误。


有些观众则惊喜于这部电影的古典主义传统史诗战争片风格,IMDB网站的观众留言中,不乏溢美之词,认为堪比《虎虎虎》和《遥远的桥》。上映当天,豆瓣和IMDB的评分都略有上涨。


无论人们喜不喜欢,这样的电影今天已经不多见了。


好莱坞厌恶史诗型战争片


不少中国观众不屑地认为,《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常见的好莱坞「美式主旋律」大片。然而事实上,好莱坞已经很多年没有拍过全景式讲述一场大型战役的史诗型战争片了,原因很简单,这种电影是典型的票房毒药。


自从好莱坞投拍战争电影以来,二战前的战争片多集中在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题材,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和「钢铁侠」原型、大亨霍华德·休斯投资拍摄的大型空战片《地狱天使》。二战爆发后,二战题材迅速成为战争片主流。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3张图片
· 1927年上映的《翼》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


从二战战时直到60年代,普通观众要么亲身上战场目睹过战争,要么在后方家园渡过战争但对战时岁月保留着鲜活记忆,当时的战争片尤其二战题材影片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好莱坞在这段时间拍摄了大量各种题材的二战电影。但是彻底依赖票房生存,以盈利为基本目的好莱坞,即便从50年代开始时兴投入巨资拍摄宏大场面的历史题材史诗电影,也极少有人敢尝试拍摄二战题材的大型史诗。


直到1962年,以好莱坞为主、多国合拍的《最长一日》出现,才有了第一部全景式大型二战题材史诗战争片。该片讲述诺曼底登陆第一天的故事,影片投资巨大,得到各国政府和军方的协助,剧组借用北约多国陆海空三军上千名演习部队和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几十艘军舰参与拍摄。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4张图片
· 《最长一日》中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战


由于《最长一日》电影票房获得很大成功,随后,《突出部战役》(1965)、《巴顿将军》(1970)、《虎虎虎》(1970)相继得到摄制。除《巴顿将军》取得票房成功外,其他要么票房平平,要么像《虎虎虎》那样叫好不叫座、迎来票房巨亏。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二战一代人步入中年,逐渐退出电影主力消费群体,同时美国国内因为越南战争的原因,战争和军事话题都不受年青一代观众欢迎,市场欣赏口味发生变化。1976年的《中途岛》、1977年英美合拍的《遥远的桥》,以及同年由电影《巴顿将军》原班人马制作的电影《麦卡阿瑟》,这三部大场面、大制作史实战争片全部票房失利。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5张图片

· 《遥远的桥》在军事迷中口碑极佳,但也并不受影评人待见


这样的局面延续到了新世纪初,冷战之后,美国还拍摄过南北战争题材的《葛底斯堡战役》(1993)和《众神与将军》(2003),以及古代战争题材的《天国王朝》(2005),票房均不理想。在制片商看来,以大型战役为题材的史诗片,从商业角度来说就是稳赔不赚的票房毒药,这导致艾默里奇多年来求爷爷告奶奶四处化缘,也难以找到投资方拍摄《中途岛》。


大型战争片的真正爱好者


对战争片爱好者来说可喜的是,冷战时代的铁幕另一侧是风景这边独好,史诗型战争片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难以奢望的艺术创作空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票房因素让位于国家政治考虑和宣传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苏联为例,1949 年,卫国战争战火刚熄,战后的大饥荒也刚刚过去,为了让群众尽早在银幕上欣赏伟大领袖带领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勃勃英姿,第一部大型史诗片《斯大林格勒》就已拍摄完成。


这部影片是在斯大林格勒实地拍的,苏联战后重建很缓慢,这带来一个好处,在一片残垣断壁中拍电影,布景的钱都省了。次年《攻克柏林》问世,处处强调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高瞻远瞩与英明决策,当时在政治上已经被「冷藏」的柏林战役实际指挥者朱可夫元帅在电影里没有露面。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6张图片 · 《斯大林格勒》里的一幕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拍摄史诗型战争片的步伐一度放缓。直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由尤里·奥泽洛夫导演主持拍摄了规模宏大的系列电影《解放》,这一系列电影共分五部,时长超过8小时,讲述了苏德战争从1943年夏到 1945 年战争结束这一期间的历史,耗资最多、规模最大、场面最为壮观,在苏联电影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拍摄该系列电影时,因为题材上属于国家重点宣传工程,苏联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不但动用了数万名苏军现役部队、数百辆坦克,而且影片选角上秉持苏联电影界一贯传统,不但苏联领袖人物、盟国领导人和德国高级人物,一律选择外形酷似角色原型的「特型演员」,连一些中小人物演员选角都一丝不苟。


例如,为再现1944年德国党卫军上校奥托·斯科尔兹内将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从囚禁地营救出来的一幕,《解放》挑选了扮演斯科尔兹内的特型演员,无论身高还是长相,都酷似本尊,令西方观众看得瞠目结舌。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7张图片 ·《解放》里的希特勒和斯科尔兹内


与苏联相比,中国的大型战争片成形得较迟。1952年拍摄以歼灭整编74师为背景的《南征北战》,因为政治纪律,领袖人物和军队高级将领都还无法直接在银幕上出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约束才放开。80年代末,随着国力增强,一批全景式展现解放战争的史诗型战争片相继问世,如《巍巍昆仑》(1988)、《开国大典》(1989),该类型电影的巅峰之作是1991年的《大决战》三部曲,堪称中国的《解放》系列。


冷战东方阵营之外,另一个曾顶着巨大困难,热爱史诗战争片的国度是当年的纳粹德国。他们拍摄过讲述腓特烈大帝故事的《伟大的国王》(1942)和以格奈森瑙将军为主角的《科尔伯》(1945),均规模宏大、制作精良。后者在德国战败前拍摄,纳粹当局不顾战局极端不利,也想尽办法动用群众演员2万人,包括5000名从前线返回休假的德军官兵,以及大批物资,冒着盟军空袭拍摄完成了电影。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8张图片 · 第三帝国的最后一部电影《科尔伯》


观念的阻力


数字CG技术不断进步,拍摄大型史诗片已经不必聘请大批群演、动用大型实景,成本比过去降低不少。但新一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并不偏好军事题材,战争电影的数量仍然有限。


有限的战争片中,《野战排》等电影的成功表明,观众青睐的是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小场景、小格局的故事,《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和迷你剧集《兄弟连》均属此类,问世后反响还不错,这些影片的成功进一步加深了好莱坞对制作大型战争片的抵触。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9张图片
· 《拯救大兵瑞恩》中最具争议的一个角色:懦弱的厄本下士


老式战争片常见意识形态色彩和善恶二分的道德价值,50年代战争片中,德日轴心国曾是旗帜鲜明的负面角色。随着越南战争和60年代的民权与社会解放运动,解构了美国社会传统权威和价值观,这类风格已被尽力淡化。


此后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中,德日轴心国形象日趋中立化,除了集中营看守还是被明确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角色外,普通军人通常被刻画为被迫履行职责的形象。80年代后,连曾经一度面目可憎的北越军人也被中立化处理。


而过去曾长期以「高大全」正面形象示人的美国军人,也因为战后几次颇有争议的局部战争,从60年代开始,在好莱坞电影中常以负面示人。尤其是越战题材战争片中,美军角色几无好人,不是歇斯底里的杀人狂,就是胆小怯懦无能之辈。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10张图片
· 富有迷幻和精神病色彩的《现代启示录》是很多美国保守派最喜爱的越战电影


90年代以后,讲求「政治正确」之风日益高涨。尤其近年来票房低迷,好莱坞愈发偏爱自带「政治正确」属性的角色,这更加不利于军事历史题材影片的发挥。为了「政治正确」,好莱坞甚至不惜发明历史,凭空制造英雄,如去年科幻巨擘J·J·艾布拉姆斯监制的电影《霸主》,虽然是科幻题材,但主角竟是一名参加诺曼底空降的美军黑人伞兵——实际上,诺曼底美军空降部队里没有一个黑人。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11张图片


在这个背景下,IndieWire评论《决战中途岛》那句「用21世纪的CGI技术拍出了20世纪中期的战争片」或许算不上批评。


该片以美国企业号航母上的俯冲轰炸机部队为主角,从偷袭珍珠港开始,全景讲述中途岛战役全过程,表现了从尼米兹、山本五十六等美日高级将领到普通一兵的形象。


从主题风格来说,《决战中途岛》就像50年代爱憎分明、正义与邪恶二元对立的二战影片复活。日军普通下级官兵虽得到较为中性的刻画,但日军整体上作为发动战争的侵略者,在道德价值上被明确否定,他们残忍屠戮中国民众、战场上则虐杀美军战俘。


而在角色选择上,全片从头至尾也没有正面出现一位有名有姓的黑人、拉丁裔、同性恋、女汉子,对多元化、多样性这些概念毫无迎合,它在影评人那里恶评如潮,这恐怕是一大原因。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样的影片,你都得承认,在2019年的大银幕上,还能看到如此惊人的复古和原教旨主义,实在是一个奇迹。

《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_第12张图片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战中途岛》是美式主旋律?|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