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1)

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1)_第1张图片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西方艺术(美术、雕塑、建筑)的发展历程。1950年初版,其后每隔数年修订再版一次,是有关艺术史各种书单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

作者贡布里希,全名E.H.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后移居英国并加入英国籍,是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已有中译本的包括:《艺术与人文科学》《理想与偶像》《象征的图象——贡布里希图象学文集》《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木马沉思录》《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艺术的故事》等。

本书中文版1999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范景中先生翻译(2011年有新中文版,杨成凯、范景中译)。全书体量不小,除导言部分外,有28章之多,后附艺术书籍举要和四张表,近700页。不过想想被介绍的是艺术发展史,有人、有事、有图、有鉴赏,这样的篇幅怕还是作者压之又压的结果。

历史离不开人和事,艺术史则离不开艺术家和作品。本书与历史有关,作者用“故事”作为书名,许是有所考量。或因历史一词过于沉重,作者有意给人一种轻松之感,希望有趣一点(这是我的妄自揣测,不足为虑)。据作者说,写本书时他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不能附插图的作品不论述;第二,论述真正的艺术品;第三,筛选那些最著名的作品。

总之,若想了解艺术是怎么回事,这本书是个很好的起点。

二、关于导言

这一部分主要是帮助初学者建立一些基础的艺术观念。

(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是由题材决定的。作者说,一幅画美不美并不取决于它的题材,有时与表现方法有关。人们往往喜欢表现手法易于理解的画。建议,对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画,必须先学会理解绘画手法,然后才能了解艺术家的感情,逐渐了解这些绘画语言之后,有可能对表现方法不明显的作品更觉喜爱。这里是说绘画,建筑、雕塑等亦可作如是观。

(2)画的像不像是初学者易入的“坑”。初学者最喜欢看起来“逼真”的绘画。我们常听见一个人评论一幅画“画得真像”,他们最反感的是他们认为画得不正确的作品,尤其是现代艺术。贡布里希说,如果我们觉得一幅画画得不正确时,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艺术家是否无端更改事物的外形;第二,除非已经证明自己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画画得不正确。

(3)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要肯摈弃陋习和偏见。如抛开传统的形状或颜色,作者说,如果能把这些传统说法抛开,就能发现世间万物大可具有出人意料的颜色。书中说,“事实总是证明,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却一无所获,而艺术大师离经叛道却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谐。”

(4)艺术并不神秘。作者意图帮助初学者揭开创作艺术作品的面纱,提出“所谓的艺术作品不是什么神秘行动的产物,只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而制作的东西。”艺术品的每一特点,都出于艺术家的某一决定,他可能殚思极虑,再三修改画面。

(7)艺术家追求的是“合适”。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合适”这个词的含义,才能开始理解艺术家的实际追求。作者以插花为例,一般什么花插在什么地方,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颜色淡一点还是浓一点,都是直到自己觉得“合适”为止。艺术家做的事远比插花多得多。因为创作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算合适,并没有统一的规则,所以很难用语言准确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8)欣赏那些作品必须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敏于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每一种内在的和谐,特别是要排除冗长的浮华辞令和套话的干扰。作者告诫,“由于一知半解而引起的自命不凡,远远不如对艺术一无所知。”

(9)了解艺术史(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家使用某种特殊创作方式,或者追求某些艺术效果的原因。这可以增强我们对艺术作品独特性质的敏锐度,提高对细微差异的感受能力。贡布里希说,要想学会怎样欣赏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了解艺术史是一条必经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