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和国庆阅兵礼中精彩的飞行表演,令大众的目光频频聚焦中国飞行事业,掀起了一股航空热。
作为国内三大航之中行业规模排名上升最迅速的一支主力军,东上航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也迎来了自2009年启动重组后的第一个十周年。
正是这一史无前例的改革,开启了全新的东上航时代:东上航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旗下两大品牌落户主基地的航企,此后经营业绩逐年提升,创造了央企战略性重组的经典案例。
十年磨一剑,不破无以立。十年前启动重组后的重新出发,究竟如何让东上航实现了今日的涅槃重生?
1+1>2:十年同行不负初衷
2009年6月8日东上航启动重组消息公布时,市场并不看好。彼时,在国际形势、油价等多重压力下,主基地同居上海的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经营业绩均接近谷底,上海航空作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加入,更像是两家弱势的企业抱团取暖,能改变什么呢?
现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早在作为“救火队”空降之初就敏感意识到,无论两家企业经过怎样的重组与合并,都必须保持品牌的相对独立发展,协同作战才有利于完全发挥这个整体的实力。
当年两家企业合并的重要背景之一,便是两家业务的高度相似性造成市场消耗过于严重,合并使竞争转为协同,似乎一定有利于发展,但现实显然不会如此简单。诚然,直接单向吸纳业务容易迅速实现“数量”扩张,随之却必定引发全面整合的阵痛,刘绍勇回忆道,“东上航重组融合首先是在文化方面实现‘1+1=1’,效益方面就能达到‘1+1﹥2’。”
2018.7.22清晨台风“安比”影响减弱
虹浦两场东上航飞机开始解开系留
至于具体怎么做,则需要“巧劲”。一方面,上航与东航在包括枢纽网络战略、成本控制战略、品牌经营战略、互联网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等在内的大方向上保持一致;同时,两者面向市场保持协同性,相互间既要合理分工,理念上更要协同互助。
如此一来,成效颇为显著。合并次年,东航迅速扭亏为盈,随之而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成为一场“翻身仗”,东航与上航业绩从此迅速大幅攀升。
经过十年的实践,迄今上航仍作为东航股份全资的具有独立品牌的航空公司独立发展,保持自己的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品牌,但与东航之间,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7.8.22 FM9301/9310航班(虹桥-广州-虹桥)
东上统一运行后首班混飞航班
目前,上航的所有航班都已经与东航实现代码共享,在东航的主基地上海,上航已经完全嵌入其打造的枢纽中转航线网络,无论是重要城市间的点对点快线,或者由国内各航点通向全球的中转联程产品,又或联合东航所属天合联盟成员打造的“天合中转”产品,都能见到上航的身影。
东航与上航各自多年精心打磨的软件资源,也在合并后做强做大。
时至今日,东上航逆风起航,运营基地不断拓展,两者互补优势同行,稳健发挥协同效应。东航把握机会整合资源,发挥双赢优势不断再提升;上航则在合并后逐步完成自我革新,无缝嵌入东航体系,共同为央企战略重组创造了经典案例,并于2017年率先实现了统一运行。
2019.4
上海航空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事实上,东上航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正如同每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一般,无论法兰克福与汉莎、巴黎与法航、亚特兰大与达美航空等传统组合,抑或新锐的迪拜、阿布扎比、多哈与中东三大航企,莫不是依托占主导地位的主基地航企而发展壮大的。
重组后东上航迅速迎来1+1大于2的合力效应,并走上了一条更远更难的新路径:共同致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代表中国参与亚太航空枢纽的竞争,也正是东上航合并重组的初衷。
2
民航强国:重塑飞行事业的当代使命
当初成功充当重组试验田后,人们大多认为这应该是东方航空目前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净资产收益跃居全球民航业领先水平;品牌价值进入全球品牌500强,合并后的东上航规模实力已达全球第七,并实现了在国内三大航品牌中的全球排名上升最快,也拥有了影响中国航空事业的话语权。
然而这个自1957年成立至今,已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的航空公司,再次出人意表,步履不停地走入下一个民航强国的建设道路。
在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里,上海两场的航空枢纽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期,不只是一场业内改革,更像是一次开创性的挑战——走向世界一流,重塑中国航空当代使命。
鲲鹏展翅必得全力。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基地,上航全年旅客运输总量达国际12个航点、地区3个航点、国内59个航点,通达港澳台、日韩东南亚、澳洲等多个国际、地区城市。
自今年开始,上航还迈出了执飞国际中远程航线的新步伐,开通布达佩斯、悉尼、奥克兰等国际新航点,依托东航长期丰富的管理经验、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让上航的安全和服务水准更上一层楼,为打造“世界一流 幸福东航”做出应有贡献。
2019.10.27
上航787执飞的MU735成功落地悉尼
同时,东上航还将大量的关注放在了上航机队的年轻化建设上。一方面,上航计划将主力机队优化到以787、737NG为主的全波音、双机型、低机龄的机队结构;更令人瞩目的是,预计到2020年,上航机队规模将达到114架左右,成为东航最大一支波音机队。
对外,东上航不断进取的品牌形象,打破了外界对上海乃至中国航空的思维定势。对内,上航作为一家以上海为基地的全服务航空公司,从地面营运到机舱服务,创新推出特色服务产品,将“时尚、活力、海派”更为生动凸显,全面致力以独特海派风格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把上海城市精神与客舱服务相结合,为每一位旅客提供最优飞行体验。在这场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中,两者合力而动,相得益彰。
3
伴随扩建:从小而美到精而强
与此同时,这种结合也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今天,东上航已在生产运营、企业战略、品牌建设等各个领域全面深度融合。
东上航的地面服务、机务维修已经合为一体,空勤团队也正逐步实现统一运行,上航旗下的货运、公务航空等资源,同样已注入东航的相应业务板块。围绕东航的枢纽网络战略、成本控制战略、品牌经营战略、互联网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等五大战略,上航深入对标、无缝衔接。
合并过程中,以优质服务见长的上航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乘上航,到家了”曾是旅客对上航服务最高的肯定和评价。在温馨服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出全国级别的服务明星吴尔愉,她以“服务于旅客开口之前”的卓越服务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大潮中的一名纺织女工,成长为驰名全国的民航明星乘务员。
2019.10.1
吴尔愉受邀观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典
启动重组后,在东航支持下,上航于2012年10月创建了“吴尔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上海航空的服务升级提供新动力;同年工作室启动“小吴尔愉”带教培养,让上海航空的优质服务传统不断传承,在东航大家庭中发挥出更大功效。
回过头来想,当年东航上航重组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的初心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员工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看来,这个初心完全正确,我们正在实现。”刘绍勇说。
十年后的现在,上航的潜力依旧。这一次首先考量的似乎不仅限于它的经济价值,而是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上海航空在现有“小而美”基础上,将进一步实现在东航大家庭中“精而强”的路径,正呼之欲出。
2019.9.27
上航第七架787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在计划中,上航的机队总数有望逐渐增长至100-200架的规模,并拥有东航体系内数量最多的一支波音737NG机队;而东航采购的最新型787-9梦想飞机,目前为止已有7架加盟上航,明年计划还将引进3架;届时,787将成为上航旗舰机型。
上航借此机会,不断拓展国际远程航线网络,并与东航的航线互补,编织起更完善的航班产品体系。
过去70年里,中国变化日新月异,也随之面临更新的需要和挑战。对于成立于1957年的东方航空来说,在它与新中国共同拥有超越半世纪的成长史,东上航启动重组十周年恰是其为国家书写的最新篇章——两者从逆风中起航,并肩同行。
运营基地不断拓展,互补优势同行,稳健发挥协同效应。东航把握机会整合资源,发挥双赢优势不断再提升;上航则在合并后逐步完成自我革新,无缝嵌入东航体系,共同为国家创造了央企战略重组的经典案例。
而这一切,正如春华秋实,历久方可弥新!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