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视域下的博物馆建筑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社会大众对审美的需求日渐增加。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与时代紧密相连。通过对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和藏品的美术欣赏, 社会大众能在获取良好的观感、体验的同时, 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博物馆; 建筑欣赏; 陈列欣赏; 藏品欣赏;

美术欣赏视域下的博物馆建筑研究_第1张图片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的丰富多样化、高等教育的普及、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特色建筑、精美的陈列展览、馆藏的各种珍贵藏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博物馆早已和美术完美融合, 以美的形式和丰富的知识打动观众, 使大众在美的感受中轻松愉悦地参观学习, 同时也为美术教育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 并不是只有艺术家才需要审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大众同样重要。

  1 博物馆的建筑欣赏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其中包含美学。“一个博物馆如果具备了独特的格调和风貌, 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人们乐于参观和在这里从事各种活动, 更好地为现代城市服务。”[1]博物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我国一些博物馆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的原因, 只能建在古建筑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如故宫博物院 (图1) 、西安博物院等。博物馆建筑的色彩首先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的红墙黄瓦, 如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色彩;也有淳朴淡雅、白墙青瓦的柔和色调, 如苏州博物馆中的古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非常讲究, 墙壁上往往有绘画, 装饰性屋顶也有强烈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中国古建筑也影响着现代博物馆, 我国现代博物馆建筑或多或少都运用了传统建筑元素, 表达着浓厚的民族色彩, 在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博物馆特点的的同时, 将其与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 创造出符合中国民族特色和审美的文化艺术殿堂。例如, 上海博物馆以传统建筑的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 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寓意。门前还放置中国传统神兽石雕, 整座建筑造型犹如一尊古代青铜器。在注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整个建筑造型又不失时代感, 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之中。从上海博物馆建筑既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理念, 即表现传统建筑的民族特色, 也体现现代建筑的现代感, 传统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和美的欣赏。

 2 博物馆的陈列欣赏

  陈列是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博物馆陈列在反映展品内容的同时, 也应重视藏品陈列的艺术性, 做到能吸引观众, 让观众喜闻乐见。并非只有艺术类的陈列才需要美的表达, 美应该是渗透在陈列展览的方方面面。陈列应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审美情趣, 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让观众在愉悦的环境下欣赏展览、了解藏品。布置陈列展览时, 空间、明暗和色彩的处理都直接关系着陈列展览的效果。“美术欣赏, 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和足够的时间, 以使欣赏者能够全神贯注, 投入情感, 深入作品, 从而达到审美的观照, 获得精神愉悦。”[2]在历史文物藏品的陈列中, 博物馆多以藏品的历史阶段先后做陈列路线的编排, 藏品在陈列空间中被摆放得紧疏有序、主次分明, 并运用大面积的深色调墙面, 配合昏暗的灯光, 以合理空间和减少光源的方法, 使观众安静放松地参观。明暗在陈列空间中是完全服务于藏品的, 暗色调的大量运用衬托出展品的明亮, 营造出庄严、肃穆、神秘的环境, 使观众视线更容易被处于明亮处的藏品吸引。在藏品展示时运用全景画、半景画辅助说明, 不仅突出藏品的历史文化, 丰富了陈列展览的内容, 也避免了观众视觉疲劳, 从而加深对藏品的印象, 如山西博物院的历史专题陈列。陈列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视觉与空间艺术, 艺术形式和风格决定陈列展览的特色, 公式化的陈列形式容易让人淡忘。艺术永远需要创新, 有思想、有风格的美的陈列才有艺术感染力, 才能打动观众。不管是传统的地方特色, 如博物馆中的一些民俗风情陈列, 还是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态陈列, 如南京博物院数字展馆 (图2) 运用现代科技表现历史, 以抽象、现代的美学概念设计陈列展览, 陈列始终以自己的艺术形式传达美的感受并为更好地展现藏品服务。

3 博物馆藏品的欣赏

  “博物馆藏品具有的重要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 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3]藏品中文物藏品包括青铜器、陶器、书画等。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 古代青铜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良、纹饰华丽, 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黄金时期, 如后母戊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当时在残酷的社会制度下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 此时的艺术是为政权服务, 青铜器成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在青铜器的纹饰上也有所表现, 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商代的饕餮纹凶猛庄严、境界神秘, 表达了当权者的威严、意志和其对地位与财富的占有。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古代陶瓷同样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 古陶瓷的品种繁多、工艺考究, 表现着先辈们对美的追求, 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陶瓷的造型、色彩、质地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 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中国陶瓷史上精品迭出, 每一历史时期的陶瓷都有各时代的风格、特点。唐代的唐三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 充分运用了中国书画和雕塑的艺术特点;南宋的龙泉青瓷则古朴典雅, 釉色青润如玉。在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史中, 也有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 而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与民族文化、时代思想息息相关, 如书画。书画是我国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 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同为笔墨艺术, 同样是民族审美的艺术品, 必然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书画讲究神韵、追求意境, 写意而不重其形, 以形写神。经过时间的历练, 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线条、笔墨的抽象表现, 使其更能直抒书画者的风格和情怀。以元末明初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图3) 为例, 这是一幅倪瓒晚年的作品, 画面静穆萧疏、境界旷远, 楷书古淡静雅与之呼应, 表达着画家孤高、隐世的心境。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 观众在欣赏美的文物藏品的同时, 也能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

4 小结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以人为本, 服务社会”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捷克教育家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实际观察是首要的, 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经过直观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靠的, 也是最易于理解和记忆。”博物馆以藏品之美吸引观众, 运用多种辅助的展览方式, 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表达藏品美的内容和历史文化底蕴, 以美感染观众, 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博物馆的美术欣赏实际上是观众在博物馆审美享受的愉悦过程中了解美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接受美的教育, 从而陶冶情操、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 邓福星.美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专业论文代笔,包含商业计划书,投标书,演讲稿等各种文字类服务。专家写手,绝不欺诈。

QQ:462016107     VX:qkw4391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术欣赏视域下的博物馆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