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与低人性

       日本小路边上常见自家产的蔬果,明码标价摆在棚子下,旁边一个简易罐子,自动投币,自行拿货;街上几乎没垃圾桶,但地上也几乎没垃圾;早上电车里快挤成饼了,也没什么噪音,大家要么看书,要么看手机,要么睡觉,绝不打扰别人;311大地震的时候,电车停了,通勤的上班族被迫步行回家,店里的人把食物和水摆出来免费提供,还开放洗手间提供方便,买自行车和等待使用公用电话的人整齐地排出去2个小时的距离,也没因为是非常时期就不守规矩了。

高素质与低人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到这里,肯定围观群众会感慨万千“看看人家这素质,不得不佩服”云云。原来呢,我也一样,会觉得是因为日本人优秀,素质高,如何如何。随着年纪的增长,想法略变。首先得清楚这是结果,不是原因,解释不了现象。我黑暗的认为,人性,哪里都是一样的,且都是丑陋的(以上,以下,按平均值讨论,非要举各别案例的请左转)。即便这个全世界最安全,素质最高的国家也不例外。如果真有“人性测试”的话,也不过拿的分数高那么一点点而已。那么,这高分又是怎么来的呢?

       说说破环规矩的人的心理:“没人发现”,“不值得调查,成本过高”,“就这一次”,“别人这样都没事儿” 等等诸多此类侥幸想法。这种只关注很短时间范围的思维,我叫“短时”思维好了。日本人不同的是引入"长时"思维。目前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都算为“值”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今天损失100,如果不把造成损失100的人(原因)揪出来,那未来将损失N多个100。所以,他们尽管用去1000,也要把100消灭。你敢侥幸,我们就敢不惜一切抓到你。大大降低侥幸心理的成功率,加重惩罚,这回换抱着侥幸心理的人觉得成本过高,不得已而放弃了。

         长时思维的人多了,明白人就多了:规则不是装饰,是真的会被贯彻执行。自然不去逆着来。“美”就是这样被约束出来的,和你无法坚持的“迈开腿,管住嘴”一样。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监视力量的强大存在,所以“素质”看起来,就高了那么一些。可能,会有人说“不对”不是怕“罚”,而是真的想为社会的美好做些贡献。这个也是有相对比例存在的,但是基于以上习惯后发酵开来的。低级的“怕罚”想法根深蒂固后,大家颇感受益。于是得出“规则至上,平等,才能互利”的第一理论。几经迭代再推导出“共建,共享”之后又升级为“我建,你享”的神之境界。第一个理论的深入人心是“0”到“1”的过程,无到有的过程,如果基础理论的构建失败了,那是很难看到后面的期望结果的。所以我的结论是:好的社会环境,不是靠灵光一闪的好人人性建立出来的,而是靠有效制度去培养思维习惯,再扩散开来,产生更多的好人人性,从而形成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 想说的是,声讨不道德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的站在他们是如何形成这样想法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大呼世风日下整个社会没救了。我们都经历不多,别太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宇宙真理了。所以这里写的,觉得对,也别太信,觉得错,也别较真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素质与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