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

散记_第1张图片

(一)

“喂,你说从黑板上飘落的粉笔灰落到眼睛里会不会很疼?”我托着腮帮子问。子然推了推鼻梁上度数高深莫测的眼镜,说话不动唇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方舟,你想死啊,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问这种白痴问题。”

“子然,你脸上的痘痘好像又多了哦……”子然忍无可忍的回过头来,刚想反唇以讥,可有人比她更快一步。

“方舟,有些核反应堆里要让中子与原子核碰撞,以便把中子的速率降下来,为此应该选用质量大的还是质量小的原子核?为什么?”我缓缓地站起来:“应该选用质量大的?或者质量小的?原因嘛就是那个……”老师打断了我的含糊不清。“莫子然你来回答。”

“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远大于中子的质量,由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得出……”

“回答的很好,都坐下吧,方舟,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四周有窃窃的笑声。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一溜号就总被老班抓住。

(二)

办公室里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氛围,老班的喋喋不休在我的大脑中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方舟!”老班一声怒吼,同时令桌子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不过还是成功的让我回了神,“方舟,你已经十八岁了吧,在法律上你已经正式成年了,为什么你还是那么任性,你的梦想呢?你想要成为一名翻译员的梦想呢?”我沉默不语,“回去好好想想吧,没有多少时间了,我希望你不要让自己后悔。”

我机械的走出办公室,关门的时候仍不忘说那句已经说了两年的话“老师再见”。

放学路上,子然可爱的笑脸在眼前不断晃悠,“方舟,都已经高三了,怎么还静不下心,今天老班又训你了吧?”

“嗯,不是静不下心,是未来还有太多的不确定,大学是个被所有人大肆渲染的美丽天堂,你不能选择去与不去,而是靠分数决定能不能去,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子然,你明白吗?”

“方舟,你想要的是自由吧?你是在不甘心属于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理所应当的交与高考来支配,可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我们的身上寄托了多少人的希望,父母、亲人、老师,那么多人都在看着你呐。”

“可那些愿望是他们的,不是我的!”我有些激动的打断了子然的话。

“他们的愿望不就是你么?”我沉默了,“方舟,别再想那些了,人活在世上本来就是个矛盾,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三)

My dream is a wonderful place for I can build myself world.这是个简单的梦想,却只能在梦中实现,我曾羡慕过翻译员这个令人景仰的职业,但仅仅是景仰,英语作文里的那个Translator不是我。为了获得高分有多少人写下了与自己真实梦想相违的文字,现实告诉我们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自由,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及的梦,不是梦想。我可不可以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走进高三,走进这个无法容纳梦想的世界?我想知道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四)

在练习册的缝隙里无聊的写下自己的名字,方— 舟 —,介于美少女蒋方舟与猥琐男方舟子之间的称呼,这是子然对初次见面对我下的定义。我喜欢这个有趣的解释,那时的日子简单而生动。

“子然,还记得咱们第一次相遇的那个夏吗?”我兀自沉静在美好的回忆当中。一个爆栗在我头顶炸裂,子然翻给我一个大大的白眼“我就奇了怪了,你这种人为什么能混进理科班?”我揉了揉疼痛的脑袋,嘟囔着说“为了和你相遇呗。”子然毫不留情的又赏给我一个爆栗,冷着脸说“为了表现你对我的忠诚,你就把这套化学题都做完了。”我欲哭无泪的翻着这‘套’卷,最终把目光久久停留在20这个页码数上。

(五)

警戒线前的学哥学姐正排着队一个个接受检查,我和子然在心里暗暗的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可以超常发挥,考一个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今天与明天的9个小时正在决定着他们的未来,12年的努力在此一搏,也就是说9小时=12年,我们要将十二年的光阴浓缩成九小时,在这九小时里,我们必须完成那几张决定我们命运的考卷,这或许残酷,但亦提醒我们,只有分分秒秒珍惜着过,才能一点一滴的画满高考块画布;只有踏踏实实送走每一寸光阴,才能换得人生的平实与顺畅。我想,我不会再挣扎了。

(六)

很快,夏天来临,大概是气温升高的缘故,教室里的气氛也变的压抑而沉闷。我整理好刚发的一叠套题和考纲,油墨的味道扑鼻而来。我撕下半张信纸,郑重的写下一行字递给身边奋笔疾书的子然,子然抬起头来冲我会心的笑。继而,我们又埋下头,继续与习题的战斗。

(七)

你不是一个人。这是我在那张纸条上写下的文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通往梦想的高考之路上,有一群风华正茂的同龄人与你同行。高三,我们忍受的只是远离喧嚣尘世的寂寞,在这片安静的沃土上,我们为钓鱼岛的争议而热血沸腾,我们为一道数学题而争论不休,我们为发现老师的小小错误而洋洋自得……年少的意气让我们这些理科生从小书本里看出大世界。我们彼此相依,为梦想而战。

(八)

“我身上披的是尘灰与死亡之衣,我恨它却又热爱地把它抱紧。”

这是《吉檀迦利》里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泰戈尔是怀着怎样的思绪将它写下,但我似乎觉得我们也都披着一件名为“高考”的衣裳,我们不爱它,却还是抓住它,就像抓紧一棵救命的稻草,将所有的希望绑在它身上。

身边的人都是顶着一张张匆匆的面孔,耳机里Michael Bolton的歌声清澈舒缓,仿佛在低声对我耳语,一定不要认输。

(九)

再后来,就是现在。

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会在哪里,我们走完了这段艰苦的征途,完完整整的为高中画上了句号。那个时候我会有时间看完宫崎骏所有的动画,读完安房直子所有的童话,如果可以,我还能背上旅行包像三毛一样和子然一起去寻找有属于我们的荷西的撒哈拉。

(十)

高考是一个终点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