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

1930年在应天府龙湾镇一带(经江苏省南京市城郊西北部,靠近扬子江南岸),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将劲敌陈友谅击败,彻底改变了前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以此为起点,朱元璋势力逐渐赶上并超过陈友谅,并在之后的鄱阳湖大战中将其消灭。龙湾战役成为陈、朱两大政权对抗的转折点。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1张图片
龙湾之战

龙湾之战,双方对抗兵力史无记载,有文献根据相关资料推算,当时朱元璋的兵力约为10万,而陈友谅至少30万,且陈友谅水上人家出生,对水兵运用熟练于胸,应天府外环扬子江,内靠秦淮河,比肌肉朱元璋远远不如陈友谅,因而龙湾大捷充分彰显了明太祖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华和权谋之术。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2张图片
朱元璋画像,比较霸气

以弱胜强的原因往往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后人已知结果情况下的分析评论难免会带有演义拔高的成分,有观点认为,朱元璋雄才伟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任人唯贤,胸怀天下,而陈友谅器宇狭小,卖师求荣,唯利是图,两人相比,自然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邪不胜正,此乃必然。这种分析言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主观色彩实在是跃然纸上,太过浓厚了。

说朱元璋善于用人当然可以,但陈友谅就真的不善驭兵吗?他没有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怎能打下那么大的一片江山?说朱元璋韬光养晦当然没有问题,但陈友谅凭借远超朱氏的战力,立志灭朱扩张的战略又有什么过错呢?再看朱氏功成名就之后大杀功臣的权谋手段,其阴狠毒辣之处比之陈友谅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将龙湾大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朱元璋的人格魅力,恐怕有些一厢情愿了。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3张图片
朱、陈两家势力对比

陈友谅攻打应天府,无论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么大的工程,就算他不考虑,手下的一帮参谋干事,也不能都是吃干饭的吧),战略上“一山不容二虎”勿庸讳言,战术上陈友谅在攻打应天之前,对周边有利于发挥水军优势的登陆点都进行了调查,因而兵分三路,分别是大胜港、江东桥和龙湾。大胜港和江东桥对陈友谅较为有利,均能依水道进入秦淮河,直奔应天。水军靠船而战,能充分发挥“海军陆战队”的优势,而如果在龙湾登陆,就要从陆上长途进军应天,失去了战船的庇护,无疑是以陈之短攻朱之长,所以陈其实是最不想在龙湾发起进攻的,而这恰恰是朱最希望发生的事情。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4张图片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如何使陈友谅落入圈套,让陈遵照他的“指示”制定作战计划的呢?

首先,他充分利用了大胜港的水文优势。大胜港水路狭小,仅能容三船并列入港,水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朱安排了心腹干将杨璟拼死抵抗,使陈友谅该路大军始终无法进入河口。为以防万一,他还在大胜港水路后方的新河口又建立了一道坚固防线,虽然未能发挥作用,但也足见其做好了充分准备。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5张图片
水道狭窄

而在江东桥这个适合发挥水军优势的大港口,朱元璋的兵力实在做不到面面俱到,在这里,他的权谋之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朱手下有一名将领是陈友谅的老乡,他就让其休书一封,诈称在江东桥里应外合,共建不世之功,又在最短时间内不惜人力物力,将江东桥由木桥改造为铁石桥。陈友谅到达江东桥后,忽然发现原本可用大船轻易撞开的木桥变成了牢固的铁石桥,而原本答应的那个内鬼同乡,杳无音信,人间蒸发,此情此景之下,恐怕换了任何人都会心生疑窦,怕中埋伏。朱元璋用“空城计”实现了几万兵马的防御效果,但他为这个烟雾弹所花费的心神恐怕也不亚于打了一场大仗。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6张图片
空城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氏终于成功地将陈友谅推进了龙湾战场,从而取得了后人交口称赞的龙湾大捷。在此过程中,朱氏其实是有赌博的成分的,但战争就是这样,没有谁能够拥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谁也无法算无遗策,所能做到的只有发挥高超的战术谋略,最大可能地将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龙湾大战中,朱氏的战术谋划细致缜密,但陈氏也绝非草包,两大军事集团都进行了精心筹划,最终朱氏棋高一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甜蜜的果实。成者王侯败者寇,人格魅力固然重要,但同出色的战术谋划相比,说它是胜利的主要因素,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_第7张图片
胜利的天平

以上是本次战例细节挖掘的知识点,有类无害,仅供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胜利的天平上,人格魅力和战术筹划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