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我和草原有个约会”——“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走进了内蒙古呼和浩特。
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在论坛对话环节中表示,“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山西人和很多地方都有约会,约会最多的就是草原,对于内蒙古,汾酒就是家乡的酒”。
其实,山西和内蒙古之间的“约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在内蒙古草原有了第一次“约会”。
山西与内蒙的约会
此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共同上演了一部长达两千多年的、惊心动魄的、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大戏。
可以说,正是两种文明之间的这种“约会”才共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在张琰光看来,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山西人开始了大移民去了全国的18个省份,尤其是在期间开始的晋商走西口的故事,让山西和内蒙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所以山西南半部分是农业文明的地方,过了雁门关是游牧文明,可以说,山西处在这个特殊的区位上,自古以来一直和草原有个约会。”张琰光说。
在他看来,游牧和农业的交融,有很多是通过打仗来完成的,你来抢我的东西,我把你撵回去,有时候是通过和亲来完成的,到明代的时候更好的是和平相处,开放边关,相互做贸易。
实际上山西商人真正发达的500年就是从明代的边关贸易开始,他们把粮草送到了边关,他们就去山西运城、江苏扬州、四川自贡,把盐引拿到手,然后卖了咸盐以后,赚了钱。
后来脑袋机灵的山西人,在这个过程中又跑到贵州,也就有了后来的茅台酒。
纯正的汾酒让心灵回归
有句话说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山西人和很多人约会,但约会最多的是和草原人。
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的规模浩大的三次西征以及针对中原王朝的南征,征服了欧、亚大部分地区。
而跟随蒙古大军的铁骑,来自山西的汾酒以及它的酿造技艺传播到了欧亚的大部分地区。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馆藏文物规格最高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最权威和客观的世界文史研究机构之一,现存其内的元代羊羔酒酒瓶,似乎还在诉说着汾酒从山西杏花村到达欧洲的万里酒路。
明清时期,经过著名的“走西口”现象,大量山西人在内蒙古扎根安家,有研究者统计,今天的内蒙古人,有52%以上来自山西。
著名的晋商代表乔致庸,正是通过走西口,在内蒙古打拼30年,创下了“复盛公”的基业,俗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所以,在张琰光看来,汾酒其实就是内蒙古人的“家乡酒”,而且,很多时候,内蒙古人豪爽、侠义的性格也是在喝了汾酒之后才流露出来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还原,酒就是催化剂,我感觉酒是人心灵深处的需求,是清、纯、正的化身,而汾酒就是清、是纯、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