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乐的好时光。
当然,也少不了看电影。
今年的国内院线,不仅有适合大朋友观看的《龙珠超》《哥斯拉2:怪兽之王》《阿拉丁》,还有一众适合小朋友观看的动画电影,比如《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潜艇总动员:外星宝贝计划》等等。
按照往常套路,你们肯定以为我要推荐一部电影对吧?
但今天,阿七却决定不走寻常路,推一部耐人寻味的短片给大家。
它就是,由乐高出品的态度大片——
「玩有什么用」
为什么推荐它,首先当然是因为画面美啊。
自诩是资深影迷的阿七,一直对视觉要求颇高。
然而,在看到这部短片的时候,居然也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影片一上来,就以鲜明的色彩,确立了基调。
绿草如茵的户外,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追逐、玩耍。
舒缓流畅的镜头切换下,则是不同孩子多元状态的呈现。
胆怯的、不善言辞的、好动的……
导演似乎非常热衷用色彩,赋予孩子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书写。
绿色草地,是让孩子梦想驰骋飞翔的一片天地。
五颜六色的积木,构成了孩子激发创意风暴的小小宇宙。
而无论是一朵鲜艳的红花,孩子的绘画作品,又或是色彩鲜艳的服饰,都以一种十分舒服的方式,将独属于孩子的活泼气息呈现在影片当中。
李安曾说,在好莱坞电影中有条铁律,千万别碰动物、水和小孩,只因其中不可控的元素太多。
然而,回看本片对孩子状态的巧妙捕捉,则可谓十分独到。
个性的呈现精准又有趣:内向的孩子会对一朵花感到好奇,好动的孩子则整天上蹿下跳,胆小的孩子遇到挫折就马上退回原地。
而对于孩子前后状态的反差,则同样显示出导演的过人之处。
从胆怯到勇敢,从安静到到欢脱,从好动到认真的种种转变。
不仅呈现地十分自然,更让人在看似平常的讲述中收获惊喜。
这份惊喜的创造者,正是本片的导演席然。
作为一名年轻的影像创意工作者,他的创作早已覆盖了电影、短片、MV、商业广告等多种领域。
2011年,他还曾作为电影《到阜阳六百里》的编剧之一拿下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在这部短片中,你大概也觉察出了席然对影像语言的敏感,以及对人物颇为细致的捕捉。
可在我看来,本片除了影像上的亮点,更有着主题上十分鲜明的表达。
它通过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抛出了一个几乎每个中国家长都担忧和焦虑过的问题——孩子爱玩,真的有用吗?
导演把家长对孩子的各种担心,放在了影片的开头。
担心孩子受挫折,话少,多动,胆小,适应不了新环境等等,不一而足。
但无疑,这些家长最担心的恐怕还是,孩子实在是太爱玩了。
可是,玩有什么用呢?
在家长们的字典里,“玩”和“学”是完全对立起来的,不是什么正经的词汇。
而在传统文化中,更有“玩物丧志”这样的成语。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们越来越喜欢用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为孩子的所有行为制定规则。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孩子更加专注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
可问题是,如果家长和孩子对“玩”本身从一开始就发生了认知错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压抑天性,放弃本该属于他们的玩乐呢?
在导演席然看来,家长所理解的“玩”,更多的是娱乐和消遣的涵义;
而在孩子们的眼中,“玩”则具备着喜欢、快乐、分享、探索等更加丰富多彩的涵义。
于是,在短片的后半段,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孩子们在体验玩乐之后的巨大转变——
那个跌倒在地的女孩,勇敢地站起身来,继续投入和其他孩子的玩耍。
那个沉默内向的男孩,把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放在了妈妈的床头柜上。
那是他献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上面写着“我爱妈妈”。
那个话多的男孩,则用绘声绘色的故事逗得周围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那个好动的男孩,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在家中搭起了一座高高的乐高建筑。
还有那个胆小的女孩,则在小伙伴的鼓励下,穿上披风戴上红色眼罩,英勇地完成了独木桥的挑战。
所以,你看,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收获到的,不仅有能够让他们轻松、休闲的奇妙感受,更包含了一种探索世界的全新方式。
通过“玩”,孩子们可以探索自己,探索世界,并将内心的热爱一点点坚持下去。
试问,是什么品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我想,应该就是我们随着年纪增长,而越来越匮乏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而刚好,由乐高出品的玩具,正是致力于让更多人把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
它首先是一款极富创意和挑战的玩具。
一片片最基础的单位积木,却可以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形成千变万化的组合。
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星战等乐高经典系列,早已凭借极高的人气和品质收获全球粉丝的好评。
但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款玩具。
正如乐高的寓意是“玩”得快乐(Play well)一样,它想要传达给每个人的,也正是这样一份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
众所周知,乐高大神Nathan Sawaya曾是一位有着6位数年薪的成功律师。
但他却在33岁那年放弃律师身份带来的耀眼光环,开始追随童年的乐高梦。
由一只兔子形状的救护车,Nathan成功找到灵感,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全职的乐高艺术家。
开展览,做签售,他的作品从奥斯卡奖杯、经典雕像、世界名画、霸王龙骨架,再到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应有尽有。
而Nathan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时则说,“如果没有从孩童时代中的玩乐获得想象力,现在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于是,回看开头的那个问题:玩有什么用?
我想,或许“玩”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它能带给每个人无限的创意、勇气以及探索精神,而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那些家长以为“只会玩”的孩子,成为了最闪闪发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