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始 吧 旗 下 自 媒 体
如何在一天之内,了解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特点?
滚妹给你两个小建议。第一,是去逛逛菜市场,弄懂这座城市的口味,很关键。
至于第二,你得去弄堂里走一遭。
比如在成都,去太古里、春熙路没什么稀奇,要是撞进了【崇德里】,指不定就能捡到什么小惊喜。
站在只招待36名食客的老院落【崇德里·吃过】,迎面而来的,是个穿衬衫、戴圆眼镜、留着中长头发清瘦挺拔的......“跑堂”?
他招呼着落座的食客:“把小炒肉夹到锅盔里面去,大口吃!”顺手捞走桌上的杂物。唔,约摸还是个处女座。
瞧着这周身独特的气场,我觉得,他一定不是个简单的跑堂!
果然,他就是传说中“成都的名片”,崇德里的设计者——王亥。
1977年,王亥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与何多苓、张晓刚、罗中立这些后来成了美术界泰斗的同学一样出色,两年后就凭借着作品《春》夺得了第五届美展的二等奖。
1987年去了香港,因为爱情。王亥说,对自己而言,生命的每个阶段开始都很偶然。画了十几年的肖像画,之后开了家餐厅,一不小心就开上了时代周刊。
成了红透香港艺术圈、美食圈的“香港私房菜之父”,金庸、蔡澜、倪匡等人都曾是他的座上宾。
也主持过《锵锵三人行》。画画、写作、主持、“喜新厌旧”地玩了半辈子跨界,每一种经历都给了自己新的经历和丰富度。
即便如此,王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回到成都,是以设计师的身份。
2012年,旅居香港近30年的王亥,刚回到成都,打算过过悠闲惬意的退休生活。
做餐饮的搭档却找到他,说有个地方让他看看。而王亥只看了一眼崇德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设计项目。
这条60 多米的残巷,左边是百来年的青砖白墙老房子,角落里还有丛生的蒿草。
右边是中国城市里最熟悉不过的上世纪90 年代砖混结构老“教工宿舍楼”,而两条街外,就是成都最繁华的太古里。
市井和国际在这里对话,生活在这里,就是生活在新旧之间,生活在自己缺席的那30年的记忆片段里。
那一眼像是看到了崇德里未来的20年,王亥脑海中立马有了构思。
他以“ 一个城市的回家路”这样的主题,把整个空间分为“谈茶”、“吃过”、“驻下”三个部分,用茶室、餐厅、民宿三种形态,去呈现一种成都市井的生活方式。
强调设计和设计师近乎偏执,空间里摆设的,都是bulthaup、Friz Hansen、Ingo Maurer 等设计师品牌。
最大限度地保留它历史的痕迹,保留现状,又恢复功能,让空间比例舒适而恰当。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改造,【崇德里·驻下】成了成都的地标性民宿,也获得了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青睐。
“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努力的450天了”,王亥笑着说。
30年,和其他城市一样,成都的变化翻天覆地,回到故乡的王亥百感交集,面对熟悉的街道名称,也还是辨不清方位。
一切都变了,除了最流利的“母语”和最好吃的“母味”。
快速路抽走了城市的灵魂,要想回归理性的年代,想要找回城市的记忆,你就得慢下来。
借一个能够安顿身心的家就好,可以吃、可以谈茶、可以住家,崇德里是这样 ,成都亦然。
吃过
“香港私房菜之父”的【崇德里·吃过】只招待36名食客,这一次,滚妹用自己的巴掌脸担保,为你保留三十六分之一的席位。
一顿不满足?那,半山隐庐挑高二十米的火锅怎么样?
谈茶
这座拥有2000多家客栈、民宿、精品酒店的城市里,几乎家家都能坐下来喝一杯茶。
当然,我们的时间有限啊,还是选最有趣的那杯茶吧,比如崇德里,比如半山隐庐、肯派陈静家、德门仁里、屋头、素舍、安隅小院等等。
住家
崇德里·驻下
成都两大地标性代表民宿:【崇德里·驻下】和半山隐庐,一个藏于市井,一个掩于山林。
崇德里·驻下
拐过镗钯街,就是崇德里·驻下,有着现代视角下的舒适,也带着川西人对家乡的独特理解,有着归乡的温情,满满的成都味道。
半山隐庐
致力于“把最美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隐庐酒店,也在成都西北的龙门山脉,建了座玻璃之城,就是半山隐庐。
挑空17米长,6层楼高的全玻璃设计,为的是360度无遮拦的美景。
一杯法国波尔多红伴林间四溢的绿,醉倒在山林间,不能不说,又是另一桩赏心乐事——只是,这件快乐的小事,你自己来,需要提前两个月才能预订到。
滴~滚妹再次祭出瓜子脸卡,帮你提前预订了这张床,来了,就能睡~
这是一次邀约,等待你的,是一次志同道合的游学,与来自全国的民宿大咖们同席饮茶,聊聊关于城市记忆、生活方式和民宿的那些事儿。
等待着你的,还有一场惊喜,一个盛大的派对,汇集了这座城市和这个行业最有趣的人们~
分享嘉宾
滚妹为亲生粉们留了一些些座位:
2017成都文旅新势力颁奖盛典嘉宾席~
记得扫码领取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