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老师送教芦台

昨天,唐山名师讲学团到我区"送课"。语文学科来送课的是唐山国际外国语学校的李凤英老师。认识李凤英,是暑假在网上学习河北省中小教师远程培训的时候。当时老师们普遍都喜欢她的讲座,因为贴近生活,极具有指导性,又是我们唐山的老乡,所以听起来倍感亲切。

李凤英老师送教芦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她来到芦台开发区一中,为全区初中语文教师和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老师们上了一节“任务性学习"的示范课《背影》,课后她又讲了《基于任务型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

1

《背影》这节课,李老师讲的很生动,很有深度,是一节符合语文之道的语文课,是一节很出色的示范课。

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很深刻,情感挖掘深入。

之所以说深刻,是因为她的课堂设计隐含着一种规律,能够给人启示。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简洁实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活动。课堂设计的深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组合上。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任务组合一一教师的目标隐在学生的任务中。

搜寻信息与理解文字组合一一学生的任务隐在具体的活动中。

信息与文脉和背景及文章的深层情感组合

一一语感训练隐在内容和过程中。

"隐”:  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了文章的深层情感。不知不觉的实现着能力提升。

这种"不知不觉"的"隐",就是学生"寓居"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好诠释。

2

李老师设计的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情境。上课之初的“解词",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一点带面。当学生用三个步骤对八个词语进行深入解读之后,就了解了父亲的经历和感情,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课堂主体"品写法(为何感动)"的部分,是通过"悟情"来实现的,"悟情"又是通过让学生寻找"父爱的背景文字"来实现的。 搜寻,就是细读;搜寻,就是深悟;搜寻,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目标。

课堂尾声"悟爱"的部分,是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背影的所包含的深层情感。将文字里的“背影"引向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身影"。

3

李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深沉。她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她关注举手的同学,也关注在课堂上没认真学习的同学。她关注学生们的举止也关注学生们的眼神。在交融的过程中,带着温度和智慧,给每一个学生都带去了激励和温暖。

交流就是启发,互动就是引领。课堂就在师生温馨的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次情感的碰撞,一次次理解的深入,一次次境界的拓展。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讨价钱"的理解。师生竟然在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词语的缝隙中,品悟出了父亲的落魄、潦倒、失意、负债……父亲的种种困境万般艰辛,瞬间从文字里涌了出来。

4

用两句话来概括这节课给我带来的启示。

如何处理文与情。不能只读文字,在词不离句的同时,要关注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全文在大背景里品情悟理。

如何处理任务与活动。以有意义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沉潜于文字,而不知;使学生陶醉于情感,而不觉。潜移默化,实现能力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凤英老师送教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