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发言

圆桌会议室,两米之外的对面,是一排领导。中间是大Boss,黑边眼镜后面藏着一双让人说不清感受的小眼睛:探究、疑问、拷问?他右手边是专为本次会议请来的专职书记,没敢看他的眼睛,真怕瞟上一眼,积攒了半天的勇气荡然无存。书记旁边的另一位领导更不敢明目张胆的看了。转回目光,看向正对面的业务专家,他刚做完高屋建瓴的讲话,此刻,右手拇指和十指捏着眼睛腿,有一搭没一搭的转着,目光飘忽。专家右边是一个小巧的中年女子,手里握着笔,正认真的写着什么。扫视一圈,收回目光,低下头,暗暗深吸了口气,悄无声息的吐出,随意的翻了一下面前的笔记本,凌乱的铅笔字,看不出头绪,心一横,开讲吧,再不讲,以我这懒散退缩的性格,就真的会放弃了。脑海瞬间蹦出戚泽明老师的话:抓住任何一次登台展示的机会。虽然没有登台,但也是非常难得的正式场合,错过就真的没有了。

一直想着用平和舒缓的语气来进行今天的发言。可是,一讲起来,这些全都忘了,又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滔滔不绝的状态,很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其间,注意到对面听众的反应,他们时而专注的听,时而点头,时而用笔记着什么,时而又会不以为然的轻轻浅一笑,总体感觉大家听得还算认真。

有意控制了一下时间,还是不知不觉说了十四分钟。强迫自己停下来,已经表达的意思不要重复,没准备好的不能再说了。然后匆忙结束。

大Boss只说了一句:讲的很真诚。但是结束前书记的总结发言,则有意无意的指出我的问题。

我没再关注其他,立刻回顾刚刚的发言,发现自己真真切切的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不够,准备不足。

上帝从来只青睐准备充足的人。这句话说了太多年,从来没有今天的体会深刻。作为一个比较正式的发言,我竟然在听完秋叶大师的课后,还是没有提前充分占有资料;在听了小小老师的课后,没有按照给定的套路撰写发言稿;在听了戚老师的课后,一如既往的不考察会议场地,不在意听众情况,不关心发言形式,不考虑发言效果(默默的抽自己两巴掌)。

2.定位不准,思路模糊。

今天召开的是“两做一学”民主生活会,要求进行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主持人和其他同事几天前的提醒,我根本没听进去。也没思考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更没有细化到怎样讲,讲哪些内容。思路没有打开,更没有深入,别人发言的当儿,胡乱拼凑了几个模糊不清的关键词。结果在发言时又是以往状态的重复。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混混沌沌失言时啊。

3.逻辑不清,结构不明。

不管写作还是演讲,已经知道要在确定选题的基础上,逻辑分明的搭建文章框架。小小老师更是清楚明白的给出了四中结构类型。结合今天参观李克农故居的情况,我完全可以采取“故事+评论”的方式来展开。

4.积累不多,内容空泛。

表面看来,我的发言很有点“高大上”的意思,但行家知道,之所以假大空,是因为没有真本领。所谓细小之处见真知,没有天长日久的知识与阅历的积累,想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想拥有精彩纷呈的演讲,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日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失败的发言)